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业:在沉思与盘整之后——’97北京图书订货会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书论文,订货会论文,北京论文,沉思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1月22~28日在中央党校举行的北京图书交易会原本并不被太多人看好。原因主要有:一、深圳书市刚刚结束,短短的时间内北京图书交易会很难再创佳绩;二、自1996年4月即已开始的图书销售熊市令圈内人士对销售商们的吃货能力很有几分怀疑。因而,第十届北京图书交易会现场的热烈场面及其最终的业绩——12.2亿元的销售码洋,是颇令许多人吃惊的。其个中缘由,或许成了人们企盼揭开的谜底。而破解这个谜底,则将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出版业的走向。
'96淡销的震荡
对中国出版界来说,1996年无疑是个特殊的年份。在此之前,随着读书热的再度兴起,出版业开始从低谷中爬出,走向繁荣昌盛。各类图书在市场上各逞风姿,争奇斗艳。甚至那些先前无人问津当然也没人敢出的艰深难懂的学术著作、科技图书也成了读者们青睐的热销书。出版业这种向上攀升的势头到1996年1月的第九届北京图书交易会达到了阶段性高峰。11.2亿的订货量是前所未有的。竟然比前一届订货会的总码洋多了1.5倍之多。出版界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就在出版人们满怀希望憧憬未来时,自1996年4月份开始的图书淡销向那些只想到通途没想到坎坷的人们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与往年相比,1996年的销售淡季来得太早了。与此同时,各种媒体对书店巨大的库存量的报道更是雪上加霜,为业已感受到凉意的出版人凭添了不少秋的愁怅。
从年初订货会的生意兴隆到年中市场的过早淡销,这落差实在太大了。出版界的很多人都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本。于是,出版界普遍的沉思与盘整期到来了。
其实,在此之前,出版界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就曾针对迅猛发展的出版业提出过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图书选题低档次重复,书价提升高于物价的普遍涨幅并高居不下,出版界抢滩占地愈演愈烈造成出版资源严重浪费,不少出版社好大喜功,追求大规模、高档次、高码洋,忽视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等等。但是,这些声音在当时出版业巨大的喧嚣中毕竟显得太微弱,没能引起出版人普遍的关注。
在图书市场出现了困顿之后,许多出版人开始沉下心来,反思出版界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将这反思的结果呈现在具体的出版实践中,使1997年北京图书交易会上的新书发生了诸多的变化,也使得发行业、售书人对中国的出版业重新燃起了希望。
为普通读者编书
在全面浏览了北京图书交易会现场并细致翻阅了各出版社的订单后,我发现,不少出版社已将出书的方向对准普通读者,一大批既通俗易懂又有知识和文化含量,既实用又实惠的图书悄然降生并走向市场。
在为普通读者编书方面,用力最勤的当属金盾出版社。这些年来,金盾出版社就始终把目光投向看似购买力低其实市场面最广阔的农村,全心全意地为农民出书,在别人挖空心思寻找各种理由提高书价时,金盾版图书的价格却一压再压。投出木瓜,得到琼瑶,金盾出版社的发行码洋每年都居全国前列。今年,金盾版图书的价格比照去年又有所下降,平均每个印张才八角多钱。这样的价位是许多出版社想都不敢去想的。在这届交易会上,金盾版图书的订货码洋两千多万,受到了发行界的普遍好评与认同。
一些以出版学术著作、精专文化书、政治读物闻名的出版社也开始关注普通读者这片极具潜力的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书有一半以上的选题是考虑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的,他们的引进版图书“美国管理协会·斯米克集团(第二辑)”生活气息浓烈,实用性强,价格也为普通读者易于接受;他们的另外一本书《被告原告须知——怎样打赢官司》内容与当代生活紧紧相联,书名明白直接,令人一见便有购买的欲望。
另有一些出版社为使自己的出版物走进寻常人家,充分利用了价格的杠杆作用。辽宁教育出版社在成功地推出了“书趣文丛”系列丛书后,近日又隆重推出了“新世纪万有文库”的第一辑九十种。“新世纪万有文库”所收图书均为经过名家严格筛选后的中外名著,有文学名著,也有学术名著。该社推出这套文库的宗旨就是让文明滋润新世纪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的心田,让这些书成为人们书架上的常备书。为实现这样美好的憧憬,他们大大地压低了书价,平均算来,每本书售价不足10元。以这样的低价位来销售新版名著,在全国的图书市场中也是仅见的。可贵的是,他们并不因为低售价就忽视了书籍质量,其设计、印装的精致也得到了读者的好评。因而,该丛书第一辑推出书,立刻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可以预想,这套文库将获得比“书趣文丛”系列丛书大得多的成功。而这套文库带给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则是无法预想的。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演进,社会教育的不断发达,普通百姓读书,以文化来健康人格、以知识来指导实践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潮。如何为普通读者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是今天和明天的出版人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为普通读者多编书、编好书的问题,我们的出版业才会拥有更广大的支持者,图书市场才会得到更大的繁荣。
从抢滩占地到精耕细作
同其他行业一样,出版业也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出版领域。这是出版业自身发展、壮大所必须的,也是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的必然途径。但开发新的出版领域必须审慎,必须在我们有能力开发时才去开发它,必须认真细致地开发好它,充分地利用它,否则,就会造成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
前些年,这种出版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遇有别人未曾做过的好选题,一些出版社便上来抢占地盘。他们根本不考虑自身能力如何,如何才能做出精品,只考虑时间,考虑规模,即以最短的时间抢占最多的地盘。别管质量好坏,书他们是出来了,地盘算是让他们占了。这时,别的出版社即使有开发这片领域的能力,也只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轻易不敢再去涉足这个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已被他们糟蹋,读者对这类书已不感兴趣了。
