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淑芳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镇东城中学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进行培养,并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从传统知识理论教学转变为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自身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品德意识;批判思维;真实情境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118-01
引言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改善,并在加强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
(一)开展探究教学,打破传统知识分工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研究分享。为此,教师需提前充分备课,研究学生生活实际,优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通过课堂提问、交流、测验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全员参与,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实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一环节中离不开教师的大胆创新和巧妙设计,不必拘泥于常规教学。在内容上应当选用多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素材或新闻媒体材料,使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深入人心。
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有效实现问题情境的设计规划,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有所收获,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享受学习》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收集相关的多媒体视频信息,利用“凿壁偷光”等故事情境,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之后,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想法?”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来进行丰富的联想,作为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件来进行古今学习条件的对比,让学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
(二)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而言是一门特殊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科素养的培养就要通过多层次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需要科学整合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理论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现状,不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打造生活化综合课程。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每天都能充满阳光的生活与学习。在学习形式上,学生汇报、小组合作、校园文化展示、主题教育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三)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
目前,初中阶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为此,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重点分析,观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自行感知和解决问题。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还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更重要是帮助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学生在实际学生生活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四)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风向标”,它为每节课指明了学习方向。科学、准确、具体的设立教学目标,能够防止教师在教学中漫无目的,偏离中心的现象,也能够帮助学生沿着一条正确的学习轨迹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兼顾知识的传授、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统筹兼顾新课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学会用批判的思维来理解身边的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例如,在进行《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与观点进行梳理,尤其是讲清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网络的两面性,教育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不做网络的奴隶,争做网络的主人。
(五)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和转变。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有针对性的应用,促进学生向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把更多的时间与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全方位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真正主角,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三、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核心素养的培育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性的训练才能够达到基本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把知识从手段转变为工具,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53-53.
[2]刘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3]周小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7(73).
[4]王欣.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9(3):93-93.
论文作者:齐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法治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