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五言古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成大论文,五言古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范成大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存詩近二千首。如此豐厚的詩歌創作,自然也成爲研究者關注的重點。點檢前輩時賢的研究,大都圍繞使金愛國詩、農村田園詩和山川紀行詩展開。大體以石湖詩歌內容的分別爲入手之處,在此基礎之上,涉及石湖詩歌的藝術特點。筆者擬從詩歌體裁的角度,重點分析石湖的五言古詩,或可拓展視角,貢獻新知。 據《范石湖集》統計,范成大存詩一千九百一十七首①,其中五言古詩一百九十七首,占全部詩歌的十分之一強。翻閱這近二百首五言古詩,給人幾個鮮明的印象。一是取法前人,風格多樣,同時又表現出階段性的變化;二是五言古詩的創作和行旅生活密切相關,紀行之作多且品質較高,最能代表他五古的成就和特點。下面分別論述。 關於范成大詩歌風格的變化,四庫館臣的評價很流行,即:“初年吟咏,實沿溯中唐以下……自官新安掾以後,骨力乃以漸而遒,蓋追溯蘇、黃遺法,而約以婉峭,自爲一家。”②對於這個說法,周汝昌曾加以分辨,認爲石湖的創作,早年確以中唐爲入手之處,尤以元白長慶體的影響爲大,這也是其一生的基調。從這點出發,周汝昌認爲,范成大後來詩風的變化和同樣受白居易影響的蘇軾更爲親近,而與黃庭堅的藝術薰陶,則是較爲疏遠的。③周先生對范成大詩歌基調的把握是深刻的,對其和蘇黃關係的分辨,也有道理。不過,這些議論都是立足於范詩整體,落實到五古層面,還需進一步的分析。 就范成大的五古來說,其早年之作,受元白的影響較大,卻並不以此爲限,不但有上追漢魏之作,也表現出受到黃庭堅五古影響的痕迹。而其後來五古的成熟,是在元白的基調之上,廣泛學習杜甫、韓愈等優秀作家的結果。而其變化的軌迹,也並不以徽州時期爲限,而是早有端倪。下面先結合其早期創作,論述其風格的多樣性,然後再結合其五古紀行之作,討論其風格成熟變化的過程。 四庫館臣指出范成大早期之作沿溯中唐以下,又明確點出《西江有單鵠行》、《河豚嘆》“雜長慶之體”,但並没有明確長慶體的內涵。周汝昌從坦易流暢和關心社會兩個角度論述了他所受長慶體的影響,並進一步指出范成大也接受了張籍逋峭緊湊的寫法,並不一味平淺。④范成大早年五古,多取順勢,坦易流暢,一些作品直露淺顯,有率意之病,如《兩木》、《中秋臥病呈同社》等。不過,他也注意在句法、章法方面有意鍛煉。如《河豚嘆》就是這樣: 鯫生藜莧腸,食事一飽足。腥腐色所難,況乃衷酖毒。彭亨强名魚,殺氣孕慘黷。既非養生具,宜謝砧幾酷。吳儂真差事,網索不遺育。捐生决下箸,縮手汗童僕。朝來裏中子,饞吻不待熟。濃睡唤不應,已落新鬼録。百年三寸咽,水陸富肴{艸敕}。一物不登俎,未負將軍腹。爲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誰歟,至今走末俗。或云先王意,除惡如藝菽。逆梟與毒獍,歲歲參幣玉。芟夷入薦羞,蓋欲殲種族。生死有定數,斷命烏可續。適丁是時者,未易一理局。黿鼎子公怒,羊羹華元衄。异味古所珍,無事苦畏縮。駢頭訌此語,戒諭祗取瀆。聾盲死不悟,明知諒已燭。(《范石湖集》,3頁) 此詩看似順暢顯豁,但其中有些句子如“縮手汗童僕”、“未易一理局”、“駢頭訌此語”等,較之元白的明白如話,還是有距離。從章法上看,頭八句爲一層,言河豚不宜入庖厨,接下來八句則寫吳人偏偏熱衷於此,這暗含了對比。