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羲和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和多态性,使患者对各种药物存在明显的差异。个体化治疗是基于分子诊断学、基因组学等学科上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肿瘤基因靶点选择靶向治疗药物,利于患者得到显著疗效。本文对多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恶性肿瘤;分子诊断学;基因组学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01-0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但对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个体化治疗根据癌症患者药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特点,采用最佳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就国内外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别以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为例具体论述,阐述国内外肿瘤个体化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1.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现状
1.1 肺癌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随着NSCLC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分子标记物的个体化治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进展。
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NSCLC个体化治疗的典范。在进行EGFR-TKI药物治疗前必须进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检测,根据不同患者的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后用药,可增加获益率。
临床研究表明,仍然存在病理类型不确定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S)患者。目前主要依靠形态学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NSCLC-NOS进行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对NSCLC的分型更精确。关于NSCLC-NOS,目前靶向治疗的数据较少.对于NSCLC-NOS一线化疗方案研究较少,大多数试验在与其他病理类型的比较中[1]。
1.2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新发恶性肿瘤中的比例高达30%,且发病率在逐年的增高。根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水平可以将乳腺癌分为4个主要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基底细胞样(Basal-like)型[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患者均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肿瘤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各异,以便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所有亚型乳腺癌除手术治疗之外还应进行全身治疗,治疗方法也应因亚型而异。全身治疗方法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1.3 胃癌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病死率比较高,异质性尤其显著。而现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型尚难以反映个体间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差异,仅能对临床治疗提供肿瘤形态学的信息。实现胃癌的“个体化”的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分子分型将胃癌分为4种亚型:EB病毒感染型、染色体不稳定(CIN)型、基因稳定(GS)型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型。
目前,多以胃癌TNM分期与生物学分型为依据,采取以D2标准根治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3]。
1.4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遗传学、基因组学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使得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成为了现实。目前,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主要体现在个体化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两个方面。KRAS基因突变与Erbitux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是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发现。
伴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分子标志物不仅仅是将同种疾病的患者按不同的高危因素进行分层,提供更准确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信息,更重要的作用是能够预测不同患者对同一治疗方案的不同疗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的治疗策略[4]。一些分子标志物,尤其是足够高频度的微卫星不稳定dMMR和18q LOH是肠癌的重要预后因素,对肠癌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
个体化靶向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而精准的分子靶点检测是进行正确临床决策的必要前提。现阶段,检测误差主要是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靶点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尤为关键。
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新的基因靶点也将逐步纳入临床检测,如近来鉴定出的RET和ROSl基因融合。此外,多靶点检测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潜在的分子标志众多,可用的患者样本量较为有限,如何实现对一个样本进行多靶点检测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挑战。高通量测序技术(NGS)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
但是,肿瘤细胞中含有比较多的杂质并且常常混有正常细胞,使得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难以进行[5]。因此,相应的研发出更多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方法,也是未来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肿瘤个体化治疗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随着基因组学的技术进步,分子分型和分期演进、临床大样本和大数据验证的推进,将会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的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1]刘长姣,李明春.非小细胞肺癌生物标志物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30(4):375-380.
[2]康宇娟,刘思,宋健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4):1158-1160.
[3]徐惠绵,武剑华.胃癌D2手术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策略[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2):144-147.
[4]付极,林国乐.分子诊断技术在结直肠癌个体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22-26.
[5]蔡莉.肿瘤的个体化治疗[J].实用肿瘤杂志,2010,25(6):603-606.
论文作者:廉添添1,郭欣奕1,祖亚敏2,寇岩珂2,刘潇遥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个体化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分子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靶向论文; 胃癌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