大蒜离体保存技术初步研究

大蒜离体保存技术初步研究

王艳军[1]2003年在《大蒜离体保存技术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大蒜栽培的第一大国,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精心种植、培育,已经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类型或品种。保存这些类型和品种对我国大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蒜属无性繁殖植物,传统的保存方法需要每年进行种质更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容易受到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克服传统种质资源保存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以山东苍山大蒜为材料,进行了大蒜离体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丰要结果如下: (1) 进行了以微繁为基础的大蒜试管苗保存研究。多芽分化试验表明,大蒜茎尖在含有NAA0.1mg/L+6-BA0.1mg/L的培养基中诱导多芽分化的效果最好。将诱导出的芽分离培养成试管苗,接种在15种不同培养基中,在四种不同的温度下保存。结果显示:试管苗在0±2℃和4±2℃,黑暗保存保存6个月,各种处理无死亡现象:15±2℃,光照强度为1080Lux(100FC)(8小时/天)条件生长的试管苗保存6个月,各种处理都生长非常瘦弱,且苗色偏淡,不适于继续保存;20±2℃,光照强度为6130Lux(560FC)(8小时/天)条件下保存6个月,除加有甘露醇和脱落酸的培养基中保存的试管苗更换新鲜培养基可恢复生长外,其他处理的试管苗已不能成活;培养基中添加甘露醇或ABA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两者相比,ABA的抑制作用更强烈。 (2) 对大蒜茎尖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大蒜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基本程序为,大蒜茎尖经含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预培养后,室温下用60%PVS2预处理一段时间,换用PVS2再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将材料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通过对预处理时间、预处理培养基、材料大小、冰冻保护剂处理时间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蒜的超低温保存中,当长度为3.0~3.5mm的大蒜茎尖经含0.7mol/L蔗糖的MS培养基预培养5~7天,室温下60%PVS2预处理60min,再用PVS2在0℃下处理30min,冻存无论是2天还是1个月,成活率均达到最大(100%)。

徐培文, 曲士松, 刘恒英, 张杰, 孙晋斌[2]2002年在《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文中提出供试材料为 88份采自全国 16个省、市、自治区的大蒜品种和品系 ,采用茎尖、花端组织培养、微型鳞茎诱导、包衣、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技术和方法 ,研究了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离体培养、长期保存的因素 ,试管苗和包衣微型鳞茎的保存技术及效果 ,保存材料的健康状况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 ,大蒜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光照及温度均影响大蒜种质资源的离体培养和保存周期。明确了大蒜无病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年以上的最佳条件 ,使大蒜品种离体培养试管苗保存期达 2 5个月 ,成活率为 10 0 % ,微型鳞茎保存周期 2 0个月 ,成活率 89.1% ,保存种质带毒率降为 0 .12 %~ 0 .2 0 % ,遗传性稳定。已离体保存了 88份大蒜无病毒种质资源 ,大蒜离体保存基因库正在建立中

王海平, 李锡香, 沈镝, 宋江萍[3]2010年在《离体保存技术在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保存现状、离体保存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我国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展望了离体保存技术在无性繁殖蔬菜种质保存中的应用前景。

梁静[4]2011年在《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和品种资源抗性鉴定》文中研究说明大蒜白腐病是大蒜生长期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蒜的根、鳞茎和叶,感病后大蒜鳞茎变黑腐烂,造成田间缺株死苗,严重时整个地块绝收。该病直接影响大蒜高产稳产,给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药物防治存在农药残留问题,选育和选用抗白腐病的品种是解决病害的安全有效途径,但抗病性鉴定方法是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筛选的基础。本研究对大蒜白腐病的抗病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个大蒜品种资源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评价,取得以下结果:以‘汉中红皮蒜’(抗病)和‘改良蒜’(感病)为鉴别品种,对大蒜抗白腐病鉴定中的接种叶龄、接种部位、接种后培养温度及调查时期研究表明,苗期白腐病菌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均可浸染大蒜植株,而花芽鳞芽分化期通过伤口侵入;在3叶期、4叶期、5叶期、6叶期接种鉴定中,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叶龄为6叶期;离体接种鉴定时叶面接种和叶背接种鉴定结果无显着性差异,离体接种法较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捷;接种后设置16℃、18℃、20℃、22℃四个培养温度,以.18℃为最适培养温度;接菌后从第四天开始连续调查发病情况,以接种后7~8d为最适调查时期。本试验建立的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为:采用离体叶面接种,接种叶龄为6叶期,接菌后18℃培养,接种后7~8d进行病情调查。以G005(抗病)、G023(感病)和G025(感病)大蒜为验证品种,离体接种鉴定结果显示,建立的大蒜白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可行,能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用所建立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对44个大蒜品种资源进行鉴定,没有发现对白腐病免疫的品种资源;G007, G020, G094, G095, G104, G109等6个品种为高抗品种;G005, G008, G009, G022, G026, G075, G096, G098, G092, G100, G103, G107等12个品种为抗病品种;G003, G004, G015, G018, G024, G025, G029, G039, G057, G059, G073, G084, G085, G087, G089, G090, G091, G097, G099, G102, G105, G110等22个品种为感病品种;G001, G074, G101, G106等4个品种为高感品种。

