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云 俞雪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苏盛泽医院儿科 江苏 苏州 215228
【摘要】 目的 探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蓝光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且能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蓝光灯; 冷光源蓝光灯; 新生儿黄疸【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发的一种病症,患儿常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病发,当黄疸程度较重且延续时间较长,会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而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智力、听力、神经系统异常而导致永久后遗症,严重威胁着患儿的身心健康[1].目前,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次研究中以70例黄疸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组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其中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黄疸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3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为19:16;年龄1-26d,平均年龄(13.4±2.7)d;出生体重2.51-3.65kg,平均出生体重(2.83±0.16)kg;包括18例足月产儿,11例早产儿,6例过早产儿.35例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为18:17;年龄1-28d,平均年龄(14.1±2.8)d;出生体重2.46-3.71kg,平均出生体重(2.87±0.27)kg;包括19例足月产儿,10例早产儿,6例过早产儿.两_______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出生体重、产期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对溶血性黄疸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和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感染性黄疸进行感染控制,肝细胞性黄疸进行护肝利胆治疗,而原因不明的黄疸则是密切观察从而对症治疗.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菌眼罩遮挡双眼,避免损害患儿双眼,此外还需对患儿的会阴等部位进行遮挡保护[2].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传统蓝光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进行治疗,两组患儿的治疗照射时长均为12h/次,照射治疗间隔均为8h,进行4d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用上述两组光源对患儿进行光疗,并留取光疗前静脉血,光疗8h后再采静脉血标本,所有标本进行避光保存及时送检;采用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同时在光疗期间监测患儿体温、大便性状改变及皮疹发生情况等.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清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皮肤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胆红素含量有所降低,皮肤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4 统计学方法将上述两组患儿的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为2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于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部位,其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区别.而早产儿更易发生持久严重的黄疸,由于早产儿器官功能尚未成熟,未成熟的血-脑脊液屏障容易开放,使胆红素大量进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2003年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指出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见黄疸,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干预和早治疗以减少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3].一般生理性黄疸多发于足月儿,在发病后4-6d即达到峰值,后逐渐消退,有轻微食欲不振的临床症状,轻度患儿皮肤黄染症状常位于面颈部,2-3d 即可消退,重度患儿黄染症状常由头部逐渐蔓延至全身,黄染时间一周以上.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症状消退较慢或消退后易反复出现.新生儿黄疸直接导致胆红素升高,而胆红素具有毒性,含量过高时会直接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4].此外,新生儿黄疸还易造成患儿出现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相关并发症.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三种方式.光疗主要原理是胆红素分子在波长425~475nm 蓝光成分照射下发生异构化,从而产生胆绿素和无毒水溶性双吡咯,经胆汁、尿液和粪便排出,冷光源是利用化学能、生物能、光能等激发的光源,是一种波长窄大约420μm~480μm 的单色冷光源,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因此冷光源蓝光灯在治疗黄疸时能量更为充足,解决了传统蓝光灯随时间增加而强度变弱的缺陷,且其发光强度在胆红素吸收光谱范围内,因此能有效提升胆红素的转化率,减少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光谱中无紫外线与红外线,因此产热低,对患儿体温影响小,减少了发热和皮疹等,减少患者失水量,且避免温度过高烫伤患儿.此外,冷光源蓝光灯在照射时温度不会高于环境温度,热量和辐射均在人体正常接受范围内,减少了患儿体内水分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对患儿皮肤的辐射伤害,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同时,采用冷光源蓝光灯照射时产生的能量固定,温度控制较好[6],最后冷光源在治疗时移动方便,对于重症患儿可直接在开放性辐射抢救台进行光疗,既避免了搬动危重患儿又便于危重患儿的病情观察;在需要抢救、吸痰或静脉穿刺等操作时可以直接在辐射抢救台进行,也便于护理.本次研究中采取光照疗法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对照组为2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观察组患儿未出现发热症状,且不良反应症状也能进行有效控制.目前认为光疗发热与光谱中含红外线而导致产热过多有关,腹泻与光疗后胆红素光异构体产生过多,肠道排泄时抑制肠道乳酸酶活性有关,皮疹与光过敏有关[7].冷光源蓝光组未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可能与其是冷光源、波长窄有关.但冷光源蓝光是否存在远期不良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贡艳萍.探析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07.[2] 朱琼芬.探析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2015,03(05):60-61.[3] 刘佳爱.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4):123-124.[4] 孙菁.126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79-80[5] 付小红,鲁红.冷光源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77-178.[6] 戴建民.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04-205.[7] 帅向华,包云芸.冷光源蓝光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6):654-655.
论文作者:高树云 俞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冷光源论文; 光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