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R·183;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思想及其启示_大学教育论文

伯顿·R·183;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思想及其启示_大学教育论文

伯顿.R#183;克拉克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思想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克拉克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启示论文,思想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46(2002)04-0084-04

伯顿.R·克拉克教授,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最杰出的高等教育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率领的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了英、美、法等十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建立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析范畴,并最终用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比较高等教育名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在此书中,克拉克教授运用组织的理论,把高等教育系统看作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从高等教育内部出发揭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工作、信念和权力三者为高等教育的基本要素并据以分析高等教育运行的规律,观点和方法新颖,分析深刻,颇多独到见解,至今仍为很多国家所推崇。书中克拉克教授多次提及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的概念并充分论述了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颇有启发性和现实参考价值。

一、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的基本思想

克拉克教授以院校内外为分界线,按纵横两个维度,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单位划分为四个部分。在院校内部,称横向结合单位为部类,纵向联系单位为层次;在院校外部,将院校横向划分为部门,纵向划分为等级。所谓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就是部类、层次、部门、等级的多元化。部类多元化,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学院、学部以及学系、研究所和讲座的数量应该是较多的。层次多元化,指高等院校内部可以设置多种学位层次,如副文学学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博士后培训层次等等。部门多元化包括高等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学校类型多元化。前者指高等院校可以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后者指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可以由大学、师范学院、农学院、工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及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等多种类型的高等院校所组成。等级多元化指高等院校之间可以划分成多个等级,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提供两年制的高等教育;州立学院提供向上延伸两至四年的高等教育,达到学士和硕士学位层次;州立大学提供进一步向上延伸几年的高等教育,达到博士和博士后训练层次等等。

克拉克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增强高等教育系统的包容力

随着大学由“象牙塔”逐步演变为社会的“轴心机构”,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普及化,当代的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体现多元的价值观念,克拉克教授指出,从社会、政府、高校三者需要出发,当代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体现正义、能力、自由、忠诚四种价值体系。正义是指高等教育要体现平等和公平精神,内涵之一是高等院校应向一切人开放大门;能力是指高等教育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相应的高等院校必须设置严格的入学资格;自由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忠诚是指高等教育要服从于国家意志并服务于民族大业。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四种价值体系自有其矛盾之处。例如,正义所要求的开放入学与能力所要求的择优选拔是矛盾的。自由与忠诚也构成矛盾,具体表现为学术自由、学术自治与国家干预的矛盾,国家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矛盾等等。

克拉克教授认为,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则可以协调上述几种不同价值观念,增强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包容力。正如他所说的,“一个包容不同部门和不同程序的综合结构有这样几个好处:(1)它能立即对几种不同的需求同时作出较好的反应;(2)在出现未能预料到的情况以后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3)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以便分别以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名义采取的不同行动都有用武之地。”[1]我们举一个例子为证,高等院校层次的多元化就有利于协调开放入学与评优选拔之间的矛盾,因为我们可以在副学士学位层次实施开放入学,在硕士学位层次实施择优选拔。

2.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

美国学科与专业的改革正是充分发挥了层次多元化的优势。克拉克教授指出,美国高等院校新的专业学院和文理研究生院是在绕过本科生院这一层次建立起来的,这一新的第二层次的增设有利于克服“大学中压抑新专业的潜在倾向[2]。因为第一层次中传统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学者们的原有领地未受到侵犯和挑战,所以他们对第二层次的学科与专业持宽容态度,从而使美国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与美国学科改革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大利高等教育部门结构的单一化则严重阻碍了变革。克拉克教授指出,意大利高等教育几乎完全由国家举办,只有国立大学一种类型,绝大多数学生都进入这类大学学习。然而,面对高等教育入学率日益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新的学术领域和新兴应用学科不断涌现的新形势,意大利单一的国有化大学变得无所适从、近乎僵化。因此,克拉克教授断言,“结构单一的体制在适应变化中屡遭淘汰,因而失去了他们的合理性”[3]。

3.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克拉克教授认为,一个根据公认的质量标准来评估院校水平高低并鼓励院校竞争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等级结构,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克拉克教授既不赞同法、英、日等国森严的高等教育等级制度,也不赞同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无等级制度。因为前者制造了某些院校的特权地位,而剥夺了其他院校的竞争机会;而后者又往往阻碍各所院校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他提倡建立一种公开的、根据同行评议来确定院校水平高低的、动态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等级结构。这种结构鼓励百舸争流,鼓励低等级院校向高等级院校进军。他指出,“院校的希望与其说产生于彼此间的共同点,不如说产生了相互之间的差异”[4]。可见,高等教育等级结构的多元化本身蕴涵着一种激励竞争的机制,能够促使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提高教育质量。