王艳芳[5]2007年在《菊花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在组织培养基础上的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是在保证植物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前提下减缓试管苗的生长,减少继代次数,达到中期保存植物种质资源的目的,是植物种质保存中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以夏花型盆栽小菊品种‘火炬’和秋花型切花菊品种‘神马’的无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保存过程中不同添加物和不同培养条件对保存效果的影响,并从形态学、同工酶水平及分子水平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以期为实现菊花种质资源的中长期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养基养分水平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室温(25±2)℃下,1/4MS或1/2MS+0.3mg.L~(-1) 6-BA+0.1mg.L~(-1) NAA+30g.L~(-1)蔗糖+7g.L~(-1)琼脂均能有效减缓‘火炬’试管苗的生长,12个月后均100%存活,而对‘神马’的抑制效果则不理想。2.植物生长抑制物质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MS+0.3mg.L~(-1) 6-BA+0.2mg.L~(-1) NAA+30g.L~(-1)蔗糖+7g.L~(-1)琼脂的伸长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250~2000mg.L~(-1) CCC、200~600mg.L~(-1) B_9、35~140mg.L~(-1) SA均能使‘火炬’和‘神马’两个品种试管苗延长保存至10个月以上,尤以1750mg.L~(-1) CCC、200mg.L~(-1) B_9、140mg.L~(-1) SA的保存效果较为理想,试管苗保存10个月后生长健壮,株高矮小适宜,‘火炬’和‘神马’两个品种存活率分别为74.07%和40.74%、81.48%和74.07%,100%和100%。20mg.L~(-1) ABA适宜于‘火炬’试管苗的离体保存,‘神马’则是80mg.L~(-1)的ABA抑制效果最好,两个品种的试管苗分别在这两个浓度下保存10个月后均100%存活,且植株生长良好。3~5mg.L~(-1) PP_(333)和5~9mg.L~(-1) PP_(333)分别能使‘火炬’和‘神马’比CK延长存活3个月,而高浓度(7~9mg.L~(-1))PP_(333),对‘火炬’试管苗有毒害作用,3mg.L~(-1) PP_(333),对‘神马’试管苗抑制作用不明显。3.蔗糖及甘露醇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0~10g.L~(-1)蔗糖可用于‘神马’试管苗的短期(如越夏)保存,对于‘火炬’则不适宜,高浓度(60~90g.L~(-1))蔗糖可使‘火炬’试管苗的保存时间延长至7个月以上,但对于‘神马’则具有加快衰老的作用。培养基中5~10g.L~(-1)甘露醇完全替代蔗糖可使‘神马’试管苗比CK延长存活7个月;10、30g.L~(-1)蔗糖+10g.L~(-1)甘露醇,10、20g.L~(-1)蔗糖+20g.L~(-1)甘露醇均能使菊花试管苗连续保存12个月,其中,后两个组合处理保存12个月后成活率较高,分别达到50.00%、60.00%。无论是甘露醇完全替代蔗糖还是与蔗糖配合使用,均不适宜于‘火炬’的离体保存。4.不同低温处理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接种在伸长培养基中的‘火炬’和‘神马’的去叶茎段直接置于4℃低温、‘火炬’的去叶茎段和‘神马’的带叶茎段直接置于10℃低温、‘火炬’的去叶或带叶茎段不经过预培养和‘神马’的带叶茎段正常条件下预培养15d后置于15℃低温下进行保存,植株生长缓慢,株高均大幅度降低,且保存12个月后仍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分别为74.07%和77.78%、100%和74.07%、85.19%和81.48%。5.10、15℃低温下培养基养分水平、PP_(333)和CCC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火炬’的去叶茎段接种在MS上于10~15℃下保存12个月后,植株生长良好,且100%存活.10、15℃低温下,试管苗保存12个月后,添加PP_(333)及CCC各处理的存活率高于室温下相应处理,但低于相应温度下的CK,其中,两个品种的试管苗在附加3mg.L~(-1) PP_(333),的培养基上于10℃下保存12个月后,存活率较高,同于或接近最高的CK处理,且植株长势良好、矮小健壮、叶色浓绿;‘火炬’试管苗在附加1750mg.L~(-1) CCC的培养基中于10~15℃下保存12个月后存活率高,且植株生长矮小健壮,叶色浓绿,长势良好;‘神马’试管苗于10~15℃下在附加CCC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下降明显。6.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鉴定上述方法保存后的试管苗恢复生长能力正常,并且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形态学、过氧化物酶(POD)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ISSR扩增图谱与CK株相比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张琛[6]2007年在《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无菌苗生长调控及假鳞茎形成与发育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为兰科兰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植株雄伟,花色艳丽,花期长等特点成为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兰花之一,其市场潜力广阔,近几年国内生产大花蕙兰的企业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开花调控难度大致使的生产成本高成为大花蕙兰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大花蕙兰种苗以组织培养为主要的繁殖途径,解决组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组培阶段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种苗质量,对生产大花蕙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假鳞茎为大花蕙兰重要的储水、储存营养兼繁殖的器官,研究假鳞茎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加快大花蕙兰植株的生长发育、调控花期等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大花蕙兰品种4073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微环境控制系统,研究通过提高组培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CO_2浓度的条件下,促进大花蕙兰无菌苗生长的条件。并以大花蕙兰品种4021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大花蕙兰离体假鳞茎的诱导及发育调控技术、以及假鳞茎形成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组织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大花蕙兰生长调控及缩短生长和开花周期提供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高PPFD高CO_2浓度显着加快了大花蕙兰无菌苗的生长发育,增强了无菌苗光合自养能力,提高了种苗质量。大花蕙兰无菌苗在105μmol·m~(-2)s~(-1)PPFD和1000μmol·mol~(-1)CO_2浓度环境处理下培养30d与普通培养条件下的组培苗相比:无菌苗的干质量、根的鲜质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的含量和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2%、29%、63%、73%和6%。培养了50d之后组培苗的光合速率比普通培养条件下的无菌苗苗提高了近7倍。2.在大花蕙兰离体假鳞茎诱导的初步研究中发现,50 mg·L~(-1)SA及1.0mg·L~(-1)PP_(333),花宝3号基本培养基,40 g·L~(-1)蔗糖,15/25℃变温,可有效促进大花蕙兰离体假鳞茎的形成。3.利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以蔗糖、水杨酸和花宝3号为试验因素,以假鳞茎形成率为测定指标,对大花蕙兰假鳞茎离体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导条件为蔗糖48.74g·L~(-1),水杨酸44.76mg·L~(-1),花宝3号3.32g·L~(-1)。在该组合下,大花蕙兰试管假鳞茎的预测诱导率为65.28%。4.对假鳞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假鳞茎的解剖结构由外向内为表皮、皮层和微管柱。表皮为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皮层的薄壁细胞由储水细胞和同化细胞构成,靠近表皮的近20层细胞无微管束,内侧有微管束分散在薄壁细胞中,为外韧型微管束。淀粉分布在微管束周围,原球茎和假鳞茎阶段淀粉含量较多,根状茎阶段较少。假鳞茎的形成是微管束呈放射状增加的结果。5.在大花蕙兰假鳞茎形成及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假鳞茎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原球茎到根茎的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80%和76%,为通过营养消耗以促进植株生长的过程,由根茎到假鳞茎的发育过程,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了14%和212%,是一个营养积累的过程。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原球茎和根茎阶段最高,其他阶段较低,表明原球茎阶段贮藏的营养丰富及根茎阶段植株的代谢活性比较旺盛。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组分发现,在假鳞茎形成末期出现了一个分子量为105KD左右的特异蛋白。

