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效益的两个问题_党建论文

基层党建效益的两个问题_党建论文

基层党的建设效益二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基层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层党的建设要不要讲究效益,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内在规范和根本要求如何确定,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结构和功能如何把握,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和基本方向,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如此等等,目前还没有引起全党和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和应有注意。加强基层党建理论研究,提出和探讨基层党的建设效益这一新的命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基层党的建设效益概念的提出:理论与实践依据

新世纪基层党的建设应当注重效益观念。关于效益,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也都有规范、科学的概念,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我们提出基层党的建设效益既有其明确的科学内涵,又有科学的、广泛的、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是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基层党的建设效益提出的科学性。效益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仅五个字:效果和利益。效益是效果和利益的统一,是效和益的组合词,效和益的内涵构成了效益的内涵。效,可解释为效用、效果和效率等;益,可解释为收益、利益和获益等。效用、效果和效率的含义都不尽相同:效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物质或劳务本身所具有使用价值或有用性,二是指人们在消费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并以它的大小决定各人的主观评价;效果是指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效率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又泛指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收益、利益和获益的含义基本相同,意味着增长和富裕。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分,一般而言,事物的活动及有机载体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那么,基层党的建设是否也有效益问题?能否把效益概念引入到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党建理论研究之中?能否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其目标制订、领导与管理以及组织的设置、构成和运行方式时,都紧紧围绕效益来进行?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

二是任何一项活动或产品,只要有投入,有消耗,必然就要有产出,有效益,这是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条定理。一项精神活动,一件精神产品,需要花费一定的效果、功效和价值。有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体现的是正价值、正功效,有的体现的是负价值、负功效。我们要提倡好的优秀的精神产品、有益的精神活动,制止、消除、摒弃颓废的精神产品、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精神活动,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进一步而言,基层党的建设的运行机制对于经济运行方式具有依赖关系,基层党的建设不仅受制于社会能把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其中,而且受制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更广泛地来讲,基层党的建设需要有投入,它离不开物质力量的支撑。基层党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投入方面:如党员活动场馆中的图书馆、活动室、电影院、电教馆等场所,特别是开拓基层网络党建的新领域,建设党建网站,需要我们来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财力,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在软件投入方面: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也需要我们加大投入。不可能设想,基层党的建设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没有产品,没有效益。

三是基层党的建设实践是这一概念赖以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同一般概念和认识的形成一样,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应当是对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及其效果、作用的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是对基层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和丰富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和物质活动,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活动,无物质基础的精神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使党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逐步增强,基层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壮大,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保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这既为我们总结基层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加强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包括基层党建效益的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更是基层党建效益的直接体现。

四是基层党的建设现状的迫切需要。全面贯彻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基层党务干部素质不高,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切实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由过去侧重抓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到抓先进、抓示范与抓整顿、抓后进并举,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局面。这一切深刻地表明,基层党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已刻不容缓。基层党的建设搞好了,党更加巩固和发展了,就能更加有力地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更能经受住执政地位的考验,经受住国际国内任何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因此,研究基层党的建设效益,提高基层党的建设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研究提供了依据。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研究社会个体、团体和社会机构行为时认为,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团体或社会机构,其正常的行为都有明确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指向,都以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政治效益为目的,缺少动机或目的的行为是盲目的,也是不正常的;同样,任何思想动机和目标一旦离开必要的行为,只能成为空想。按照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这就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新变化,研究和探索基层党组织适应新形势下推进生产力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推动改革和维护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事实证明,新时期基层党的建设始终目的明确,并且成效是卓著的。因此,研究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实现基层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基层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起正确的基层党的建设效益观,要处理好基层党的建设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这是基层党的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一对重大矛盾关系。基层党的建设是为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服务的,它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始终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教育及其它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1](P145)。基层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指导思想落实到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把科学理论变成巨大物质力量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要实现其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要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党的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基层党建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首先要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政治稳定。因而党建工作在发挥其政治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发展。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工作,就是要始终坚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用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基层党建工作”这一基本指导方针,坚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提高推动发展的本领,能否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是基层党的建设能否取得效益及效益大小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其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要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研究基层党的建设效益,不能孤立静止地就基层党的建设的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的成绩进行简单考察或抽象概括,更不应将对系统丰富的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作简单地类比。概括地说,研究基层党的建设效益,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层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向、实际效果等基本内涵,也就是基层党的建设条件及效益的基本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

(一)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

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就是基层党组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成效及其对所领导的事业产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基层党的建设效果与基层党的建设预期目标之比,可以明确地反映出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大小。基层党的建设效益,从内容上可以区分为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从获取方式上可以区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从作用时效上可以区分为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具体言之,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层党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无论对党的整体还是对党的基层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实践的先导,思想舆论是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前奏。在我们党八十多年的理论建设史上,有三个伟大的里程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是第一个里程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第二个里程碑;在世纪之交、千年之交,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第三个里程碑。党的基层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贯穿自己全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基层的各项工作,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根本标准。从基层党的建设的全局来说,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首要标志。