後面的議論,先感慨“爲口忘計身”的不智,再引入傳說中的“先王遺意”,加以解釋,引出“未易一理局”的困惑。最後,模仿食河豚者口吻,引古人因食物而忘身的例子來辯護。角度又變。統觀全詩,各層對比、轉折,也不是一味順承。正看出其取法中唐,又加以變化的面目。 石湖早期五古作品當中,還有一部份,越過中唐,直接漢魏。許學夷曾分辨漢魏之作與唐代五古的區別說:“漢魏五言,深於興寄,故其體簡而委婉。唐人五言古,善於鋪陳,故其體長而充暢。”⑤拈出興寄作爲漢魏五古的特點。石湖一些作品,正帶有這種特色。如卷二《青青磵上松送致遠入官》也是比興抒情之作: 青青磵上松,鬱鬱磵底柏。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偃植雖不同,臭味乃相得。千霜與百雪,偶立衆芳側。衆芳豈不好,歲晏掃無迹。廣厦罩群木,萬牛挽山澤。松材可世用,攀援入王國。草木豈有情,亦復念離析。君看此翠柏,錯莫無顏色。孤陰愁月夜,獨籟怨風夕。蒼官何當歸,相望長相憶。(《范石湖集》,17頁) 全詩以磵上松比友人、以磵底柏比自己,抒寫兩人昔日交往相得,而今面對分別的不捨之情。所用興象、詞語乃至語氣口吻都明顯模仿漢魏古詩。另外卷三有《擬古》一首:“彎環樓前月,掩抑樓上人。人月不得語,相看兩凝顰。西窗回紋機,織遍錦字春。聊可自持玩,何由將寄君。”⑥其深情婉麗則近於十九首。 石湖集中第二卷還有《秋日感興六首》⑦也是此類作品。感懷、秋興之類的題目是古詩中悠久的傳統。阮籍、陳子昂、韓愈都有類似的代表作。大體都以天運流行、草木變衰起興,抒發人生感慨。其中,阮籍、韓愈的作品,感情鬱勃,但意旨難明。陳子昂的《感遇》詩則優游不迫,意旨顯豁。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風格。范成大這種組品,總體上接近後者。像其三“秋高氣彌清”和其六“屋東雙梧桐”兩首,以季節興替、桐樹凋零,來感懷和反襯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其四“嫣嫣芙蓉花”則以絶世獨立的芙蓉花自比,表達“即事亦足樂,何必桃李塵”的生活態度。其五“蒼筠如蒼玉”以不得其地的翠竹的衰敗,表達自己的彷徨、焦慮。 從這類作品注重比興寄托和抒懷言志的特點看,范成大對漢魏古詩的傳統有著深刻體會,並且在創作當中熟練地掌握了其體式特點。但是,這類詩歌,在早期作品中保留下來的較多,大概占本期總數的四分之一。此後,則主要出現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如《古風上知府秘書二首》、《古風二首上湯丞相》等。 漢魏作爲五言詩和文人詩傳統的奠基期,其詩歌面貌往往成爲後世心目中的源頭、正宗。而一個詩人在開始自己的創作時,也往往是從對這些經典的追摹中開始的。通過學習,掌握這種詩體最正宗的寫法,可看作是入門的基本功。范成大早年的這類作品正可作如是觀。此後,集中所見此類詩歌較少,多是在上謁長官時使用,可見他對此種風格似乎存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 范成大早期五古不僅有學習漢魏的傳統之作,也有受江西詩風影響的作品。談到江西詩風,論者所關注其在近體作品當中的體現。其實,在五古方面,黃庭堅所作的創變更爲明顯,其影響也不容小視。《范石湖集》卷二有《樂先生辟新堂以待芍藥酴醿作詩奉贈》詩,就帶有明顯的黃氏風貌: 芍藥有國色,酴醿乃天香。二妙絶世立,百草爲不芳。先生絶俗姿,風味本無雙。年來悟結習,欲試安心方。