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应用程序的高中生_软件论文

玩APP的高中生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APP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APP的诞生

打开网址“app.ourschool.cn(中学生应用基地)”,你会看到十几款有趣的软件(游戏)。其中一款标识着自行车符号的,是目前下载量最大、也是让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卓创意小组”声名鹊起的作品:“金华自行车”。下载、打开这款APP,就能实现实时定位、寻找最近服务点、规划路线导航等多种功能。

说起这款APP的诞生,还得回到2013年11月。那阵子,金华市区的街道上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外观非常漂亮。市民们路过的时候,常会不由自主地往那瞧上几眼。男生王瀚庆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挺兴奋,终于可以不用父母接送啦,自己骑车上下学的感觉一定很棒。”不过,他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租车挺方便,还车会不会比较纠结?要是学校附近的点停满了,不是还得找另外的点吗?找不到岂不是会迟到?……”

王瀚庆在浙师大附中读高二,身材高大的他除了喜欢打篮球,对手机APP编程也很有兴趣。高一的时候,王瀚庆选修了学校新开设的安卓软件创意开发选修课,他不仅很快“沉迷”其中,还顺道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APP开发的小伙伴。

听了王瀚庆的点子之后,大家都来了精神。能够用一年多来学到的知识,做个能够真正被大家用起来的APP,那肯定是一件超酷的事!

“开发小组”很快成立了。葛子昂、金宇桐负责软件架构和开发、王瀚庆负责UI(用户界面)设计、宋天笠和陈天予负责数据采集和测试。思路挺清晰的:既然是帮市民给出借车还车指示的,那么这个APP必然得有导航功能,然后,把所有租车点的方位数据通过一定方式嵌入到程序之中即可。

可刚起步,小组中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考虑地图的实现方式,有的组员原本打算用图像自己处理,并且都已经着手做了,但我觉得那样太不方便,就果断阻止了他……”组长葛子昂告诉我。

由于要备战期中考,空余的时间并不多。为了提升效率,葛子昂只能从零开始学Google Maps API(谷歌公司为开发者提供的Maps编程API),经过几个晚上的努力,他带领大家开发了核心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把谷歌地图进行了移植,作为我们这个APP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我们专门的搜索、测距、计时等功能。”

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各个租车点的经纬度数据。可是,这个看起来技术含量并不高的环节,却让这帮平日里自信满满的少年犯难了。

“一开始还很兴奋,带上GPS检测仪,一个站一个站地跑,可一天下来就感觉吃不消了。”整个金华市区第一批公共自行车租车点有150多个,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大家忽然想到,“亲自跑到各个租车点采集数据真的有必要吗?规划租车点的时候,肯定有这方面的数据嘛……”在经过了一通猛烈的“外交”攻势之后,组员们顺利地得到了所有租车点的经纬度数据。

不断刷新的下载数字

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随着金华市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行,2013年11月14日,自行车APP的BETA1版本面世啦!

“我妈使用之后给出了好评,不过她也没忘了吐槽一下,说界面太简单了,怎么连个使用说明都没有,我们一想还真是。果然是没经验,哈哈!”金宇桐笑着告诉我。

虽然一些细节方面显得比较“山寨”,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低级错误,可对这群还未成年的业余APP“程序员”来说,毕竟是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了,愉快的笑容洋溢在所有人脸上。

目前,大伙儿还在努力为APP开发一些附加功能。比如,自行车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变化的实时查询,以及使用自行车后减少的碳排放量计算等用户体验……“瞧,只要按一下这个按钮,就能把你因租车而减少的碳排放量一键发到微博、微信,是不是超好玩?”

不管怎么样,同学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甚至引起了不少金华当地媒体的关注。在忙碌的开发间隙,大家不得不暂时放下各自手里的书和键盘,耐心地参加各种采访活动,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网友反馈,做出必要的改进。课余时间不断地被牺牲掉,好在学校和老师们给了大家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其实上海、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不少中学生都在玩APP,有不少是比我们更专业、起步更早的团队,可是,我依然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像‘公共自行车’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真是很难得。”指导老师金琦如是说。

还不到一个月,APP的下载次数已经突破了2000。不断刷新的数字,让这群已经为之奋战了几十个夜晚的高二学生感到无比兴奋。

“算是小小的成绩吧。其实参加这个选修课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做一点东西证明自己的实力。”组长葛子昂说。而对金宇桐来说,这样的团队合作更是让他收获匪浅,“现在真的有点体会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了,经历了一个APP从无到有的过程,感受到当程序员还是超辛苦的……”

他们的“工作室”

走进坐落于校科技楼四楼的安静的“工作室”里,记者发现了更多的“宝贝”——会自己走路的小机器人、能用手机遥控操作的小汽车、十几部安卓手机、一堆电路板、各种英文原版或台版编程书籍……此外,在教室最后头的一张桌子上,我还看到了一大罐咖啡和一把水壶。

“咖啡是我们金老师从家里带的,怎样,要不要来一杯?”刚坐下,同学们就热情地招呼我。对他们而言,这个“工作室”简直就是另一个家。

性格内敛的组长葛子昂会时不时低下头去,摆弄几下手机。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个密密麻麻的由数字、单词以及各种图形组成的编程平台。下一步改进方案呼之欲出,作为组长,他的职责就是把队友们的成果整合到一起。

在小组里,葛子昂的经验也许是最丰富的。初三毕业的暑假,他鼓捣出了一个视频上传小软件,卖了200块钱。“可能有点亏,那会儿还不懂嘛,听说有人要,高兴还来不及。”更让伙伴们津津乐道的是,葛子昂曾成功地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APP INVENTOR开发平台移植到国内,直到今天,他仍然在默默地维护着服务器。不过低调的他很少跟别人提这些。

相比起来,金宇桐则更像是个专业的“手机玩家”,S60、黑莓、iOS,各种智能系统他几乎玩了个遍。“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能够自己来做一些手机软件,现在可以说迈出了第一步。”金同学平时还酷爱摄影、赛车模型,不过现在他更乐意待在“工作室”钻研代码。

被大家亲切地唤作“王师傅”的王瀚庆正静静地刷着网页,由他和小伙伴们所创建的“中学生应用基地”上线已经有一阵子了,可是流量仍然有限。“其实好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学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一起开发,一起分享。不过,还需要时间吧……”

“工作室”里弥漫的幸福和愉悦感,是旁人很难真正了解的。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同学们自由的创造力被不断唤醒,而那一颗颗充满热情的年轻的心,也因此生长得更加丰满、成熟。

“玩呗,谁让我们喜欢呢?不会就自学,想看书就去浙师大借,看不懂英文就准备一本词典……”当被问及职业规划时,小组长葛子昂做了漂亮的总结:“按自己的兴趣走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去做研究还是自己闯。”

正聊着,“工作室”外头又风风火火涌进来一批同学,其中还有几位英姿飒爽的女生。大家一放下书包,就打开自己的“专用开发平台”,噼噼啪啪敲起了代码。在这群玩APP的高中生里头,将来会不会出现中国的乔布斯、扎克伯格呢?

标签:;  ;  

玩应用程序的高中生_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