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_贺宏1,刘怀龙2

贺宏1 刘怀龙2

【摘 要】 目的 研究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的84名旋后-外旋型IV度和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平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治疗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观察组治疗方式为:独立分型后的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手段。采用主观评分、解剖评分、AOFAS等方法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半年后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依据AOFAS评分结果可知: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名,效果为良1名,效果一般有3名,优良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的数量为35名。良5名,一般为2名,优良率为95.2%。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针对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患者对关节健康功能恢复情况较为满意,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组合式; 踝关节; 三维骨科牵引; 三踝骨折; 闭合复位

中西医针对三踝骨折的治疗观点上存在差异。传统中医保守治疗法,可有效保证患者的血液运输,该种治疗方式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骨折端的强化固定以及解剖复位并不能起到理想效果。【1~2】切开复位固定手段可以将骨折端进行解剖后复位,但手术中会对机体的软组织造成伤害,且引起相应的并发症,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治疗,除了可以保护骨折端的血液运输,还将实现对骨折端良好复位和强化固定。对此本文现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5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的84名旋后-外旋型IV度和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平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2名,女性20名,其中旋后-外旋型IV患者30名,旋前-外旋型IV患者12名;观察组中男性19名,女性23名,旋后-外旋型患者28名,旋前外旋型患者14名。

2.诊断标准 对《骨和关节损伤》文献中的关于三踝骨折内容描述进行参考,综合患者受伤史、临床症状、具体体征、X线影像。患者临床表现为:踝部曾经遭受过暴力性受伤史;踝部出现胀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X线片影像结果:出现三踝骨折现象且伴随胫腓联合分离或存在距骨脱位情形。

3.纳入标准 患者存在以上诊断症状,并未接受任何治疗或是处理,年龄范围在18~70岁,实验者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了解此次研究的意义,自愿接受实验。排除标准为:存在病理性骨折、代谢性骨折;合并肢体或是其他部位出现骨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脏疾病,不能承受手术疼痛或床上;存在精神上的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4.疗效评价 针对患者的疗效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为:采用本次研究中自拟的主观评分表,实现患者对手术后的肢体胀痛、压痛等功能障碍实行评分,借助AOFAS评分,并对踝关节的解剖情况进行评分。

5.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式为:患者接受连续性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维持仰卧状态,完全暴露患肢。患者的损伤机制判定依据为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或将患者的骨折块位移规律作为判定基础,通过C型臂和影像学资料的显示结果,采用徒手复位方式为患者实施复位,复位过程:逆损伤机制的复位手段主要是拔伸牵引,旋转按压骨折断端以及踝关节。参考成永忠的“先整体后局部”治疗标准,实行综合性复位手法,依据I型、II型和III型的多个部位特点,实施整体和局部复位。在具体的复位过程中,要对自身的手感体会进行重视,尤其在实施整复内外骨折过程中,重点关注骨折移位方向和特点。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复位过程遵守:外、后、内的先后顺序。成功实现外踝骨折复位标志为:腓骨下端不出现短缩重叠,并且不存在侧方成角移位情况,内踝具备合理性对胫距关节不产生任何影响,设定的后踝骨折复位距离在3mm以下,闭合复位器的基础为器械复位联合穿针固定防止,详细并严格的把握踝关节处的三维结构,实现对踝穴稳定性的保证,彻底清除关节腔内的游离骨块,避免在后期的踝关节活动中,或是手术缝合后出现不良的创伤性关节炎症。

将温建民研究得出的三踝骨折外固定穿针法为基础,【3~4】按照先主后辅的穿针原则、先骨后干最终移向骨块。在距骨结节和内踝的上方14cm左右的位置,胫骨内侧的后部,分别将第一个跖骨的颈部的内侧将3根克氏钉钉入其中,达到理想部位后,踝关节位置在背伸中立处,接着在3枚钉作为主轴的情况下,对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生产厂家为泰州市五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装。安装好固定框架后,将一枚3mm克氏针作辅针,在踝上方13cm的位置钉入胫骨前侧,最后穿出胫骨外侧,避免固定架顺全针轴出现旋转,随后实施固定和稳定。若出现多次难以固定的情况,则可以采用特殊制定的顶针,借助杠杆定理,实行多次的撬拨复位,若出现位移骨块较大的情况,要结合具体的分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斑疹对骨皮质进行穿透,将针尾固定在连接杆上,保证固定的可靠。

对照组治疗中麻醉和患者体位同观察组一致,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

6.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的主观评分和AOFAS评分和解剖实行秩以及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骨折愈合不良、创伤性皮炎以及关节僵硬等情况,其中一名患者出现针孔感染后,及时采取换药和抗菌治疗,最终治愈;还有两例患者在出去外固定架后发现出现了外踝位移现象,但位移在2mm以内。依据AOFAS评分结果可知: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38名,效果为良1名,效果一般有3名,优良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的数量为35名。良5名,一般为2名,优良率为95.2%。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1:

讨 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操作简单、调节性强、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较低,并减少了对患者的骨膜和软组织的破坏,极大的缩短了三踝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并有效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在治疗粉碎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该治疗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修复踝关节周围韧带,借助患者自身强大的康复能力。严格遵守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和骨折发展的BO原则。【4】该种形式的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迁移固定架在牵引固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针的作用实现固定的效果,固定针尾于岩纤维连接杆上,调整克氏针方向和穿针深度,固定原则遵守灵活性和坚强性原则。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器械复位以及固定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可结合骨折分型以及患者的畸形情况,实行多方位立体调整,临床应用中可以治疗骨和关节畸形等情况,有效解决了传统外固定器的缺陷。

伴下胫腓联合分析三踝骨折极易造成踝穴的不稳定,及时下胫腓同时存在了微小的位移,踝关节的正面应力分布和软组织的平衡将会出现紊乱,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对此,患者的腓骨骨折位置较高情况下,要重视和联合修复胫腓,采用克氏针固定骨折复位达到对远近骨折的贯穿和联合外踝顶针的固定作用,帮助骨折的快速愈合,手术中的固定可以通过拉力螺钉来实现,但在使用过程中,针对腓骨的高危骨折的固定,主要采用橄榄针来进行穿针固定。

参考文献

[1]赵继阳.新型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基础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4-16

[2]成永忠,赵继阳,温建民,赵建勇,郭盛君,桑志成,常德有,闫安,王雷,张宽.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2:40-42.

[3]成永忠,赵继阳,温建民,赵建勇,韩广普,钱秀清,刘志成,郭盛君,桑志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5:575+587.

[4]温建民,成永忠,赵继阳,郭盛君.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2011:1.

论文作者:贺宏1,刘怀龙2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组合式踝关节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_贺宏1,刘怀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