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超级市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超级市场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经营形态,它的历史只有60多年,却发展到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级市场,短短10几年中经历了发展——萎缩——再发展的曲折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国内超级市场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超级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国外超级市场的产生、分类和发展条件
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市场1930年诞生于美国。由麦克·加伦创立的这所商店,同传统的百货店相比,具有自助服务、动态价格和广告新颖等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市场的经营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不仅由以食品为主发展为综合经营,而且出现了以经营非食品为主的专业超级市场。以日本为例,超级市场共分为7 种形式:包括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中型综合超级市场、一般综合超级市场、衣料品超级市场、食品超级市场、居住品超级市场、其他超级市场。各种类型的超级市场都实行开架售货、自选服务、在出口处集中收款,并实行统一经营,不搞引厂进店、出租柜台。在国外,还有一种称为方便店的商店,主要销售食品、日用杂品、书报等。它和超级市场虽不是同一种经营形态,但有些共同之处,目前在我国也可暂时一并考虑。
超级市场具有营业面积扩大、商品陈列直观、减少营业人员、降低流通成本、节约购买时间、刺激消费欲望、避免人际摩擦等特点,因而对消费者和流通企业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它的出现,使零售业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商业劳动效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中,产品最终是由不同生产线加工的零配件组装而成的,而传统的商业劳动则不同,售货员的商品介绍、展示、称重、记价、包装、收款等劳动,同顾客的购买活动同步进行,商业劳动是一系列不能储存的服务劳动。超级市场的出现,使包装、称重、记价等商业劳动可以在工厂或商店中预先完成,将这部分劳动物化于商品之中,实现了商业劳动与顾客购买活动的分离,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超级市场被称作为现代流通革命的两大标志之一(另一标志是连锁经营)。
超级市场这种新的经营形态的产生,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如3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后的萧条期,社会购买力低下,商品严重积压,世界上第一家超级市场就开设在废弃的旧车库里,商品也散放在木筐和纸匣中,顾客自我服务,因而毛利率很低,以低费用、低价格吸引顾客。在当时,超级市场是低价店的代名词。但是,超级市场的迅速发展,却是同经济起飞联系在一起的。
二、我国超级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80年代中期“自选商店热”的产生及失败原因。1981年,我国首家超级市场——广州友谊商店超级市场诞生,于1985年、1986年掀起了以自选为特征的超级市场热(当时我国叫自选商店)。全国最多时约有155家,其中北京57家,上海20多家。但最后, 能存活下来的北京只有3—4家,上海只有1家。这一时期超级市场冷落的原因, 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还不适应超级市场发展的要求。第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还欠发达。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557.6亿元,人均只有808.85元;198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过901.98元。按国际经验,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离超市所要求的标准,还相差甚远。第二,买方市场尚未形成,超市的优势体现不出来。80年代初,商品的紧缺状态没有根本缓解,由国营商店兴办的自选商店,靠吃计划的偏饭拿紧销货,生意确实红火一时。但随着计划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社会商业的发展,商品货源的放开,自选商店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消失了。第三,商业竞争还不够充分,超级市场投入高,收效慢。超市是薄利行业,要收回投资,需要两、三年。在超市经营的品种上,由于大店的竞争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还没有给超市的发展创造一个市场空间,超市所经营的东西,在外面都能买到,超市货俏的优势丧失,价高的劣势却日益显现出来。第四,人们的消费水平还不高。认为超市的东西比副食店、菜场、杂货店的东西贵,在观念上不能接受。
(二)目前我国超级市场发展的现状。
1.超市在我国重新兴起的原因。进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其中城市分别为1686 元和1983元。家庭储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上海等大城市冰箱拥有率达90%以上。双职工的家庭结构,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便利、快捷越来越成为居民消费的普遍需要。商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店化集团化的经营倾向,为超级市场的发展从地域上及商品上都留出了空间。计算机、通讯等现代化设施的开发和引进,为超市的经营和管理创造了条件。
2.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现状。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目前约有各种类型的超级市场1500家(含便民店)以上,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中等城市。其中,上海市在发展超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发展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速度快,初具规模。上海的各种超级市场现已发展到400多家,特别是1994年就新开设的大中型超市133家,加上小型便民店几百家,已经形成网络,初具规模。二是规范化,发展连锁。上海的超级市场和便民店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在经营形式和组织结构上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大部分采取连锁经营形式,符合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获取规模效益,在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都具有竞争力,因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在店堂装修、商品陈列、品种结构等方面,也都是很规范的。三是定标准,面向大众。上海市明确提出把“大众化”作为超市经营定位的核心,并在选址、面积、商品、价格方面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新开办的超市、便民店80%以上位于居民区,经营数千种日常生活用品和主副食品,没有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一般还略低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确实是方便、合意。四是政策好,政府支持。上海市各级政府对发展超级市场采取的扶持政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新建连锁超级市场所需资金,在企业自筹、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银行按基准利率贷款;利用非商业用房新建的超级市场,实行优惠房租,并分3年逐步到位; 连锁公司开办非独立核算的超级市场,只由公司到原登记的工商部门办理手续,不必逐个超市单独分别登记,等等。