从第十届北京图书交易会来看,抢滩占地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过已有改观,已逐步开始精耕细作。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华文化通志》就该属于精耕细作的产品。书我没见过,但从整套书的布局、作者的选择等方面,我觉得它是不会差的。这套书的作者均是各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流学者。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书法经典》从对书法家的选择到所编作品的艺术价值到装帧、设计、印刷,几乎都无可挑剔,足见策划者、编选者的超卓眼力和出版者的良苦用心。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也是这样的一套颇见功力、制作精严之作,甫一面世,即获得广泛的好评。
另有一些出版社,以新的角度去做并不新鲜的题材,在一片似乎已无路可走的土地上辟出蹊径来,受到了出版界的称许和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近些年,领袖类图书层出不穷,可谓多矣,很难再掀什么波澜。然而,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父辈丛书”的第一种书《我的父亲朱德》一经问世,即在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潮的好评。原因在于它以新的视角即亲情关系的视角塑造出新的领袖形象来,丰富了人们对领袖的认识。尽管在订货会前,《我的父亲朱德》即已面世,即已有很大的发行量,这次交易会上,它的订数仍旧可观。
可惜的是,能够珍视出版资源的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界并不占绝对的多数。一些出版社糟蹋出版资源的做法实在令人痛心疾首。随着古籍整理的深入,有些出版社把目光投向了堪称中华民族书文化璀灿明珠的《四库全书》。实在地说,《四库全书》是需要重新整理、发掘,以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但是,如何整理它,使它既能显示出中国古代书文化瑰丽、堂皇的魅力,又能为今天的读者所用,却是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论证的。而从这届交易会上业已露脸的林林总总的四库选本看,显然,那些出版者考虑的只是时间,根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样用好这笔宝贵的财富。在已有的十几种选本中,有些选本不但没有了瑰丽和堂皇,反倒显得有些卑琐和滑稽。可以想见,像现在某些出版社这样去开发《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这个宝贵的出版资源早晚会被糟蹋掉。
随着出版业的深入发展,簇新的出版领域将越来越少。而新的出版领域少了,出版业发展起来就会更加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地开发每一片出版新领域。这应该是整个出版界的共识。
让目光穿越海洋
《廊桥遗梦》、《马语者》、《未来之路》等一批引进版图书的成功不只为上海译文、作家、北大等出版社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更引起了出版界人士观念的变化。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仰仗中华民族自身的出版资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国优秀的出版资源。这是中国出版业发展所必需的,更是中国与世界进行全方位对话的必要佐助。
1996年,是中国出版界与世界出版机构对话最为频密、最富成效的一年。许多出版社与外国出版机构建立了联系,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适合引进的图书。在规模宏大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外版权交易异常的活跃,成交数量颇为可观。这些活动的结果将在1997年的出版业全面呈现出来。
可喜的是,尽管中外版权交易活动极为活跃,气氛热烈,但各出版社总能审慎甚至挑剔地对待外国出版物。他们选择、引进的图书要么有着厚重的文化含量,有利于中国吸纳先进的世界文化,要么有着极强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活跃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拓宽人们对世界发展潮流的认识。这些图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大都能填补国内出版界的空白,即我们没做的或做得较差的,我们才去想办法拿来。
从第十届北京图书交易会看,几乎各种类图书中都有引进版。在这林林总总的引进版图书中,文学作品、经济读物、社科经典、少儿读物是势头最劲的几种。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推出的《世界文学大师文丛》的第一种《博尔赫斯文集》在交易会上一亮相,便获得了出版界与发行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博尔赫斯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的一位外国作家,可先前我们只出过薄薄的一本《博尔赫斯小说选》,根本不能让读者全面领略这位文学大师的风采。因而,尽管《博尔赫斯文集》的出版不是及时的,却是绝对必要的。时代文艺出版社在当代外国文学名著的译介上也颇有眼力,做了扎实的工作。他们推出的《略萨全集》、《亭利·米勒全集》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将在未来的岁月里逐渐显示出来。社科经典的引进和译介更是繁花满目。中国工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克尔凯郭尔文集》、《海耶克文集》、《马克斯·韦伯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西方当代批评家自选集》、上海三联书店即将出版的《二十世纪人类思想家1.2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维特根斯坦全集》、《海德格尔全集》等将在1997年为读者送上一道道经典文化的美味佳肴。少儿读物的引进也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文汇出版社即将推出的“莎士比亚大师绘本”是以英国杰出作家兹姆姐弟为儿童改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为本,由中国文学大师箫乾译写,并由世界十一位著名画家精心绘制而成。这样的以大师的智慧滋润心田之作当然会备受孩子们的喜爱。看来,真正的少儿读物精品将逐步走进中国儿童的生活当中了。
让目光穿越海洋,去吸纳优秀的世界文化,这已是国内出版界的共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中国的出版业将逐步与世界出版业接轨。
在第十届北京图书交易会上,经过了沉思与盘整之后的中国出版界呈现出诸多可喜的自我更新与超越。但是,不能回避的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出版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惟愿中国出版界的自我反思与盘整能够持续下去。WW 韩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