臧玉文[7]2015年在《红香芋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以地下球茎作为繁殖器官和消费产品,属于典型的无性繁殖植物。其球茎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不仅是重要的蔬菜和粮食作物,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是芋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芋种质资源,但由于长期地无性繁殖方式,再加上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种性退化,芋的生产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保存芋优良品种资源显得非常重要,对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优质高效生产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田间种植保存,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更具有优越性。本试验以江苏金坛的优良地方品种建昌红香芋为试材,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比较了脱落酸(ABA)、矮壮素(CCC)、甘露醇和山梨醇四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对芋试管苗继代培养存活期的影响;2)利用玻璃化法冻存芋离体茎尖,探讨了预培养、玻璃化保护液装载与脱水、化冻等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关键因素对茎尖保存效果的影响;3)评价了不同浓度蔗糖、KN03和水杨酸(SA)对试管球茎形成的影响;4)探讨了在高浓度蔗糖诱导条件下,芋试管球茎形成及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四种不同化学药剂使芋试管苗缓慢生长,结果表明:CCC抑制试管苗生长的效果最好,ABA效果次之。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5-8 mg· L~(-1)的CCC,可使芋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时间延长至150d,存活率在72%以上;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2.5 mg· L~(-1)的ABA,试管苗保存150d,存活率为52%。甘露醇和山梨醇效果较差,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或山梨醇,随保存时间延长,死亡率不断增加。经过上述不同方法保存的试管苗,在继代培养90 d后转入正常培养基,均能恢复生长,并且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和总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正常继代培养的试管苗无显着差异。2.利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试管苗茎尖,结果显示:芋茎尖在含0.6 mol· L~(-1)蔗糖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3 d,存活率最高,为55.56%;经60%PVS2装载30 min,再经PVS2脱水15 min,芋茎尖含水量较少,为57.23%,存活率最高,为65.08%;在同一温度下化冻1 min或2min,对芋茎尖存活率无显着影响,40℃水浴条件更有利于芋茎尖的化冻。经过玻璃化法冻存的芋茎尖转入再生培养基中,其再生率为39.68%,形成的试管苗和对照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适合红香芋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关键技术参数为:芋试管苗茎尖在含0.6 mol·L~(-1)蔗糖的MS培养基预培养3 d,然后先用60%PVS2装载30 min,再用PVS2脱水15 min,放入盛有新鲜PVS2的冻存管,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经液氮冷冻保存的茎尖,先在40℃水浴中化冻1-2 min,再利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洗涤,即可进行再生培养,并可获得正常试管苗。3.利用不同化学药剂诱导试管球茎形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蔗糖、KN03和SA,均可诱导试管球茎形成。蔗糖以60 g·L~(-1)的浓度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9.3%,试管球茎形成早,球茎质量较大;KN03以50mmol · L~(-1)浓度为宜,诱导率为94.6%,试管球茎平均鲜重为0.80 g;SA的适宜浓度为0.1-0.5 mmol · L~(-1),试管球茎诱导率在80%以上,但球茎的质量不如蔗糖和KN03诱导形成的球茎。4.利用60 g· L~(-1)蔗糖处理20 d,芋试管苗基部开始膨大;处理50 d,多数试管植株叶片和叶柄枯萎,基部膨大形成球茎。在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糖含量在诱导至27 d时即达到最大值,而总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第34d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培养48 d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试管球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膨大后期淀粉总含量约占干重的76%,并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主。诱导培养至41 d时,芋试管球茎的ADPGPase和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μmol·g~(-1)·min~(-1)和2.39μmol·g~(-1)·min~(-1)。分别对ADPGPase活性和总淀粉含量、Q-酶活性和支链淀粉含量两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从茎基部开始膨大(20 d)至ADPGPase和Q-酶酶活性达峰值(41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P<0.01,n=12)和0.738(P<0.01,n=12),均呈极显着正相关。

