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其本科教育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平衡,造成了地区之间日渐加大的教育差异。因此,建立一个本科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模型,对于找到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针对因子分析—TOPSIS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权重排序发现师资队伍与结构和科研投入与产出这两个指标的权重最小,分别为0.0669和0.0658。通过理论分析确立了一个占比最大的指标——双一流学科建设,该指标值的普遍改善能够大幅度提升泰州、宿迁等排名靠后的地级市的教育水平,而对南京、徐州等排名靠前的地级市来说则影响力有限,从而尽可能缩小江苏省13个地级市本科教育发展的差异。最后,结合前面的讨论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给出了九个能够有效提升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权重;综合评价模型;政策建议
1江苏省本科教育现状
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是基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的,我们将这些影响因素总结抽象化为9个指标,即本科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师资队伍与结构、生师比、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科研投入与产出、双一流学科建设。对这9个指标进行量化实质上就是用数据来对这9个指标进行描述,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南京市各项指标值均排在前列,有五项指标位列第一,这说明南京市总体教育水平较高,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聚集了大量高校和人才,本科教育质量遥遥领先,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本科院校的存在为城市增添了活力。苏州本科院校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学校的层次相对来说普遍比较高,因此本科教育质量整体较好,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环境优美,除了生师比较高,其余各项指标均处末列,说明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有待发展。
2本科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2.1小权重指标对对综合评价分析的影响
前面我们经过计算得出的九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652,0.1311,0.0658,0.0840,0.0745,0.1168,0.1044,0.0669,0.1913)。从理论上来讲,如果指标的权重越小,那么它对结果的影响也越小。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认为,第三个指标(师资队伍与结构)、第八个指标(科研投入与产出)对最后的结果影响最小,因为它们所占的权重最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这两个指标对最后的评价结果影响较小,但这并不是说师资和科研对于教育的发展不重要。它们所占权重较小,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指标和其它七个指标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虽然我们去掉了这两个指标,但这两个指标所代表的信息依然隐藏于其它指标之中,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这两个指标对最后结果的影响不大。去掉第三个指标(师资队伍与结构)、第八个指标(科研投入与产出)后,套用之前的因子分析—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地级市重新进行打分和排名,并与之前各地市的得分和排名对比。
结果表明:减少指标前和减少指标后得分的改变量全部在0.05以下,就排名来说,只有苏州和无锡,泰州和宿迁分别交换了位置,其他的没有改变,因此我们认为去掉第三个指标(师资队伍与结构)、第八个指标(科研投入与产出)后评价的结果与之前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图1 控制变量法打分变化图
2.2大权重指标对对综合评价分析的影响
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关键的指标,使得该指标值的普遍改善能够尽可能缩小江苏省13个地级市本科教育发展的差异。前面我们经过计算得出的九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652,0.1311,0.0658,0.0840,0.0745,0.1168,0.1044,0.0669,0.1913)。从理论上分析如果我们选取一个最关键的指标,然后去改善它的值,使各个地级市都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么它应该是第九个指标(双一流学科建设),因为它所占的权重最大,对十三个地级市的影响也最大,如果我们改善这个指标,无疑对于宿迁、泰州、淮安这些教育水平较差的地级市有巨大的提升,而对于南京、徐州、苏州这些教育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来说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下面我们通过前面所查找的数据来验证我们的结论。
我们使用控制变量法,对表3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将每一个指标都增加到1,保持其他指标大小和权重不变,研究其对对整体的影响,并利用数据来验证我们的结论。
上图中前九个是分别将每一个指标都增加到1后,整体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的值。第十个是不改变指标时的情况,作为参照。我们能够看出,这九个指标值每一个的普遍改善都能够缩小江苏省13个地级市本科教育发展的差异,但改变指标9之后,整体评分的平均数,中位数增幅最大,而方差的降幅也最大,因此效果最明显的是第九个指标(双一流学科建设)。这和前面我们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说明该指标便是我们要寻找的关键性指标,它的普遍改善能够最大化缩小江苏省13个地级市本科教育发展的差异。
3对提高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本文对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了对地级市教育质量排名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几个指标的权重,我们在分析之后,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给出以下建议:
1.争创双一流,打造强校品牌,培养学校的优势学科。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结合,共同促进。
2.扩大学校规模,积极建设高校,提高城市的新兴活力。加强教学管理,建立适应培养创新人才需要的教学评价制度。
3.扩大招生数量,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上,要明确“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强校之基”,要进一步确立本科教学的地位。
4.全面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促进本科教育的不断提高。重视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发挥高校的特长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完善学生教评体系,建立教学工作责任人制度和教学工作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本科教学的领导体系。
5.提高学生就业率,积极和当地工厂、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安排贷款、补助等事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满意度。
6.学校要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本科高校教学使用多媒体的课时要达到30%以上。
参考文献
[1]阎瑞霞,刘金良,姚炳学.一种群组决策中专家权重确定的方法与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7(23):84-86.
[2]李波,王磊,王超.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教育的数学模型与若干问题[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7-12,第六卷(第四期):32-40.
[3]安树庭,彭焱秋,戴宛平.对使用主成分进行绩效指标排名的讨论[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17-09,Vol.6(No.3):67-72.
论文作者:鲍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指标论文; 权重论文; 本科论文; 江苏省论文; 地级市论文; 教育质量论文; 较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