天魔巧伺便,作計回剛腸。多情開此花,艷絶温柔鄉。道人爲一笑,正爾未易忘。呼童葺荷芷,擇勝開軒窗。啼鶑不愁思,游蜂亦倡狂。百年顰呻頃,共此過隙光。朝爲春條緑,暮爲秋葉黃。把玩尚無幾,况以憂愁妨。願言秉燭游,迨此春宵長。(《范石湖集》,21頁) 樂備是范成大早年詩社倡和時期的前輩,他築堂賞花,范成大就寫了這首詩送給他。詩歌寫的本是文人生活中的瑣事,但范成大運用戲謔之筆,圍繞樂備的人格修養展開,將其寫得生動有趣,不落俗套。同時,此詩層次清晰、轉折頗多,前半部份的句法也特別簡練勁挺。整首詩從立意到手法,明顯受到黃氏的影響。 卷一《讀史》是一首長篇五古,以論爲主,注重立意,溶液典故、句法凝練,也有學黃的痕迹在: 登壇策劉項,臥廬料曹孫。探懷取事業,一一如印圈。英豪蓋天資,八極入控搏。由來事成毀,只繫手覆翻。玉虹朝貫日,劍氣夜燭天。雖欲避功名,何處墊龍鸞。我生後千載,愚暗難具言。長大但食粟,閔凶不能文。麥豆已難辨,楣梲固不分。抱甕灌圃畦,截竿避城門。智略類如此,何以超籬籓。龜刳始神筴,木斷方犠尊。朝市有機穽,冠裳或鉗髡。茲事定不暗,吾其老泥蟠。敢云善用短,聊復強自寬。(《范石湖集》,9頁) 除了早期的這些詩作外,在徽州爲官時期,同僚酬贈間也時見此體。如《次韻温伯種蘭》、《次韻温伯雨凉感懷》等等。這些詩歌多寫爲官其間生活中的雅事,或者寫薄宦的感懷,本是常見的題目。但在章法、句法方面卻有意求新求奇,不肯率意。如《次韻温伯種蘭》一首: 靈均墮荒寒,采采紉蘭手。九畹不留客,高丘一回首。峥嶸路孔棘,悽愴肘生柳。遂令此粲者,永與窮愁友。不如湯子遠,情事只詩酒。但知愛國香,此外付烏有。栽培帶苔蘚,披拂護塵垢。孤芳亦有遇,灑濯居座右。君看深林下,埋没隨藜莠。(《范石湖集》,69頁) 詩歌寫温伯種蘭,卻偏隱括屈原離騷詩句,加以想象發揮,然後再接入温伯對蘭花的喜愛,寫“孤芳”竟有遇知音,終於洗去“窮愁”之態。後兩句又宕開一筆,寫道在深林之中,又有許多蘭草不爲人所知,埋没在荒草之中。詩思突轉而又點到爲止,不做展開。詩歌利用對比和轉折,構成章法的開闔。在戲謔之中,帶有冷峻思考的意味。 不過,這樣的詩歌,雖然在藝術手法上頗有黃氏特點,但也只是形似。黃庭堅詩歌所具有的那種冷峻、兀傲的神情,在這些詩歌當中很少能感覺到。倒是他第一次罷官回鄉時所寫的兩首五古,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兩首詩作同時,我們看第一首: 始賀火流西,還嗟斗斜閏。餘暑猶強顏,新凉頗難進。燥剛渴欲坼,焦卷禿如燼。炎官扶日轂,輝赫不停運。登臨有高臺,勇往得三俊。仍將王郎子,飛步淩劫仞。風從噫氣來,雲作壞山陣。向如垂頭魚,忽已墊蟲振。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書生乃易與,俛仰更喜慍。憑闌天爲高,舉酒山欲近。奇書鐵鐵鎖,麗句錦窠暈。茲游我輩獨,難挽軟紅軔。君看籠中烏,寧識咸池韻。《丙戌閏七月九日與王必大登姑蘇臺招王浚明陳淵叔耿時舉避暑次時舉韻》(《范石湖集》,126頁) 本詩作於乾道二年七月。本年二月范成大以著作佐郎除吏部員外郎,三月即爲言者以“巧宦幸進,物論不平”論罷。石湖此次罷官,完全是朝中人事鬥争的結果。蓋石湖員外郎之除,洪適頗有力焉,而三月洪適罷相,石湖遂受牽連。⑧心中不免鬱悶。這種心情在詩歌中微有流露。 詩歌從開頭至“輝赫不停運”,寫時節入秋而天氣炎熱;接下來則寫自己和朋友登高迎凉,清風送爽,而以“書生乃易與,俛仰更喜慍”作一收束,再寫憑闌舉酒的樂事,最後轉入“我輩茲游”和“紅塵奔波”兩種生活的對比,作結。詩中像“餘暑猶強顏,新凉頗難進”的句法、“向如垂頭魚,忽已蟄蟲振”的比喻,顯得生新奇創。