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 目的:就危重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月期间我院PICU住院病共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为发现腹胀及肠鸣减弱治疗的病例,共108例,B组为发现消化道先出血开始治疗的病例,共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防治应激性溃疡,保护胃肠黏膜,改善肠道微循环等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部分或全部措施。结果:通过比较,A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恶化率明显低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 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儿童;早期发现;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068-02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nd its importance in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Wang Ke.L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Xichang 6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0 children with critical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4 and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mong which 75 cases were observed and treated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to treat the primary disease. The early treatment of shock, trauma and infection was strengthened, the basis of SIRS was eliminated,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observed. Performance, and analysis and intervention of its causes. The 7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take any intervention related to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Results By comparison, the exacerbation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its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are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hildren; Early detection; Intervention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一种急性胃肠道病理变化,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以胃肠黏膜损伤、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一种急性胃肠道病理变化,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及其他系统性疾病,以胃肠黏膜损伤、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早期发现患儿MODS病情,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病情的加重[2]。为了有效降低危重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发病率,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危重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86例危重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患者108例,B组患者79例。A组男58例,女50例,年龄在0~1岁28例,1~3岁30例,3~6岁35例,6~15岁15例;B组患者男39例,女40例,年龄在0~1岁18例,1~3岁24例,3~6岁25例,6~15岁12例。根据我国患儿危重胃肠功能障碍规则标准,A组与B组均属于其范畴之内。A组患者重度肺炎16例,颅内感染20例,颅内出血15例,心肌炎患儿22例,胃黏膜病变18例,其他17例;B组患者重度肺炎17例,颅内感染9例,颅内出血8例,心肌炎患儿15例,胃黏膜病变21例,其他9例。
1.2 方法
本次的研究过程中,两组患儿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对胃肠功能障碍进行积极干预,其中,主要措施包括:合理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粘膜保护、改善胃肠微循环等。但开始的时机不同,其中A组为患儿出现腹胀以及长鸣减弱,而B组为发现消化道出血[4]。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以及服用药物后对患儿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胃肠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缓解且恶化率减少70%为显著效果;得到一般缓解且恶化率高于30%为一般效果;胃肠功能持续恶化无好转现象为治疗无效;总效率 =(显著效果人数+一般效果人数)/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百分比(%)表示组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采用(x-±s)表示组内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有效率比较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
3.讨论
小儿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不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以及肠源性感染等等[5],更是有可能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抓住急性胃肠功能临床表现特点,早日发现小儿患上记性胃肠功能障碍,对其进行及时的护理治疗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等,保护患儿生命健康,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行为。
3.1 如何进行危重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干预
3.1.1及时发现患儿病情 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应当通过血液检查等指标检查,及时发现小儿身体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小儿出现腹胀、呕吐等现象,以及大便不正常,应当及时的进行干预。例如1.早期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由于肠蠕动引起腹胀以及腹痛持续的腹胀。能够会加重肠壁张力以及其循环障碍,此时患儿会表现为脸色发白,全身冒虚汗等症状[6]。(2)中期患儿由于侵入粘膜的病变等原因,胃肠道炎症和胃肠粘膜坏死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此时患儿表现为吐血等,甚至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等现象。(3)晚期由于患儿腹膜炎胃肠道缺血和持续性腹胀,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溃疡性穿孔,以至于全身性的感染。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儿以上临床表现,及时判断发现患儿病情,从而能够及时进行医治。
3.1.2及时对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干预 对危重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疾病的恶化率,挽救患儿身体健康。(1)首先对患儿进行尿检血检等,确认患儿各项指标,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患儿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使患儿能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干预。(2)同时危重患儿由于病情的严重使得其治疗依从性较差,且一些患儿已经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而休克,应当及时的选择正确的方式插入胃管,观察患儿胃部的情况,准确用药干预病情。(3)同时进行鼻饲,患儿此时身体处于最为虚弱的状态,难以靠自己进食,且有可能因为进食不当加重病情,选择鼻饲是最好的方式[7]。能够有效的保证患儿营养供给充分,帮助患儿身体机制的恢复。(4)合理用药对患儿胃肠黏膜进行保护,并且改善肠胃微循环。此时患儿自身抵抗力愈合能力都是十分弱的状态,合理的用药能够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行。
3.1.3心理干预同样重要 在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治疗干预过程中,心理上的治疗同样重要。患儿若是没有健康的心理来看待自己的病情以及医护人员等等,将大大减低其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治疗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患儿在这个阶段心理处在十分脆弱的时期,无论是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都应当给予患儿充分的耐心与指导,告知患儿疾病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应当指引其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身的疾病。这些需要医护人员的早期发现以及干预,以及家长的监督及帮助。
本次研究表明 A组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控制效果优于B组患儿。该结果表明,早期发现胃肠功能障碍患儿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病情的恶化。并且及时的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使得整个干预过程能够顺利的实施开展。及时的发现并干预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的痛苦,提升治疗有效性。因此,对危重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十分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赵荣香,任丹,余静,吴培,陈竹.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肠内早期营养支持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6):2340-2342+2345.
[2]李云芝.小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4):93-94.
[3]覃金月.护理干预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5,28(06):135-138.
[4]吕晓丹,张丹,谢映梅,张莉,刘巧红.观察对危重早产儿伴胃肠功能障碍早期使用微量喂养和益生菌补充的疗效[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9):58+61.
[5]张瑜.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3):58.
论文作者:王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患儿论文; 胃肠论文; 功能障碍论文; 危重论文; 发现论文; 病情论文; 对其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