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痰瘀论治头痛经验论文_林瑞,高淑红(通讯作者)

风火痰瘀论治头痛经验论文_林瑞,高淑红(通讯作者)

林瑞 高淑红(通讯作者)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000)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摘要】 头痛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见,但其病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高淑红主任认为,肝条达失司,气机不畅,阳亢而化火,气机不畅,血滞为瘀,肝火煎灼,津敛为痰,可致风、火、痰、瘀互结之头痛,治疗时应兼顾风、火、痰、瘀辨证论治。

【关键词】 头痛;风火痰瘀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52-02

1.前言

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多根据患者头痛的性质、特点、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高淑红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 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及科研 30 年,临证经验丰富,擅长针药并用。现就其治疗头痛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2.病案举例

患者高某,男,32岁,2015年11月9日初诊。头痛间作数月,发无定时,近1周发作频繁。发作时以两颞侧为著,可及癫顶,眉棱,以胀痛、跳痛为主,可伴恶心,于西医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间断服用止痛药,效果不甚明显。无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未监测,于诊室量血压130/90mmHg,近期无外伤病史,除止痛药外未服用其他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稍赤,口稍渴,二便可,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而数,证属风火痰瘀互结,治以平肝息风,清热泻火,化痰祛瘀,拟天麻钩藤饮加减,予天麻15g,钩藤20g,石决明15g,黄芩10g,菊花10g,牛膝15g,盐杜仲10g,槲寄生15g,当归20g,川芎10g,藁本10g,芦根20g,知母10g,陈皮20g,清半夏10g,甘草6g。共7剂。因其工作及个人原因,无法接受系统的针灸治疗。

二诊(11月16日):患者头痛症状及发作频率较前明显改善,发作时仍以两颞及眉棱处为主,头顶已无明显感觉,舌红,苔腻微黄,脉弦滑,故拟前方去藁本,加赤芍15g,以助清热降火,活血止痛之力。共7剂。

三诊(11月27日):患者自述上次就诊后几日内症状已得到明显控制,很少发作。但近期业务忽然增多,工作繁忙,仍觉偶有头痛心烦症状,症状较轻。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数,复拟前方加白茅根15g,莲子心12g以清热除烦。共7剂。

1个月后患者来访,自述上次就诊后服药期间症状已基本消失,近期未有明显头痛症状。

3.讨论

头痛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可单独出现,也可继发于多种内、外科疾病。头痛在《内经》中已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如《素问?风论》“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书中记述了以头痛为主症的“脑风”“首风”等疾病,《内经》还将长期不愈的头痛归为厥证,以寒在脑髓立论,如《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内经》对头痛的病机、诊断、治疗、预后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1],其中提到六经病变,五脏热病等皆可导致头痛。张仲景《伤寒论》则在六经辨治的条文中对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所见头痛进行了辨证论治。李东垣则对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进行区分,并首提分经用药治疗头痛。朱丹溪强调痰与火在头痛中辨治的意义,如《丹溪心法?头痛》“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他还归纳了治疗头痛的引经药物,在现代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刘完素以从火热立论,以滋肾降火法治疗头痛[2]。清代王清任提倡血瘀说,从瘀论治头痛,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下放,用此方一剂而愈。”

现代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各种机械、生物、理化因素作用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引起的[3],并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前者又称特发性头痛,主要为无法归结到特定确切病因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后者则多与各种颅内病变有关,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病因治疗、预防性治疗为主,对于病因复杂、难以纠正的头痛,多针对头痛及伴随症状予以止痛、止呕等对症治疗。对于继发性头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并辅以止痛、止呕等对症治疗。

高淑红主任认为,该患者平素性格急躁,工作繁忙,以致肝条达疏泄失司,气机不畅,阳亢而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火郁日久,耗伤阴血,则肝肾阴虚。气机不畅,血滞为瘀,肝火煎灼,津敛为痰。由此,风、火、痰、瘀互结,而发为此证。治疗时应综合考虑风、火、痰、瘀,治以平肝息风,清热泻火,化痰祛瘀,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黄芩、菊花、知母、芦根清热泻火,生津除烦;槲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如《素问?五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川芎能上行头目,为血中之气药,为治疗头痛之要药,如《丹溪心法?头痛》“头痛须用川芎”,牛膝引血下行,当归活血祛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藁本直达癫顶;陈皮、半夏、甘草化痰和中。数药并用,共奏平肝息风,清热泻火,化痰祛瘀之功。

【参考文献】

[1]赵永烈,王谦,王良叶,王玉来,郝瑞福,郭蓉娟,高颖. 《黄帝内经》中头痛理论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7:76-78.

[2]胡袁媛,祝春燕,黄鑫梅. 金元四大家治疗头痛特色探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9,06:391-392.

[3]贾建平.神经病学.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158-159.

论文作者:林瑞,高淑红(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风火痰瘀论治头痛经验论文_林瑞,高淑红(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