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袁颖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 4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评估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3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52例)为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d时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大幅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疝、皮肤黏膜与牙龈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再梗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以及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可通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但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临床应慎重把握。

【关键词】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急性脑梗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案,其中心源性脑梗死属于静脉溶栓的重要适应证,但是临床依然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存在争议[1]。本研究以非心源性脑梗死为对照,分析评估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3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0例,女4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3岁。入组对象均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发病时间窗不超过4.5h,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大面积脑梗和脑出血病例。按照脑梗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心源性脑梗死,53例)、观察组(非心源性脑梗死,5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给药量为0.9mg/kg,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确认无出血后开展后续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0mg低分子肝素经皮注射,2次/d,用药7d后改为口服华法令,INR不超过2.0~3.0;观察组给予100mg/d拜阿司匹林口服,1周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3]

对比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7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MRS评分,统计脑出血、再梗死、脑疝、皮肤黏膜与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x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d时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大幅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时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与MRS评分对比(`x±s,分)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3 讨论

诸多临床研究表明,时间窗内(<4.5h)开展rt-PA静脉溶栓是改善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预后的首选治疗手段[5]。心源性脑梗死占脑梗死患者综述的20%~3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且有较大几率导致出血转化,关于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尚存在不少争议。就国内外相关指南以及文献研究来看,心源性脑梗死并未被列入溶栓禁忌,但临床实践中确实出现部分心源性脑梗死病例行溶栓治疗后病情进展或致危重的结局,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也以心源性脑梗病例为主,因此也出现了认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风险性与安全性不成正比的观点。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评估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7d时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大幅改善(P<0.05),两组间数据并无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脑疝、皮肤黏膜与牙龈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溶栓治疗后脑疝、皮肤黏膜与牙龈出血率随之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溶栓后导致全身凝血状态改变所致。

综上所述,心源性以及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可通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但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临床应慎重把握。

参考文献:

[1]李欣,李雯,刘凌云等.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

[2]程超婵,潘君枝.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632-2634.

[3]许建强,李永鸿,霍保善等.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4):2273-2275.

[4]陈霓红,周俊山,施洪超等.早期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1):18-22.

[5]吕宪民,曹亦宾,李欣等.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34-836.

论文作者:袁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_袁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