而“空明晚逾清,更要孤月印”兩句,在簡練的寫景中帶有興寄的意味,逗露了仕途挫折之中自持自信的心態,具有一種兀傲的神姿。全詩氣機流暢,筆力健舉,而仄韻的使用,使其別具鏗鏘鮮明的節奏。頗得黃庭堅五古的風味。 總的來說,范成大對黃氏五古的風格頗有體會,看他晚年所作《次韻姜堯章雪中見贈》:“玉龍陣長空,皋比忽先犯。鱗甲塞天飛,戰逐三百萬。當時訪戴舟,卻訪一寒范。新詩如美人,蓬蓽愧三粲。”⑨仍然是惟妙惟肖。不過,上述這些全篇皆似的作品,在他的集中也不多見,且大都是友朋之間的酬贈之作。他受黃氏的影響,也許如梁昆所言,多是“通融山谷之法而陰用之”。⑩ 如上所述,范成大五古中對漢魏和江西詩風的學習,都很成功,但並未成爲其五古的主流。作爲其五古基調的,還是許學夷所謂“體長而充暢”,以鋪陳爲主的五古。究其原因,可能要聯繫五古體制要求和石湖的性格氣質,進行思考。 范成大早年喪父,一人力嫁二妹,家庭負擔極重,所以經常從佛教中去尋找心理的平衡,這使得他“轉向一種內在、克制的行爲與生活方式”(11),自覺消解內心因外在因素引起的波動,理性氣質較重。有論者指出石湖詩歌具有“以散漫、客觀、切實、細緻的態度叙録日常生活”(12)的特色,也許正是這種性格氣質的流露。石湖的理性氣質,使其對社會現實采用一種順隨的態度,激烈的矛盾衝突被消解了。 五古一體,形式自由,內容則須充實。漢魏五古重興寄,前提是內心情感的充實鬱勃。黃庭堅五古的兀傲之氣,也是其人格修養和社會現實深刻衝突的結果。他們五古內容的充實,主要是內在世界在詩歌中外顯的結果。石湖偏於理性、克制的性格氣質,加之佛教的影響,使他方便地消解內心的矛盾,同時也决定其五古內容主要不是內心情感的展示,而代之以對外在世界的記録。而這正是中唐以來,重鋪陳的五古所擅長的。石湖五古也正是以此爲底色,在大力創作紀行作品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張劍霞在《范成大研究》中說:“成大工詩,並善於把握體裁,抒發胸臆,如以五古咏頌之山水,七絶歌諷之田園,皆時締佳篇。”(13)指出了石湖五古詩歌在內容上的一個特點。仔細考察石湖五古創作的時間分布,可以發現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范成大的五古創作在不同的階段表現並不平衡。初仕徽州和出鎮方面兩個階段,是五古創作的兩個高潮。和它們相鄰的爲官臨安和退居石湖兩個時期,則是五古創作的低潮。而早年應舉階段似乎可以看作是五古創作的一個準備期。總體上呈現出波浪式的發展過程。 其次,范成大兩次五古創作的高峰,都是在外爲官時期。相對來說,在臨安或者退居時期,五古創作則陷入了低谷。也就是說五古的創作和行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進一步分析石湖五古創作的情况,這一點就顯得尤爲明白。 石湖徽州時期的詩歌主要保存在《范石湖集》六、七兩卷中。在卷七當中,出現了值得注意的兩組詩,分別是《新館》以下八首,和《休寧》以下九首,共兩組十七首。這兩組詩以地名命題,紀行的特點非常明顯,而且全部采用五古這一體裁。當是石湖爲官期間,奉檄地方時的作品,創作時間十分集中。 還有就是石湖由桂林調任四川,入川途中的作品。在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裏,他共作詩一百三十五首,而五古有四十首。如果從時間上看,創作也是非常密集的。此外,在入桂和出川的途中,也出現了十四和十三首五古作品,五古創作的密集程度,雖比不上入川時期,但也很可觀。