张林青[8]2008年在《大蒜抗白腐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大蒜白腐病是大蒜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蒜的根、鳞茎和叶,苗期直接造成田间缺株死苗,严重地块绝收,造成很大损失,直接影响大蒜高产稳产。目前,化学药物防治白腐病效果不明显,大量用药还会引起产品农药残留增加,降低食用安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白腐病,必须选育抗病品种。但是,大蒜是花器退化的有性不育植物,品种老化和退化严重,又缺乏有效的育种途径,通过离体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可能是其快捷而有效的主要育种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主栽品种改良蒜和汉中红皮蒜为试材,在分离培养大蒜白腐病病菌的基础上,优化毒素培养体系、提取毒素并明确其主要组分,以白腐病病菌粗毒素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对大蒜愈伤组织抗病突变体进行筛选和分析,建立大蒜抗白腐病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筛选体系,获得大蒜抗白腐病再生植株,并对再生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对开辟以大蒜为代表的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由生产田间发病的大蒜植株上分离鉴定获得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Berk.),研究明确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的生长适宜条件为18.0℃、pH 4.0~5.0、持续光照培养。12 h黑暗12 h光照、15.0~18.0℃、pH 4.0~5.0条件下产菌核量最多。12.0~24.0℃、pH 4.0~9.0、空气湿度100%以上条件下适合菌核萌发。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5.0℃和50.0℃。白腐病菌侵染可激活大蒜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PAL、SOD、POD和PPO 4种酶活性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汉中红皮蒜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改良蒜;而CAT酶活性却下降,抗病品种汉中红皮蒜的酶活性下降幅度低于感病品种改良蒜。防御酶活性高低与品种的抗性关系密切。以大蒜幼苗根系生长抑制率为指标,采用生物检测法筛选了大蒜白腐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大蒜白腐病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Fries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18.0℃,培养基pH值为5.0,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用白腐病菌毒素处理汉中红皮和改良蒜幼苗后,2个品种叶片中SOD、POD活性均升高,而CAT活性降低;抗病品种的SOD、POD和CAT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且SOD、POD活性峰值出现早,并以POD对毒素胁迫最敏感。2个品种在白腐病菌毒素处理后的O_2~-含量始终高于同期对照,而感病品种O_2~-含量在毒素处理24 h后均高于同期抗病品种。MDA含量变化趋势与O_2~-的变化基本趋势相似。因此,大蒜叶片的活性氧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采用GC-MS分析表明,白腐菌粗毒素成分主要含有有机酸类(organic acids)、醇类(alcohols)、酯类(ester)、甾体类(Steroids)、杂环类化合物(heterocyclic compounds)。其中,月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是致病毒素的有效成分,月桂酸毒性强于邻苯二甲酸。以2个大蒜品种茎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大蒜白腐病病原菌粗毒素为筛选压力进行抗白腐病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结果表明,大蒜白腐病病原菌粗毒素对大蒜茎盘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不定芽的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在粗毒素浓度50%条件下,筛选、鉴定获得了抗白腐病细胞无性系变异,并成功再生植株,获得小鳞茎。对离体筛选的大蒜抗白腐病突变体(突变型)和未经筛选的原品种(原始型)的愈伤组织经白腐病菌粗毒素处理后72 h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变化分析表明,毒素处理后2种愈伤组织的PAL和PPO活性均升高;突变型的PAL和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原始型,且PAL、PPO活性峰值出现早,并以PAL对毒素胁迫最敏感。2种愈伤组织毒素处理后木质素始终高于同期对照,而突变型的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同期原始型。HRGP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木质素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因此认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大蒜的抗病性有关,离体筛选的大蒜抗白腐病突变体的抗病机制与一般抗性品种类似。