3.超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⑴发展资金短缺,开发网点困难重重。上海联华超市公司建一产权完全属于自己的5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 需要资金500万元左右。以联营方式建店,大店需资金300万元左右,小店需150万元左右。这些店的装修、设施费用最高达150万元左右。加上企业经营中的房租、使用权补偿费等支出不断增加,使公司进一步扩建网点受阻。⑵网点不足和无房产权。各地目前超市网点,多数采取联营或租赁方式,网点的前身多为过去长期亏损的中小商业企业,如菜场、副食店、粮店等,不但要依合同定期支付高额的租金及使用权补偿费,还要接受原单位的剩余职工。网点不足和无房产权的问题已给超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⑶缺乏管理人才。超市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商业零售业态,商店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⑷投资效益差。我国目前发展起来的超市,而由于店小利薄,绝大部分尚处于投入阶段、亏损阶段。
三、发展我国超级市场的思考与建议。1.全国目前超市的发展地区间极不平衡,象上海这样发达的地区,不仅发展较早、较多,而且目前已逐步成熟。表现在:一是地区封锁、部分分割在打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联办超市在发展,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工业、农业、旅游等行业也都在开办;二是经营品种在增加,综合功能进一步强化。不少超市都经营有大米、书刊、蔬菜,超市在逐渐取代原来的粮店、副食店、杂货店和小菜场的功能;三是服务项目在扩展,便民利民特色越来越突出。一些代收水电费、代售邮票书报、免费修配项目逐步引进超市;四是连锁化经营在发展,管理能力在提高。而在全国其他地区,有的几乎没有,有的才刚刚起步。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的原因,有经济水平的差距,同时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认识的重视程度也很有关系。
2.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和协会的中介作用。我国是在产权模糊的背景下发展连锁店和超市的,同时行业和地区封锁还大量存在,单个的企业难以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上海市政府积极转换职能,为企业服务,为超市解决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超市的发展。上海自选商场协会也为超市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协会成员由熟悉企业情况、理解政策、身体好、有干劲、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的人员组成,积极为超市解决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如举办超级市场交流会,请老超市经理讲解超级市场的基本知识及操作经验;与食品工业协会联办研讨会,研究食品如何进超市,对商品的包装、条形码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举办蔬菜进超市的研讨会,研究蔬菜如何进超市。这些活动对超市增强综合功能,向规范经营的方面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应该借鉴上海的经验,给有条件办超市的地区和企业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
3.发挥大店优势,以大带小发展超市。各地已发展起来的超市、便民店公司,不少是以实力雄厚的大零售企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商业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大企业在启动资金、商誉、经营管理、货源渠道、物流、信息等方面可以给予支持。如在启动资金方面,连锁公司可以借助大企业的“坚强后盾”直接投资发展,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信用贷款或合资来发展。以大带小是发展超市的一种重要形式。
4.尽快制定支持超市发展的系统政策。超级市场具有效益后发性的特点,因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小零售业均制定有促进商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国超市的发展,急需制定相应的政策。⑴发展商业现代化的网点政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商业网点的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地政府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务院有关新建房屋应有7%的面积用于商业网点的规定,并在商业用房设计、 建筑时尽可能考虑超级市场的特点。⑵制定发展商业现代化的资金政策。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那些能发挥菜场、副食店、粮店等社会效用的中小规模的超市,在使用设施、土地、引进现代化设备等资金方面,在初创业的2—3年内予以一定的优惠,如采取贴息低息贷款或优先贷款等。⑶制定对超市、方便店连锁经营的税收政策。超市连锁店的税收,应由其企业法人代表统一核算,统一纳税。跨区的超市连锁店对所在地的纳税部分,可由征税职能部门从其企业法人代表统一纳税中收取,简化手续。
5.提高超级市场的经营水平。目前我国的超级市场已有一定规模,特别是象上海的超级市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则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应下功夫提高经营水平。⑴坚持连锁经营的方向。国外流通界把“自助服务”和“连锁经营”作为超级市场的两大特征,不无道理。超级市场实行平价或低价原则,只靠一时让利是难以持久的。实行连锁经营,靠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可以实现适当毛利率条件下的低销售价格。⑵下大气力开发商品。超级市场的经营指导思想是“One-stop shopping”, 即顾客可以一次购齐所需的生活用品。但受营业面积限制,商品的品种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而又充分的市场调查,及时调整商品目录。⑶创造稳定的顾客群。超级市场的经营重点是那些消费频率高、购买经常、替代性低的商品,因而能否建立稳定的顾客群关系着超市的生存。当今国际上的消费潮流,已由“到不同的商店选购固定的商品”,转变为“到固定的商店选购不同的商品”。一些大的连锁超级市场,利用自己网点多、计算机联网化的优势,发行本公司的购物信用卡,持卡人既可享受购物分期付款的优惠,又可在年终时凭卡上记载的购货额参与分利,起到了筹集资金和建立稳定顾客群的双重作用。⑷加快配送中心建设。对于连锁超级市场来说,配送中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公司,都应建立直营的配送中心,为店铺送货只结算成本,不作为一道环节。也可以建立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独立经营,为中小规模的超市公司送货,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