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学科论文,采访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图书馆普遍建立了参考馆员制度,而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开展专业化的文献资源采访工作却不多见。尽可能向读者提供最好的馆藏服务和解答咨询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之一,提供良好的服务需要有系统化、学科质量高和特色化的馆藏资源作为其重要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文献载体类型日趋多样化,建立学科采访制度显得更为必要。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工作和学科采访馆员的概念
1970年代以前,文献采访以纸质文献为主,追求文献收藏的学科数量。采访工作趋向于大包大揽,如社科类中文图书、理工类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各由一个人负责采访,不重视采访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1970年代以后,特别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网络化使图书馆的资源概念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所拥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和可存取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逐步向学科质量型和高科技利用型发展,以适应学科研究不断纵深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不断发展的变化。采访人员负责文献采访的专业面过宽、知识跨度有限的弊端暴露无疑,实行学科专业化采访逐步提到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议程。
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采访工作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范围或某几个特定的学科范围,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的信息,购买文献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过程。学科采访馆员是指从事某一学科或某几个特定学科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的专业采访人员。可见,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打破了传统采访部门按文献类型来配置采访馆员的做法,体现了采访人员掌握学科信息的完整性、采购文献资源的专业性的时代要求,是采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大变革。
在网络环境中,一个合格的学科采访馆员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素质:(1)能够把握文献资源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网络信息资源的采购特点; (2 )具备某一重点学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所负责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3)了解纸质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的出版特点,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购买能力和网上信息的调查、评价、选取能力;(4 )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 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更易于达到图书馆采访工作和高校教学、 科研的信息需求之间的互动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本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的需求。学科采访馆员具备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优势,易于与所负责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和了解师生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建立图书馆采访工作和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内容专深的学术性文献的采购,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学科性专业文献(如教学参考书、习题集、专业工具书等)需求,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专业化馆藏建设的需要,特别是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需要
专业化馆藏和特色文献是一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色,采购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的学科文献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的核心部分。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基地,要保证教学科研“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必须转变文献资源采购指导思想,以本校重点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和科研发展为依据,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进行文献信息采集,为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除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外,专业馆藏建设日常的、具体的工作是由采访人员来承担的,专业馆藏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人员的学科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及其对具体文献的判断能力,因此,确立设置专业化的学科采访馆员来完善专业化馆藏建设的指导思想,发挥采访人员的学科文献信息采访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2.3
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结构性调整和采访部门学科专业化分工的需要
与传统采访工作相比较而言,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发生了较大的结构性调整。表现在:采访工作的对象已由传统文献拓展到网上传输信息;采访工作的内容从传统印刷型文献、非数字化音像制品、封装型电子文献拓展到网上信息的调查、评价、选取;采访工作的特点不再完全是购买所有权,有时仅是购买使用权。
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结构性调整,要求采访部门传统人员配置方式也做相应调整。传统上采访部门按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类型来设置采访人员,导致采访人员把握学科信息的不完整性、不准确性和割裂性,期刊、图书、电子文献和数据库采购人员各自为阵、信息较少互通。同时,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知识面、能力和精力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面对无限的网络资源,以往的大包大揽的采访模式是难以实现学科文献信息采访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的。因此,采访人员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化分工,在学科专业性采访基础上构成文献信息采访的完整性,打破学科图书、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和网上学科信息采访的界限,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任。
2.4 合作建设网络资源的学科导航服务, 融入到读者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在传统图书馆中,主要矛盾是藏与用的矛盾。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矛盾往往更多地表现为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图书馆相对落后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科采访馆员具有把握学科采访信息的完整性和联机信息资源调研、评价的专业优势,理应把这优势融入到支持读者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中去,和参考馆员进行优势互补,组织馆内和部分院系学科专业教师,将互联网上的学术资源站和专业馆藏资源按不同学科收集、评价和分类,并加以简单描述,为用户提供了学科导航服务。
2.5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度提供了可能性。