程晓兰[9]2009年在《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及蒜薹产量性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蒜叶枯病(garlic leaf blight)系真菌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和栽培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大蒜生产中,常常大面积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在建立大蒜品种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对45个大蒜品种资源的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抽薹大蒜品种资源蒜薹产量构成性状与蒜薹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蒜叶枯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建立根据对田间大蒜品种资源圃各品种叶枯病调查结果筛选,选出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代表品种G087、G064、G039,研究活体和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技术,活体接种采用非伤口接种法即孢子悬浮液喷洒法和伤口接种法;离体接种采用不同浓度(105孢子·ml-1、106孢子·ml-1、107孢子·ml-1)病菌孢子悬浮液、不同温度(18℃、21℃、24℃)、不同部位(叶面和叶背)、不同苗龄(2-3叶期、4叶期、5叶期)。建立了病菌孢子悬浮液适宜接种浓度106孢子·ml-1、大蒜4-5叶期接种、接种后在21℃温度条件下培养7d的大蒜叶枯病抗性离体鉴定方法。2.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采用试验建立的叶枯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对45个大蒜品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根据病情指数和抗性分级标准,45份品种资源中有免疫(I)材料0份,高抗(HR)材料6份,抗病(R)材料14份,中抗(MR)材料12份,感病(S)材料13份,高感(HS)材料0份。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免疫(I)材料0份;高抗(HR)材料1份;抗病(R)材料19份;中抗(MR)材料12份;感病(S)材料13份;高感(HS)材料0份。离体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924,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叶片鉴定方法鉴定结果准确,且具有节省时间、空间和鉴定工作量,适合批量品种资源鉴定的优点。3.大蒜品种资源蒜薹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对课题组保存的10个抽薹大蒜品种资源田间生长的7个农艺性状及蒜薹产量进行调查统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蒜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试图找出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为大蒜栽培和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蒜农艺性状与蒜薹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亩薹数>单薹重>薹粗>薹长>株高>假茎粗>叶数。