這樣統計下來,石湖集中有八十四首五古是在旅途當中集中創作的,占總數的42.6%,將近一半。 這樣集中的五古紀行之作,在前此的詩歌史中並不多見。更爲重要的是,范成大的五古紀行之作,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平實、豐贍的風貌特徵,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值得我們注意。范成大的五古紀行之作,集中出現在徽州時期,大成於出鎮桂林、四川之時。但究其始,在石湖早年的作品中就已經有五古紀行之作,且成就不俗,值得注意。 《范石湖集》中現存較早的紀行五古是卷一的《過平望》和《長安閘》兩首: 寸碧闖高浪,孤墟明夕陽。水柳搖病緑,霜蒲蘸新黃。孤嶼乍舉網,蒼烟忽鳴榔。波明荇葉顫,風熟蘋花香。雞犬各村落,蒓鱸近江鄉。野寺對客起,樓陰濯滄浪。古來離別地,清詩斷人腸。亭前舊時水,還照兩鴛鴦。《過平望》(《范石湖集》,6頁。) 斗門貯浄練,懸板淙驚雷。黃沙古岸轉,白屋飛簷開。是間袤丈許,舳艫蔽川來。千車擁孤隧,萬馬盤一壞。篙尾亂若雨,檣竿束如堆。摧摧勢排軋,洶洶聲喧豗。偪仄復偪仄,誰肯少徘徊。傳呼津吏至,弊蓋淩高埃。囁嚅議譏征,叫怒不可裁。吾觀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爲聲利驅,小者饑寒催。古今共來往,所得隨飛灰。我乃畸於人,胡爲乎來哉。《長安閘》(《范石湖集》,6頁) 兩詩是作年難以確定。于北山《范成大年譜》認爲當作於紹興十七年,石湖二十二歲時,並云:“石湖居昆山佛寺十書(原文如此,當是“年”)讀書,曾數次出游,年代俱難確指,姑繫於此。”(14)可見也是推測。但其爲石湖少作,當屬無疑。 詩中提到的平望鎮在蘇州南,有運河相連。由此沿運河南下,可抵嘉興、杭州,由此西行,則可達湖州,是蘇州南門,亦是交通要道。而長安閘,則“在杭州東北,石門灣之南,爲南宋運道所經”。(15)兩詩前後相連,涉及地點又在同一條路綫上,當爲石湖入杭途中所作。 前一首,主要描寫風景,精緻清麗,其中“孤嶼乍舉網,蒼烟忽鳴榔。波明荇葉顫,風熟蘋花香”諸句,近於律詩的風味。全詩十六句,前十二句都用精麗的對句寫景,後四句抒發離鄉之情。總體看,雖描寫精緻,但稍顯平冗。而《長安閘》則精彩的多。 本詩依然有很多工整的對句,但在對句之外,又注意利用“是間袤丈許,舳艫蔽川來”這樣散行的句子做轉接。有的對句,則使用疊詞,如“摧摧勢排軋,洶洶聲喧豗”,使得兩句之間的語氣更爲連貫。而像“囁嚅議譏征,叫怒不可裁”,則是意對句不對。這樣句序安排,使得詩歌氣脉更爲流暢,避免了上首冗滯之失。 其次,描寫內容更爲豐富,特別是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如“傳呼津吏至,弊蓋淩高埃。囁嚅議譏征,叫怒不可裁”幾句,將關卡小吏小小得意就不可一世的嘴臉寫得淋漓盡致。 同樣精彩的還有《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驟至霆奔龍挂可駭》 隤雲曖前驅,連鼓訌後殿。駸駸失高丘,擾擾暗古縣。白龍起幽墊,黑霧佐神變。盆傾耳雙磧,斗暗目四眩。帆重腹逾飽,櫓潤鳴更健。圓漪暈雨點,濺滴走波面。伶俜愁孤鴛,颱閃亂饑燕。麥老枕水臥,秧穉與風戰。牛蹊岌城沉,蟻隧洶瓴建。水車競施行,歲事敢休宴。咿啞嘯簧鳴,轣轆連鎖轉。駢頭立婦子,列舍望宗伴。東枯駭西潰,寸涸驚尺澱。嗟余豈能賢,與彼亦何辨。扁舟風露熟,半世江湖遍。不知憂稼穡,但解加餐飯。遙憐老農苦,敢厭游子倦。