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66106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的消毒和清创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即做好术前预防和术后控制措施,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为6.00%,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为22.00%(P<0.05),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有效的术前预防和术后控制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控制;预防
采取有效的临床措施控制和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极其重要。本研究就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特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将报告详情整理如下,供临床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临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6±3.10)岁,其中有23例上肢创伤患者,27例下肢创伤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8±3.14)岁,其中有24例上肢创伤患者,26例下肢创伤患者。
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病变或病史患者,意识障碍及手术禁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另,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创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经对比证实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消毒和清创处理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和清创液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清洗和消毒,手术结束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实验组患者给予全面的术前预防及术后控制处理
(1)术前预防,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立即对患者的创部进行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患者消毒,操作前,使用3%的碘优进行手部消毒,保持无菌操作。患者在进行手术前1天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使患者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皮肤受到刮损。
(2)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尤其是对伤口疼痛和肢体循环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敷料出现渗透或者脱落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翻身,以避免触碰到伤口,增加其疼痛感;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使伤口保持干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提醒患者多食高营养食物,以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其感染现象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进行观察,切口感染率越小,代表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感染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2.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概率较高[1],导致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细菌在手术过程中侵入了血液。切口感染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如不及时处理易引发患者出现发热、昏迷等症状,给其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直接死亡[2]。因此,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十分的重要。
在常规护理中,仅通过术前简单的消毒和术后抗生素治疗来达到控制切口感染的目的,但术后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仍处于较高的状态[3],在本研究中,使用常规护理的50例对照组患者,其切口感染率高达22.00%,故认为,常规的护理模式并不能较好地适应临床的需要。
全面的术前预防要求护理人员在消毒过程中通过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并防止患者的皮肤破损等措施,大大减少了诱发感染的机制,在术后给予患者密切的体征监测,并采取皮肤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敷料护理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切口感染的发生[4]。
除此之外,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过长、止血带使用次数过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操作的技能和技巧,减少手术时间,止血过程保持动作轻柔,以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次数[5]。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2.00%,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有效的术前预防和术后控制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潘晓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5):135-136.
[2]张琛,李江涛.246例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25-226..
[3]崔国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717.
[4]游新茂,潘昊,叶秀益等.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74-1475,1478.
[5]刘妹莲,林掌珠,邱丽心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2(20):4220-4222.
论文作者:郑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创伤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