苏莉[10]2008年在《大蒜(Allium sativum L.)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抑制效应及其机理》文中提出目前防治土传病害辣椒疫霉病的主要手段为化学杀菌剂,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环境的污染均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药残留的问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要求,也对化学杀菌剂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植物源农药成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试验通过大蒜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防病效果以及机理的研究,旨在为将大蒜作为对辣椒疫霉病无公害防治的措施的策略奠定基础。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大蒜鳞茎粗提物对病原菌菌丝及孢子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以及孢子萌发法研究表明,大蒜鳞茎粗提物对疫霉病(Phytophthora capsici)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及孢子萌发抑制率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大蒜鳞茎提取物浓度达到75.0mg/mL时,其对辣椒疫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优于化学对照58%甲霜灵500倍液处理。当浓度增大到150.0mg/mL时,可完全抑制菌丝生长。大蒜鳞茎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及游动孢子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64.24mg/mL、25.85mg/mL。大蒜鳞茎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0mg/mL、150.0mg/mL。(2)大蒜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具有显着的的防治效果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和苗期防治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大蒜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增大。苗期试验中,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分别都在6叶期、200.0mg/mL的处理达到了最佳效果,抗病品种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1.1%、81.5%,感病品种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0.18%、78.97%。离体叶片中,150.0mg/mL的处理浓度对抗病品种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分别为100%、89.74%,感病品种在该处理浓度下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5.26%、87.41%。抗病品种的防治效较感病品种的防治效好。大蒜鳞茎粗提物处理防治效果接近或稍低于化学药剂对照58%甲霜灵500倍液处理。(3)大蒜鳞茎粗提物对寄主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高浓度抑制作用通过添加大蒜粗提物进行寄主辣椒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大蒜粗提物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种子的萌发于对照种子的萌发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他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显着。当浓度为150.0mg/mL时,对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抑制作用最大,与对照差异显着。在幼苗生长试验中,发现大蒜粗提物对幼苗地下部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高浓度的抑制作用最大。化学药剂对照58%甲霜灵500倍液处理对寄主辣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4)明确了大蒜鳞茎粗提物的抑菌作用机理通过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的观察发现,大蒜粗提物处理的菌丝畸变,菌丝短而粗,前端分枝增多,菌丝肿大、原生质凝集;孢子芽管畸形,芽管不正常的变短。孢子萌发量少随着大蒜处理浓度的增大,疫霉菌丝体相对渗透率增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6叶期防治作用测定,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保护酶系统的酶活先增后降,在高浓度粗提物处理后,酶活有被抑制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大蒜离体保存技术初步研究[D]. 王艳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2]. 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初步研究[J]. 徐培文, 曲士松, 刘恒英, 张杰, 孙晋斌.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 离体保存技术在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J]. 王海平, 李锡香, 沈镝, 宋江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4]. 大蒜白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和品种资源抗性鉴定[D]. 梁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5]. 菊花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D]. 王艳芳.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6]. 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ium)无菌苗生长调控及假鳞茎形成与发育特征研究[D]. 张琛.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7]. 红香芋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D]. 臧玉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8]. 大蒜抗白腐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体系研究[D]. 张林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9]. 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及蒜薹产量性状分析[D]. 程晓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10]. 大蒜(Allium sativum L.)鳞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病抑制效应及其机理[D]. 苏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标签:;  ;  ;  

大蒜离体保存技术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