(《范石湖集》,22頁) 此詩先寫暴雨之前雲氣的變化,再寫雷電大作,繼寫雨中景物和農事辛苦,作後落脚到自己的旅途感慨。整首詩內容豐富,層次清晰,大量使用對句鋪排,描寫細緻,形象生動鮮明,極見筆力。這樣的作品可算做是范成大早期五古的代表作,也可視作其五古創作成形的標誌。 在這些詩歌中,范成大細緻生動地再現了旅途當中所見的人物、風景,內容充實。也顯示了他觀察細緻和善於描寫的功力。翁方綱所謂“石湖善作風景語”(16),正是知言。同時,爲了方便描寫再現,對句的運用顯得特別突出,也注意語言的錘煉,詩歌因此呈現出精麗工致的面貌。 范成大五古紀行的集中創作,首先出現在徽州時期。此期留下五古36首,其中兩次紀行組詩就有17首,接近一半。這些詩歌大都記述旅途見聞,抒發嘆卑懷鄉的感情,總體成就不高。 這些詩歌當中,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精緻的對句。像《盤龍驛》寫夜行:“天高月徘徊,野曠山突兀。暗蛩泣草露,怨亂語還咽。凉螢不復舉,點綴稻花末。惟餘絡緯豪,悲壯殷林樾。”(17)《竹下》寫早行:“稻穗黃欲臥,槿花紅未落。秋鶑尚嬌姹,晚蝶成飄泊。犬騃逐車馬,雞驚撲籬落。”(18)畫面清新明麗。《新嶺》寫山行之景:“絲窠挂朝露,籬落萬珠綱。宿雲拂樹過,飛泉擘山響。老桑局潜虯,怪蔓挂騰蟒。”(19)等等,都顯得觀察細緻、置字妥帖。另外,像《鄱陽湖》詩: 凄悲鴻雁來,泱漭魚龍墊。雷霆一鼓罷,星斗萬里濕。波翻漁火碎,月落村舂急。折葦已紛披,衰楊尚僵立。長年畏簡書,今夕念蓑笠。江湖有佳思,逆旅百憂集。(《范石湖集》,91頁) 全詩十二句,前八句都是對句,比重很高。類似這樣的還有《新亭》、《竹下》、《盤龍驛》等。 不過,這兩組詩中引入注意的是下面這樣的詩歌: 陵高類登天,斗下劇窺井。衡從十里近,底用許多嶺。秋雨醸春泥,掀淖力扛鼎。僕夫負隅哭,邂逅憂性命。舊嗤子猷狂,夜半槳歸艇。方知興盡處,頃步令人癭。《靈山口》(《范石湖集》,91頁) 詩歌記述了雨中翻越連綿山嶺的困苦。前八句正面寫,後四句側面補足。除了開頭兩句外,其餘都是兩句連貫、構成一個意義單位,更爲平順。遣字造句也不加藻飾,更顯平實。相似的還有《浮梁》: 大灘石如林,小灘石如枿。微生拋擲過,兩槳砉將割。一灘復一灘,食頃經七八。崎嶇幸脫免,已足凋鬢髮。我家五湖船,鏡面貼天闊。行迷勿浪遠,歸歟泛花月。(《范石湖集》,91頁) 這兩首詩藝術水準一般。但和前期作品相比,句序由緊湊而疏暢,語言由精工轉平實,顯得平易切實,是石湖紀行五古中的另一種風貌。不過這兩首詩,尚有淺近率意之失。這類作品的成熟,還在他出鎮桂林、四川之時。 沿著徽州時期開始的新變,石湖五古在出鎮方面時期,從對句寫景、精工鍛煉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其詩歌語言樸拙、內容豐贍,表現出新的風貌。 我們先看一首作於入川途中的詩歌: 雲銷澧陽風,月生岳陽水。誰推赤金盤,涌出白銀地。徘徊忽騰上,蹀蹀恐顛墜。稍高輪漸安,飛彩到篷背。晶晶浪皆舞,靨靨星欲避。兜羅世界網,普現無邊際。官居束戶庭,有眼如幻翳。向非行大荒,寧有此巨麗。乘除較得失,漂泊非左計。妻孥競驩嘩,渠亦知許事。《三月十五日華容湖尾看月出》(《范石湖集》,200頁) 詩歌從月亮“涌出”起筆,到“徘徊”,再到最後“騰上”中天,月華滿地,細緻生動。語言清新簡净,不施藻繪,明白如話,又切實妥帖。全詩幾乎不用對句,單筆散行,平易條暢。詩歌面貌和前期的清麗精工很不一樣。其風貌近於陳訏所言:“取境雅瘦,力排豐縟,然氣韻自腴,故高峭而不寒儉。”(20) 這種新風貌的形成,首先是和詩歌語言的變化有關。