4.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

克拉克教授在比较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部门并存,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高等教育的优化。他指出,如果公立院校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大部分“更多”的教育很可能进入私立院校。如果公立院校提供“更多”的教育,私立院校就会提供“更好”的教育。如果公共高等教育部门既不提供“更多”的教育,又不提供“更好”的教育,那么政府和社会就会支持私立院校的发展。总之,私立高等教育部门会由于“国家失误而得以促进”。反过来,公立高等教育部门将因为私立高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入学机会、收费低廉的教育而得到发展[5]。

此外,克拉克教授认为,类型与等级结构的多元化可以促使高等院校各具特色,开展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实施不同类型的学科教育,从事复杂程度不等的科学研究等等,同样有利于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由此,克拉克教授警告我们,高等教育高层管理者的敌人“应该是所有基层组织的趋同现象”[6]。

二、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思想的启示

1.突破一元化的思维模式,接纳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我们常常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困境。大学究竟是实施尖子教育,还是开展大众教育;是矗立于社会环境的彼岸,成为超越社会的圣殿,还是参与社会生活,充当社会进步和社区发展的“服务站”;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殿堂,还是实用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养成所;是追求学术自由,还是服务于国家的意志与民族的大业。如果我们仍然沿袭着一元化的思维模式,无论如何是难以找到满意答案的。伴随着全球性的政治民主、经济增长、科技革命、人口激增和知识爆炸,大学的功用和物性越来越多元了,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也要相应的由一元转化为多元,兼容精英与大众教育、社会长远与当前利益、超越性与适应性、非功利性与功利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两难的困境。

2.转变大一统的观念,确立特色观念

我国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历史,这一历史造就了大一统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极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特色的生长。加之建国以来,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浪潮中,高等教育沿袭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更使高等教育的个性受到压抑,特色几乎被泯灭。至今,我们仍然难以摆脱历史的阴影,治愈全面学苏的后遗症。统一的办学要求、管理方式、人才培训规格和模式、学术评价标准等等,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机体近乎僵化,失去了健康运行所必须的自我调节、自我变革和发展的活力,难以主动地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建构一种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系统,造就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高等院校,鼓励它们形成自己的品格和特色。在规模上,可以有容纳数万学生的巨型大学,也可以有培养少数精英的袖珍学校;在类型上,可以有兼容文理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也可以有以某一学科著称的单科性学院;在层次上,可以有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学,也可以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有的学校可以实施综合化普通化的教育,有的学校可以开展专门化职业化的培训。总之,只有包容了千姿百态的高等院校个体,高等教育系统才能富于灵活性、适应性和包容力,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3.转变公办高校包揽天下的观念,确立公办民办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就是官学与私学并存而发展、变化的制度,正是由于私学这种教育形式的大量存在,才使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得以绵延不断地传承,使得中华文化数千年而传之不衰。近代以来,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会形态中,涌现出一大批私立高等学校,它们与公立高校平分秋色、竞显生命的活力,在满足市场需要、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发展应用技术教育、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上发挥了公立高校难以替代的作用,并使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呈现出百卉千葩的多样化景象。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人为地中断了近代教育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的私立高等教育。由于国家财力的限制,单一的公立高等教育体系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的需要,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悄然兴起,这一新兴的办学体制不仅有利于拉动经济内需,而且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互动互补的格局。然而,由于我们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制定出积极鼓励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致使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在前进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阻力重重。纵观全球,公立与私立高等教育的并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未来的趋势,融入世界的潮流,顺应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我们明智的选择。

4.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使之更加多样化

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主,研究生层次和专科层次的教育较为薄弱。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这种教育结构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总的来看,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跨度很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结构更为多样化。我们要重视培训研究型人才,更要重视培训开发、设计型人才,尤其要重视培养工艺型、操作运行型的人才;我们要重视发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更要重视发展专科教育,尤其要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今后一个时期,要把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使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基本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5.如何建立一种公开的、根据同行评议来确立院校水平高低的、动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等级结构,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质量,也是我们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需要探讨地问题

通观伯顿.R·克拉克教授的高等教育结构多元化思想,我们的最大收益还是一种多元化的观念、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多元化的视角,其带有一种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大一统政治与文化传统、长期以来对高等教育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国度,令人耳目一新,有助于进一步启发和开阔我们的思路和视野。

标签:;  ;  

伯顿·R·183;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思想及其启示_大学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