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研究对策论文_郑庆升

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研究对策论文_郑庆升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摘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流通工作的重点变化,创新服务应遵循的原则与内容,进一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流通工作

一、图书馆流通工作的形势与创新服务的总体发生了变化

(一)流通工作重点转移

伴随社会科技与文化飞速发展,从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转变是当今流通工作改革的标志。流通的范围扩大,不单是图书,也包括期刊及参考咨询、网上阅览的指导等。流通人员既是馆藏印刷品的管理者,也是电子读物检索的导航员。流通人员不能只局限于借借还还,更必须懂得现代化技术——计算机的使用。

(二)流通服务创新的先进条件

要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就必须先谈服务创新的主要条件,关键在于更新理念和措施的保障。

(1)理念创新是服务创新的前题

理念创新是服务创新的基础,没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就不会产生先进的服务创新的具体内容。而根据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重新构思特色服务,以主动服务的奉献精神,满足读者和用户的各种要求。

(2)制度创新是服务创新的保障

制度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有效率的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能够提供一组有关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规则,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与个人收益成正比关系,从而既能激发个人去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又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个人尽量避免失误。

二、服务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应立足校内及面向社会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能局限于本校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面对面服务。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多样化,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确定“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的同时,要敞开大门,面向社会服务,扩大读者范围,延伸服务。

(二)应遵循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

为读者提供方便,是服务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图书馆做为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窗口单位,应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最使得的条件。真正体现出我们倡导的“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三)应推崇义务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作法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承担着为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提供基础服务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也不排斥有偿服务,这一环节针对登录网址索取资源、文献复制、特色服务等的社会读者,收取相应的人力和资源成本,也是情理之中。

三、流通服务创新的内容与模式

从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看,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急需拓宽,服务的方式方法急需改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全方位服务新体系

(1)开发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开发网络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导航

(3)利用资源,开展特色服务

(二)立足校内对象,拓展服务群体

(1)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辅导服务

(2)为教师提供专题服务

(3)为学校党政领导提供管理信息服务

(三)信息服务模式上的创新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图书流通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有了质的变化,不但使传统服务深入到信息知识层面,而且使服务的对象扩展到了一切需要信息支持的人。高职院校图书流通服务要实现满意服务,就要在服务观念上大胆创新,突破单一的服务格局和僵化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其多元化服务功能,确立社会信息服务的思想和意识,以实现共享的信息服务创新方式。

四、高职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现存的问题表现:

(一)服务工作组织不完善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机构,应该以服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类型在读者服务中发挥的能力和方式已不能有效的提高服务效率。

(二)馆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个别馆员在思想上还认识不到流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三)某些馆员专业素质不高沟通能力欠缺。有些馆员自身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差,服务系统运用不熟练不了解新书的最新信息,读者借阅文献时,不能给予及时的提供和帮助。

(四)服务时间短

高职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尽管有规定《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是达不到要求,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要读者对象为在校师生,图书馆的上班时间,必须与上课时间相冲突,下课后师生才有时间到图书馆,而这一时间也正是图书馆的下班时间,读者普遍反映图书馆开放时间不足,服务不到位。

(五)个性化服务工作的不够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根据用户的知识,传统图书馆工作中的“定题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早期个性化服务方式,它曾对沟通个别用户与特定信息资源的联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条件与环境的限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无法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无论是其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还是提供信息的数量与质量,都只能局限于极小的范围。

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继续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一个好的制度很重要。

(二)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图书馆是直接为读者服务的一线部门,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图书馆行为规范,馆员要树立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和信念。

(三)让读者享受“一站式”服务的优势

图书馆“一站式”借阅服务就是指读者在一个阅览区内可满足其多种需求并享受到多元化的、快捷、有效、便利的图书馆服务,为了实现“一站式”服务,必须打破过去图书馆内部管理模式及划分资源的固有形式,对图书馆现有的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

(四)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开展主动性服务。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应该发挥“窗口”作用,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拥有大量的读者,要利用这个机会,多与读者沟通与交流,吸取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与意见。

(五)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借助推送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网上信息服务。学科带头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和科研中的带头人,也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点对象,在服务中不仅要针对他们所需的信息进行开发,还应为他们做信息推送服务,为他们通报最新信息,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对用户的贡献力度。

(六)延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

应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其次,努力让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能有效地让读者利用起来。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到馆的规律确定服务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慧,论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科技资讯,2007年第30期

[2]凌波,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科技资讯,2009年6月

[3]李耀平,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4期

论文作者:郑庆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创新研究对策论文_郑庆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