石湖前期的紀行五古的語言,錘煉精細,總給人以鍛煉之感。此期的語言轉向平實樸素,甚至不避拙直。他寫雨中旅途的艱辛,說道:“蠟屐驚踵决,油衣笑鶉懸。掀淖起復仆,頃步如重關。略似鴨與豬,汩没泥水闌。”(21)寫邵陽道路的粗惡,則說:“山泉澄不清,崖土璺而赤。坳堂滑勝油,累塊硬逾石。”(22)寫道路的艱澀,說:“凹中泥没踝,凸處石齧足。”(23)寫山路陡峭難行:“健倒輒尋丈,徐行僅分寸。上疑綠竹竿,下劇滾金彈。”(24)這樣的詩歌語言,明白樸素,簡煉生動,在拙直之中,別具一種清新的風貌。 石湖早期的紀行五古,多用對句來鋪陳,較爲整飭。此期作品中有很多單筆散行的句子,造成一種平衍暢達的語調。如: 石鼓鬱嵯峨,截然踞滄洲。有如古盟主,勤王會諸侯。蒸湘伯叔國,禀命會葵丘。敢不承載書,戮力朝宗周。混爲同軌去,崩奔不敢留。宜哉百谷王,博大無與儔。氈毳昔亂華,車馬隔中州。未聞齊晋勛,包茅費誅求。威文亦弘規,尚取童子羞。安知千載後,但泣新亭囚。我題石鼓詩,願言續春秋。《合江亭》(《范石湖集》,198頁) 原田何莓莓,野水亂平楚。大堤少人行,誰與藝稷黍。獨木且百歲,骯髒立水滸。當年識兵燼,見赦幾樵斧。摩挲欲問訊,恨汝不能語。薄暮有底忙,沙頭聽鳴櫓。《荆渚堤上》(《范石湖集》,203頁) 薄年每違己,茲行遂登危。峻阪蕩胸立,恍若對鏡窺。傳呼半空響,濛濛上烟霏。木末見前驅,可望不可追。躋攀百千盤,有頃身及之。白雲叵攬擷,但覺沾人衣。高木傲燒痕,葱龍茁新荑。春禽斷不到,惟有蜀魄啼。謂非人所寰,居然見鋤犁。山農如木客,上下翾以飛。寧知有康莊,生死安嶮巇。室屋了無處,恐尚橧巢栖。安得拔汝出,王路方清夷。《黃羆嶺》(《范石湖集》,170頁) 這樣的詩歌,筆致自由,將記叙、寫景、抒情融爲一體,大大增强了詩歌內容的包容性,使得范成大五古紀行之作,幾乎可以不受限制的記録他所感興趣的一切。 不過,這樣的詩歌在流暢之餘,可能陷入熟滑、平弱,所以更多的時候,范成大往往在其中穿插對句。翁方綱所說的“范、陸皆趨熟,而范尤平迤,故間以零雜景事綴之”(25),大概就是指這一種。代表作是《刺濆淖》 峽江饒暗石,水狀日千變。不愁灘瀧來,但畏濆淖見。人言盤渦耳,夷險顧有間。仍於非時作,未可一理貫。安行方熨穀,無事忽翻練。突如湯鼎沸,翕作茶磨旋。勢迫中成漥,怒霽外始暈。已定稍安慰,儵作更驚眩。漂漂浮沫起,疑有潜鯨噀。勃勃駭浪騰,復恐墊鼇抃。篙師瞪褫魄,灘戶呀雨汗。逡巡怯大敵,勇往决鏖戰。幸免與齊入,還憂似蓬轉。驚呼招竿折,奔救竹笮斷。九死船頭争,萬苦石上牽。旁觀兢薄冰,撇過捷飛電。前餘叱馭來,山險固嘗遍。今者擊檝誓,豈復憚波面。澎澎三峽長,颱颭一葦亂。既微掬指忙,又匪科頭慢。天子賜之履,江神敢吾玩。但催迭鼓轟,往助雙櫓健。(《范石湖集》,215頁) 詩歌開始八句,一氣之下,引出峽中水行常遇現象——“濆淖”。後面則利用對句,寫濆淖出没倏忽的險狀和水手與之搏鬥的場景,以“旁觀兢薄冰,撇過捷飛電”兩句束住。後面抒發感慨。中間對句雖然很多,但是石湖注意使用“方”、“忽”、“突如”、“翕作”、“已定”“復恐”等連接詞進行承轉,所以氣脉流動,毫無板滯之感。把“飛電”般的頃刻場景,全面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仿佛特寫,極見筆力。李調元說:“范石湖……入蜀峽中詩爲具手眼。余曾擬其《刺濆淖》諸篇,不免效顰之笑。”(26)可算贊頌備至。 這一類五言古詩平而不弱,別有一種清俊之氣。是范成大五古成熟的高境,也是五古紀行詩中新的創獲。其藝術淵源,遠溯杜、韓,近宗蘇軾,是中唐以來古文派五古的新成就。 ①集內卷十五《泊長沙楚秀亭》據《全宋詩》做兩首五絶計。 ②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卷一六○,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2142頁。 ③參見周汝昌:《范成大詩選·前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第35~39頁。 ④同上,第36頁。 ⑤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47頁。 ⑥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范石湖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6頁。本文中所引各首石湖作品,均出此本。 ⑦同上,卷二,第24頁。 ⑧參見于北山:《范成大年譜》“乾道二年”條注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94~95頁。 ⑨《范石湖集》卷三三,第441頁。 ⑩梁昆:《宋詩派別論》,商務印書館,1941年,第121頁。 (11)林德龍:《畸於人:一種自視與文化心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哲版)2006年1期,第144頁。 (12)程杰:《論范成大以筆記爲詩》,《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4期,第56頁。 (13)張劍霞:《范成大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第129頁。 (14)《范成大年譜》“紹興十七年”條,第23頁。 (15)《范成大詩選》,第5頁。 (16)翁方綱:《石洲詩話》卷四,轉引自《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楊萬里范成大卷》,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第200頁。 (17)《范石湖集》卷七,第80頁。 (18)同上,第81頁 (19)同上,第82頁 (20)陳訏:《宋十五家詩選》,轉引自《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楊萬里范成大卷》,第184頁。 (21)《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臨江宜春之間特甚遂作苦語》,《范石湖集》卷一三,第162頁。 (22)《邵陽口路粗惡積雨餘濘難行》,《范石湖集》卷一三,第169頁。 (23)《衡永之間山路艱澀薄晚吏卒哄云漸近祁陽路已平夷皆有津津之色》,《范石湖集》卷一三,第170頁。 (24)《蛇倒退》,《范石湖集》卷一五,第207頁。 (25)《石洲詩話》卷四,轉引自《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楊萬里范成大卷》,第200頁。 (26)李調元:《雨村詩話》卷下,轉引自《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楊萬里范成大卷》,第200頁。标签:范成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