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论文_徐刚

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论文_徐刚

华电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万胜煤矿 745713

摘要:本文针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实际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运用及发挥的作用,以及本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运行经验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来风险预控体系运行和实施情况,浅谈完善本安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领导重视 推动有力 措施保障 监督考核有效

引言

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甜水镇境内,地质储量为3.14亿吨,设计可采储量2.14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12亿吨,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服务年限63.6年,概算总投资16.06亿元,截至目前完成16.47亿元。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划分为6个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垮落式采煤方法。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8层,8个可采煤层均为高热值、低灰分、低硫的不粘煤和优质动力煤。目前我矿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工艺复杂,参与生产的设备种类多、工种多、联合作业多,点多面广,安全管理难度大。传统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事故经验教训,管理跟着事故跑,主要采取行政推动、会议布置、集中整治等手段,管理无程序无标准,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常常是“一个问题没解决,更多的问题冒出来”,管理顾此失彼,处于“救火式”的被动局面。2018年,我矿探索并推行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我矿的安全发展。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作用和意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抓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的辨识,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实现“人、机、物、环、管”的最佳匹配,力求将煤矿安全风险降低,从而达到生产和安全良性的循环。

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领导安全管理体系化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人员受领导影响走过场。

在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和推进中存在着领导安全管理体系化意识差,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了解重视程度不够深入,没有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提高本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手段和措施,依旧依赖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投入不足,影响了体系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2.2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工程,在体系建立过程中,个别存在部分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和各小项所制定的标准存在矛盾或管理环节接口交叉不清,存在管理工作重复交叉,职责权限不清等现象。单凭综采考核标准部分就未能体现独有的特色,如工程质量考核、文明生产标准不统一等。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止步于通过录入安全检查查处的危险源和人员不安全行为,并按照本质安全考核管理办法给定的运算系数和公式给出一个考核分值的简单功能。现有功能设置达不到考核管理体系自身要求,系统的维护和系统中基础信息修改的功能设置完全达不到安全管理人员的需求,且现有功能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相关安全信息基础资料的统计仍需用人工的方式来完成。

2.3 专业检查种类繁多。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两大元素生产过程现场控制和机电管理,每月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专业考核组进行检查考核、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每月分一次检查考核、质量标准化3次检查互相重复。我矿相关业务部门在接受上级公司的专业考核组检查的同时还承担本安体系检查考核的准备工作,且通常以专业检查为主,以本安检查为辅,分化了集中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精力,无形中对本安体系的推进和落地产生了阻碍。

2.4 风险预控管理流于形式主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本安体系在建立和贯标过程中主要依靠“第三方”暨本安体系研究小组,搞的是“运动战”一阵风,人员专业性不强,虽然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没有真正从改进和提高我矿基础管理工作入手。目前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仅仅是靠某几个职能部室和某几个人进行日常的运转,PDCA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式形不成闭环,其它环节存在执行不力的现象。在本安体系推进工作并没有落实到安全管理的核心级,没有直接落实到班组这一级别层面,没有实现全员参与,科、队级管理和班组级落实方面存在“两张皮”或者“无作为”的现象,导致风险预控运行效果不理想。

3 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我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落地的措施和建议

3.1 发挥领导作用,确定我矿安全管理目标

煤矿领导应决定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需达到的程度和目标,充分考虑内部管理需要、外部需要,各方面的结合等因素,以及是否需要外部确认,外部确认立足达到的等级,如本安一级,二级,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等;提供本安体系完善和推进本安体系落地所需要的资源,做好内外信息沟通。我矿在安全管理目标确定以后,将安全目标逐层分解至科队级和班组级,科队和班组分别根据矿、队级分解后的目标再次加以分解,对能量化的进行量化,不能量化的确定时间、节点、工期。矿安全管理科负责对分解后的安全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最终将实现全矿安全目标的责任主体落实至每一位员工,并通过践行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矿安全文化,凝聚每一位员工的向心力,最终实现矿安全目标。

3.2 完善组织构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煤矿在采用和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应确定一个完整的组织构架,确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化所需的各种职能。由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在组建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体系化组织结构的长期性、人员的稳定性,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确保由有一定安全管理基础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担任相关职务,否则很难正确指导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和推进工作,甚至是误导。

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组建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同时,应考虑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内符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安全管理理论集大成者,坚持推进和贯彻落实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设立专业科室,并配备足够的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人员,专职负责风险预控考核管理工作。

3.3 强化“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六化”考核。

我矿应该强化“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工作思路,明确和界定安全管理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持续推进“六化”考核,持续稳定地推进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地。

按照“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原则,明确矿、队、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从上到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安全责任逐级传递的“分级管理”工作机制。

六化检查考核具体为:一、检查人员全员化,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二、检查内容制度化,将考核评分标准按专业分成四个考评表。每月矿领导级别考核人员分专业组,进行检查考核。职能科室考核按生产单位分专业组,做到检查、录入、整改、复查、消警的全过程闭环管理。三、检查手段多样化,既检查现场隐患,又审查内业资料,既人工检查,又利用各类设备、仪器精确检测,既有对待设备的静态检查,又有跟踪作业循环,查看联合作业执行情况的动态检查。四、检查时间动态化,既包括日常检查、月定期检查、季节性检查、特殊天气检查、夜间检查、节假日检查,又有消防器材、危险化学品等在特殊时期的专项检查。五、检查层次多元化,每次检查都要联合生产、安全、机电、技术各专业人员。参与成员包括矿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生产单位队长、专业技术人员、安监员等。六、检查岗位流程化,每次检查必须严格检查岗位工种标准作业流程,现场实操与手指口述结合,目的是严防“知道做不到”的问题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真正形成团队协助、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高效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我矿的生产主体责任,有利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地。

论文作者:徐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完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论文_徐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