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施工建设阶段的资源消耗量与成本投入量较高,动态把控此阶段工作,是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效率,保障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将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应用到绿色建筑成本控制领域,可切实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控制工程造价。基于此,本文围绕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环节的应用展开深度探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成本管理;BIM技术;
施工阶段的成本消耗占工程总造价的90%以上,由此,施工成本也成为整体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基于绿色建筑理念起步时间较晚,其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成为重中之重。
1简要论述BIM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通常,BIM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几方面:工程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等。在整个工程规划建设周期内,投资方、设计方及建设方可结合自身的特异性需求,借助BIM平台提取、整合、调整、分析和更新工程信息,并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划分。从专业角度来说,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调配合,将工程信息传递至计算机数据库,通过可视三维立体技术,向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的各方单位展示资源基本概况。在施工建设阶段,BIM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估算与控制工程主体材料、约束施工作业、优化施工工艺等。总而言之,BIM技术在成本分析与考核方面的优势可总结为:
1)可视化与可拆分性
借助BIM立体模型可直观呈现各阶段性工程的实体零构件,并通过模型结构拆分,在获取特定构件对应成本信息的同时,明确各模型组成构件的成本责任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2)实时提取、整合、存储、处理、分析、共享成本数据
由基层施工技术人员根据自身访问权限将施工数据信息上传至BIM数据库,以便工程监管人员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投入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约束成本,保障整体工程经济效益。
3)利于预防潜在风险,优化施工工艺
BIM软件可模拟规划设计方案和工程进度,也能模拟工程变更等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基于此,在施工建设前期,要深入剖析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积极落实预防控制工作,并通过模拟优化资源配置,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深度剖析BIM技术在成本控制领域的具体应用
2.1将BIM技术应用于间接资源消耗控制
间接资源消耗控制是控制与成本管理相关联的项目管理维度,主要包括优化施工工艺和促进协调配合两方面。优化施工工艺可通过应用可视化技术、模拟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等控制工程成本支出;另外,促进各参与规划建设部门的协调配合,可省略不必要的项目管理工序,保持各部门的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约束成本。
2.2可视化技术
1)基于BIM立体模型开展施工规划设计图纸会审,明确施工各项细节,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图纸具体内容与实际工程发生冲突;
2)依靠构件特定代码敲定构件点位与基本参数信息;
3)明确划分施工班组作业面及负责内容;
4)依托模型的可视化技术,确保基层施工技术人员明晰施工内容、零构配件的尺寸及标准,强化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2.3优化施工方案
1)随着施工建设的运转,模拟已落成工程及待建工程,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动态优化施工方案;
2)根据施工进度调整机械设备进场时间及平面布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利用率,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监管施工质量
1)BIM软件可将立体模型与施工规范条例相互融合,依托云检测技术辨析工程图纸与施工规范的冲突;
2)借助BIM模型开展技术交底工作,透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确认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概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动态监控,高效检查隐蔽性工程;
3)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及互联网端跟踪现场的质量监管工作,整合提取数据,分析工程质量缺陷,落实质量预防工作;
4)项目参与方可依靠现代通讯设备了解工程基本情况,从而提高工程的管理质量;
5)通过BIM三维可视图跟踪工程进度情况,以施工动态模型的方式向各参与方汇报;
6)将已完成施工部分作为后续施工作业的约束条件,获取进度控制信息与资源调整计划,为现场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2.5优化共享BIM数据信息
BIM数据收集:①通过整合施工现场的环境勘察报告、人工作业汇报等,利用移动端BIM技术实现数据分散采集;②工程负责人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BIM系统中;③由BIM中心审核信息,经工程师确认后作为更新模型的数据参考。
BIM数据共享:①在BIM系统中嵌入各岗位人员的登录检索权限;②借助BIM应用浏览和应用模型,动态监控工程进度、安全管理现状及工程建设质量;③根据BIM系统提高各部门对数据信息及模型的应用效率;④工程相关方可利用BIM系统进行信息传输与交互。
2.6BIM技术在直接资源控制方向的应用
控制直接资源的核心理念在于平衡工程任务量、资源储备及资金流对应部门的逻辑关系。不同部门在资源管理工作方面采取的策略及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施工建设阶段成本合约部门注重根据工程量控制资源消耗,由采购部门全权负责资源成本控制与供应,工程指挥部负责规划资源匹配,财务部门负责资金运转。
其中,资源准备包括:根据成本目标和BIM指标数据库,通过搭建工程立体模型,完善资源管理流程,准确核算资源用量;通过模型输出成本责任分解及相关资料,明确各环节控制要点,绘制详尽的材料责任成本明细表,交由采购部门与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依据。
资源采购供应:①采购供应部可根据资源管理模块与造价管理模块,确定采购数量与限定价格;②优配BIM资源,具体内容为:其一,强化资源库存管理质量,通过质量完善的采购计划约束成本;其二,提高资源堆放管理水平,简化施工流程,节约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③工程指挥部可利用鲁班软件确定各阶段性工程的材料使用量,以工程材料提料单的方式向采购供应部提出申请,而后,采购供应部可通过BIM模型敲定所需材料数量;④工程指挥部要综合参考BIM指标与限额领料管理制度,约束施工技术人员对材料的使用;⑤立足于BIM模型向材料供应商提供采购明细与数量清单。
资源消耗:工程指挥部可利用BIM模型构件制定完善的资源配置方案,并根据资源的实际储备概况优化方案。人力资源、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等不同资源的控制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人力资源主要是确定用工效率与数量;施工材料主要是在执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节约使用;机械设备主要是根据工程建设需求进行调配与维保。
合同外成本核算:合同外成本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签证及索赔等工序进行动态管理。以工程变更为例:①借助BIM量算计价软件,模拟变更方案,明确变更对工程进度、成本投入等的影响,然后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②自动检测变更内容,及时核算项目变更工程价款。
工程量核算与价款结算:工程量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的核心工作包括如下三方面:①在完成工程量测量后,将测算结果导入量算模型,衡量对比实际施工模型与目标模型,深度剖析工程量差异及原因,经确认后利用BIM系统向造价工程师传输工程信息。②将工程量套价货币化,履行工程合同具体条款确认工程量,并由造价工程师统一结算。③控制工程资金运转,明确各阶段性工程的成本投入与支出明细。
3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作为项目管理的载体,是推进绿色建筑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核心动力。促进BIM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可制定完善且规范的应用流程,强化成本控制,高效体现出BIM技术的优势价值。
参考文献
[1]窦文鹏.BIM技术用于成本管理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22)
论文作者:沈子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工程论文; 成本论文; 模型论文; 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量论文; 信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