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论文_明懿珠

西藏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西藏林芝 860000

【摘 要】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9例,应用产科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产后康复操训练),比较产后宫底高度、恶露量和子宫恢复情况。结果:产后14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较对照组低,恶露量较对照组少,试验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较对照组早,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恢复过程中,引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作训练利于产妇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恢复,缩短子宫修复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干预;产后康复操训练;子宫修复

剖宫产临床应用率较高,在难产和产科综合征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会对产妇造成应激性刺激,产妇免疫力降低,甚至出现炎症反应或产褥期相关疾病,因此产妇恢复至未孕前状态需要一段时间[1]。为了确保产妇更好地恢复,临床日渐提倡开展专业护理指导,其中产后康复操训练优势明显,利于促进恶露排出,改善产妇子宫高度,促进子宫修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8例研究,旨在于为剖宫产产妇提供一种优质、有效的护理方法,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例数=39)、试验组(例数=39)。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30.23±3.21)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9例;试验组年龄21-38岁,平均(29.83±3.42)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8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组间存在,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纳入标准:孕周35-40周产妇;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产妇;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临床资料完整产妇[3]。

排出标准:合并产科严重疾病产妇;妊娠期药物滥用史产妇;产后软产道损伤、感染或宫内存在组织残留产妇[4]。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知识,说明产后注意事项,鼓励产妇与新生儿早期接触,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实现角色转换;试验组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产后康复操训练,具体在产后3d进行,具体内容如下:胸部运动,叮嘱产妇仰卧,保证四肢自然伸直,引导产妇缓慢呼气、吸气,并开展扩胸动作,扩胸时腹部收缩,每次坚持10-15s,重复10次为1组,1日3组;手臂运动,产妇站立,保证双手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双手臂伸直超过头部上方,此时吸气,随后呼吸手臂回到体侧,再次吸气,此时双手臂伸直上举达到胸前,随后向两侧伸直,呼吸手臂回体侧;臀部运动,产妇仰卧,双腿交叉,夹紧,阴道向上提,同时双腿保持弯曲,每次动作坚持10-15s,重复10次为1组,1日3组;腿部运动,产妇仰卧,保持双臂伸直,交替抬起双腿,腿部抬高时尽量与腰部呈90度,待产妇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后,可同时抬高双腿达到90度,每次抬高腿坚持10s,重复10次为1组,1日3组;盆底运动,产妇站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收缩盆底肌肉,具体由缓慢到加快,同时在收缩过程中进行下蹲、起立运动,每次训练20min,每天训练2次;桥式训练,产妇仰卧,膝盖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两臂于体侧,引导产妇深呼吸,随后腿部抬高,且保证背部离开床面,呼气放下臀部,恢复原位,每次训练10-15min,每天3次。

1.3 观察指标

宫底高度、恶露量,于产后14d统计分析对比;子宫恢复时间比较,具体包括: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形式表示,计算以t检验为主,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宫底高度、恶露量

产后14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较对照组低,恶露量较对照组少,P<0.05(具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宫底高度、恶露量()

 

3.讨论

剖宫产临床应以较为广泛,但是在手术过程中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子宫正常位置,产后产妇易出现子宫脱垂、子宫后屈、直肠膨出等问题,严重影响子宫功能恢复,因此临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产妇子宫修复效果理想,其中产后康复操训练可促进子宫复旧,利于产妇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14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较对照组低,恶露量较对照组少,试验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复旧时间较对照组早,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以健康宣教和指导为主,促进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但是对于子宫恢复效果不尽理想,而产后康复操训练则针对产妇产后子宫修复需要,通过训练对产妇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进行调节,进而改善产妇心肺功能和代谢功能,促进产妇机体功能恢复。具体训练过程中包括胸部训练和手臂训练,进一步改善产妇肺功能,保证其呼吸平稳,使得全身得以放松,同时有效提高乳房弹性,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对腿部和臀部进行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强化肌肉训练,使得肌肉弹性恢复,消除肢体水肿情况,此外配合盆腔功能训练,可促使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提升其支撑作用,促进产后多种生理活动恢复,加之配合桥式训练,可强化臀部肌肉和腰背部肌肉,使得体型得以有效恢复,并促进恶露顺利排出,实现子宫复旧。

综上,在剖宫产产妇恢复过程中,引导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操作训练利于产妇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恢复,缩短子宫修复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媛. 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7,16(6):43-45.

[2]刘晨. 研究产后康复操对产褥期妇女恢复情况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68-168.

[3]邱燕平,鲁顺琼,文春梅,等. 产后体操配乐训练促进产妇康复效果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7):64-66.

[4]时惠霞,丁亚艳,李晓敏,等. 产后康复操对产妇子宫复旧、肌肉恢复及恶露排出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84-85.

[5]刘玉英. 指导产妇产后早期形体训练的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5):112-113.

[6]文长华. 浅谈产后早期形体训练护理指导[J]. 药物与人,2014,27(9):299-299.

论文作者:明懿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论文_明懿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