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NPPV治疗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论文_刘娟,许芳芳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21002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指不经气管插管而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近10余年来,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时,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在多种无创通气手段中,经鼻面罩正压通气(NPPV)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和呼吸科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使用NPPV治疗了50例COPD伴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总结护理经验。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符合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5—79岁之间,病程10—28年,均接受Ventimotion无创呼吸机进行BiPAP治疗,5—7天为一疗程。

1.2治疗方法:患者在常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止咳、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对症支持等治疗的同时,进行NPPV辅助通气治疗。参数设定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高吸气压力”为原则。使用前首先检查无创呼吸机的性能、管道完好性、合适的口鼻面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450),情绪放松;戴好口鼻面罩,系上头带,松紧以容一示指为宜;氧流量一般2-5L/min;由小到大调节呼吸机的吸气压(12—25cmH2O)和呼气压(3—5cmH2O),开始2小时由专人在旁边护理,并调整适宜的呼吸机参数,使患者能较快达到适应阶段,以确保疗效。每日总通气时间为10—16小时,并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气、血氧和心电监护。

1.3疗效评定:有效:神志转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好转,发绀减轻,PaO2、pH值上升;PaCO2明显下降。无效:神志障碍渐加重,临床症状无改善,气促加重,血气分析无变化甚至恶化。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观察:有效率=48/50X100%=96%。

2.2 NPPV治疗1个疗程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后PaO2、pH值上升;PaCO2明显下降;缺氧和酸中毒及CO2潴留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护理

3.1NPPV前的护理

3.1.1患者教育:目的消除患者恐惧,取得配合,提高体从性和应急能力及安全性。主要内容:治疗的作用和目的;连接和拆除的方法;治疗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对措施;指导患者放松呼吸与呼吸机协调,闭口呼吸减少漏气;指导主动排痰,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v3.1.2呼吸机的检查和连接方法:电压电源要稳定,各参数个性化调节恰当,各管连接要正确、通畅,过滤膜正常,湿化瓶水温、水量适宜,等。根据脸型选择合适的口鼻面罩,体位舒适且头带松紧要适宜。

3.2NPPV中的护理

3.2.1加强沟通:在患者使用NPPV期间,使用科室设计的生活护理卡通片:“我要……?”,如喝水、小便、大便、咳痰、几点了、睡不着、需脚抬高、需面巾纸等等。当病人需要的时候用手指出卡通中的自己所需,以达到及时、有效沟通的目的,来满足病人的生理、生活所需。

3.2.2加强监护:护士要加强巡视患者,密切关注是否有人机对抗、报警、口鼻面罩漏气、管道脱落等等异常现象;同时更要注意患者的神志、血气、血氧饱和度、紫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提示有无效通气存在,应立即处理并报告医生协助采取抢救措施。

3.2.3保持气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NPPV治疗有效的前提。在使用NPPV期间,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口喉部、鼻部、肺部的分泌物情况。鼓励神志清楚的患者主动咳嗽排痰;对神志不清者及时评估痰液,必要时采取机械吸痰。若在通气过程中血氧持续不升,则可能是痰液干结、粘稠所致,应加大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排痰后再进行NPPV。

3.2.4并发症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口咽干燥、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胃胀气、漏气、面部耳后皮肤损伤、返流误吸、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等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NPPV治疗时,应避免饱餐后使用以防误吸。

3.3NPPV撤离的护理:NPPV一般使用小于5-10天。撤机指征:(1)当患者呼吸衰竭已基本纠正,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自主呼吸能力强,咳嗽反射良好;(2)血气分析正常;(3)FiO2≤40%【3】。撤除方法:在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同时,减少通气时间,先减少白天时间,再减少夜间时间。

3.3.1心理护理:脱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COPD患者常常在心理上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担心撤机后会憋喘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除其心理负担及顾虑,使其了解上机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恢复自主呼吸。

3.3.2脱机后的气道护理及呼吸功能锻炼。COPD患者撤机后,多有咳嗽、咳痰,应继续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刺激咽部产生咳嗽动作等方法使痰液易于咳出,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呼吸操的训练【4】。训练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呼吸操训练可以降低过快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提高支气管内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4.讨论

NPPV是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NPPV可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可以作为某些急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时的一线治疗或者作为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对大多数患者来说,NPPV并无绝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应区别对待,着重观察对NPPV治疗的反应。如患者选择得当,操作技术规范正确,大多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5】。NPPV已逐步成为COPD、重度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院使用了NPPV对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再配合护理人员上机前、中以及脱机的精心护理,使患者的呼吸、心率明显改善;PaO2、pH值趋于正常;PaCO2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小脉,冯加喜.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8):923-926.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2-145.

[3]邓小明,李文志.危重病医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9.

[4]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4-239

[5]吴翠芬.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1221-1223.

论文作者:刘娟,许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应用NPPV治疗重症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护理论文_刘娟,许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