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再培养、馆员的学科分布和学科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历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图书馆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一般占50%以上,并注意引进各种学科专业人才,比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在职员工中,有9名为研究生以上学历, 均非图书馆学专业。各种学科专业人才的储备和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选聘合格的学科采访馆员创造了可能、奠定了人才基础。
3 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建立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厦门大学图书馆试行学科采访制度的岗位职责要求
2000年下半年,厦门大学图书馆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实行大采访制,在全国图书馆率先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目的是达到文献采购的学科覆盖全面性和学科采购准确性的高标准、高要求,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尽可能地满足各学科师生对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设定了学科采访馆员的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进行公开竞聘上岗。
学科采访馆员的上岗条件:
(1)非信息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
(2)外语四级以上,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服务精神和合作精神, 有开拓创新精神;
(4)熟悉本校教学科研情况,熟悉馆藏和服务情况。
学科采访馆员的岗位职责:
(1)从事文献采访工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业务;
(2)独立负责某一学科门类文献馆藏的系统化建设。
(3)听取选书专家和参考馆员的建议,做好经费的安排, 处理好与书商的关系。
3.2 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难点分析
在采访部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厦大图书馆推行近一年来,在联系学科教师、提高采访质量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碰到以下难点。
(1)按什么原则或标准来设置学科采访馆员岗位。 实行学科采访的基础,是按学科门类进行科学分工来设置岗位任务。但是,图书馆不可能为每个学科门类都引进学科专业人才或设置学科采访馆员,同时,采访业务既繁又杂,如何合理地分解业务项目,都是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度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协调的问题。 学科采访工作的协调难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工作量协调,使采访人员松驰有度;二是采访项目协调,统一工作进度。
(3)保持采购原则的一致性问题。同一个采购项目, 由于由多人共同合作完成,就必须解决对采购原则的理解不一致、对项目信息了解不全面的问题。
3.3 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建立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合理设置学科采访馆员岗位。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按重点学科或重要门类(如计算机类)设置岗位和引进、招聘人才。如厦大图书馆采访部主要依据本校的重点学科分布情况,设立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文学语言、生物化学、计算机等6 个学科采访馆员岗位;二是将接近或相近的学科门类进行归并由一个学科采访馆员负责;三是合理分解各种文献采购项目流程,采取独立完成采购和分工合作采购两种方式。对于中文图书采购和网上学科信息搜集,采取独立完成方式,完全按学科交由各学科采访馆员完成从教师接待、选购、录入到发订的全过程。对于协作程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如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和数据库采购)进行分工合作采购,例如,将外文图书采购流程划分为两个部分:书目收集、分解、录入、发订由专人负责,而学科订单审核和补缺补漏由各学科采访人员负责;在中文期刊、外文期刊、电子文献和数据库采购中,相关院系的调查研究工作、订单确定由各学科采访馆员分工负责,其他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完成。
(2)确立业务操作模式。即以服务于学科采访为核心, 实行部主任总负责——业务项目主负责——学科负责——学科采访助理的交叉职责体系结构。
部主任负责采访部的行政和总体业务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部门的工作规划,审核、确定和拓展采购渠道,安排和协调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审核发订情况,主持开展业务统计工作,负责业务信件和征订目录的拆阅或分发,兼任某些学科的采购工作,监督经费预算和总体工作任务的完成。
业务项目主负责人。按照现有的主要业务项目,设置中文社科图书、中文理工图书、外文图书、外文期刊、中文期刊、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等项目主负责人。主要职责是总体把握所负责业务项目的信息并传递给相关学科采访馆员,协调参与本项目的学科采访馆员的工作进度,提供统计数据,提出业务创新方案和寻找采购渠道。
学科负责人主要承担所负责学科的专业教师的联系沟通和调查研究工作,学科采访信息的收集、订单选定、审核和发订工作,参与学科导航服务的建设。
学科采访助理主要协助学科采访馆员工作。
(3)通过经常性的讨论和学习达到采购原则和工作目标的共识。 采购原则和工作目标的不一致将对采访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平时工作时,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有关采访工作文献和交流工作经验来达到共识。采购原则的基本共识包括:①根据本校学科设置和馆藏特色,建设专业性馆藏;②依照相关文献利用率调查和教学科研需求,科学选择具体文献,合理确定复本;③传统文献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并重和互补;④馆藏的专业性和整体性并重,合理使用经费。工作目标的共识包括:①强化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重视学科调查研究与沟通;②提供读者满意服务;③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团体效益。
(4)建立三维目标管理系统和三重评估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图书馆普遍采用单一的评估激励机制,即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业绩为基础来评估和奖惩。而在学科采访馆员制度下,是通过各种类型专业人才有机组合共同完成各项采访任务的,一个采访项目完成的优劣,事实上是每个学科采访馆员和整个项目参加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必须建立三维目标管理和三重评估激励机制。
三维目标管理要求建立采访部目标系统、采访项目组目标系统和个人目标系统。首先考察采访部整体经费执行情况和整体馆藏建设的质量,其次考察各个采访业务项目的完成质量,再次重点考察每个学科采访馆员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工作创新能力、信息导航的合作完成情况和协作态度。
三重评估激励机制是指对个体、项目组和整个部门三个层次进行奖赏和激励的机制。肯定每个学科采访馆员在学科专业化建设中的贡献并进行奖励,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使每个人为集体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根据业务项目组的整体表现,对参与者进行奖励,可以激励团体积极接受新任务;对整个部门进行奖励,可以加强团体成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5)重视继续教育,树立学科采访馆员终生学习的理念。
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采访馆员面对的是庞大的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化资源的选择以及网上信息的调查、评价和获取,学科信息的无限性和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有限性的矛盾构成学科采访馆员挑战自我的永恒课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学科采访馆员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重点关注五个方面:①学习信息管理学知识和加强采访综合业务技能,优化学科知识结构。②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应用技能学习,转换角色到真正的网络信息选取者和知识导航者,成为采访工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③外语训练。学科采访工作必须使用中文、英文或其他语种。④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了解图书馆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变革及其发展方向,才能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发挥协作精神,在提高服务质量中达到自我实现。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牢牢树立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