第二,基层党组织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实践表明,牢牢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是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正因为有了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基层党组织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特征,胜利地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风险的考验,党的基层组织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实际贡献。这既有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党的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同样在于它的实践性。这既有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运用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实践的要求,又有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的内容。因此说,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是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根本体现。

第三,为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P52)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是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益,一是体现在紧紧抓住党内民主这个关键,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推进新世纪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外约束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造充分的条件。二是体现在通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2](P52)。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是在基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骨干力量。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员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特别是要形成党的肌体的自我纯洁机制,使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真正担负起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使命。三是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通过狠抓建设目标的落实,坚持立足于经常性工作,特别是通过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基层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基层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更好地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更好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第四,基层党组织有明确的宗旨和优良的作风。坚持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3](P17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4]“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这就从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上,明确地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抓住核心,突出重点,狠抓创新、落实。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现在的十四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进行基层党建实践的探索中,带头推进基层党建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新内容。这是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全党受到了新的锻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明显进步的十四年。十四年不平凡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有三条: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一定要解决好“举什么旗”和“怎样举旗”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一定要解决好“走什么道路和怎样走”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要解决好“为谁掌权”和“怎样掌权”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这三个根本性问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坚如磐石,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十四年基层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党的建设效益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二)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

基层党的建设成果——基层党建效益,具有自身显著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潜在性。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存在于基层党的建设创建工作的过程中,不易测定,有的一下子还难以估量,它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甚至是很长时期才能慢慢地展现其效益。例如,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可以增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们生活中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但这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是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高的人,其工作和生活也并不一定就能保证社会价值、道德文化价值的最大实现;反之,在工作和生活中还缺乏应有的活力时,也不可以说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就不行。

第二,累积性。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是若干指标单一累积的结果。一个思想觉悟高、党性修养强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行为在一定时期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同时在另一段时间内,道德实践的主体又可以在已有道德品德、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实现更大的道德价值,最终达到自由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丰富的过程。同样,人的文化素质的修养也需要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党遨游,在实践和书本中学习,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的素质,反过来增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

第三,长期性。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展现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它将经历一个部分展现、较大幅度内的展现、充分展现等发展过程。就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而言,其效益在开始时的展现是不完全的、不充分的,甚至是零碎的、复杂的。把握了这些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考核、测定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从而避免使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形式化、庸俗化、简单化,真正做到既能定性,又能定量,既讲长期效益,又讲时效性。

除了上述基本特征外,基层党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政治工程,它有别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社会政治工作。因此,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显著特色是始终保持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坚持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和“做”统一起来,最终落到“做”上;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最终落到“行”上;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上,落实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从而在最基层最基础的环节上,通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作用和成效,充分体现并始终保持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这具体体现在“六统一”上,其一,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直接性,是指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不经过中间环节的程序特点。间接性,是指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两个以上的环节即多程序基础上这一特点。间接性特征表明,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具有不同程度的综合因素和复杂因素。直接性和间接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不论是制订计划、措施,还是组织工作考核、评估等,既要考虑简单、直接因素,又要研究复杂、间接因素,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以便采取合理措施,取得预期效果。其二,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具体性,是指基层党的建设在效益内涵及其分类上所具有的明确性特点,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性,是指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在内涵和外延上所具有的多样性特点。如通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推动了基层三个文明的健康发展。具体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既要充分考虑各项主要工作任务以及要达到的具体工作目标,又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工作任务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获,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各方面任务的完成。其三,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统一。阶段性和长远性,主要是指基层党的建设效益在作用时效上所反映出的持续时间长短的特点。阶段性和长远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以保证基层党的建设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其四,根本性和潜在性的统一。根本性是指基层党建效益在内容上和作用意义上所具有的重要性或决定性特点。潜在性是指效益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尚未发挥出作用的特点。如党的基层组织通过长期坚持对党员进行科学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和教育党员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从而使党员干部确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业务知识,使党员个体素质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取得的这一效益,正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性效益。而这一效益的取得只是反映出党员具备了良好素质。对于今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说,党员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则是一种潜在性效益。这一特点说明,基层党的建设成果要通过中间环节——人的觉悟与素质提高或党组织战斗力的增强来进一步发生作用。根本性和潜在性统一的特征表明,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要立足于当前的中心任务,着眼于长远和未来,在党建工作创造出尽可能大的效益。其五,可测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可测性是指基层党建效益的取得具有可测定特点。就开展一般性党建活动而言,在充分熟悉和掌握情况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对活动计划、步骤、进程、效果等进行预测,并保证活动按计划达到预期目的。随机性是指基层党建效益的取得在某些具体方面或者具体过程中,可能具有偶然性或不可测因素,但在全面工作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稳定和可测的特点。可测性和随机性统一的特征,要求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情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监控力和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地发挥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须用全新的思维来思考和选择解决基层党的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思路,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长时间内基层党建工作主要是在“自我体系”的范围内活动,以改革的精神来研究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基层党建走出“自我体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要体现开放的社会特点。这既是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所焕发出的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显著标志。

基于这些基本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描述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发展趋向,即以党在八十多年中形成、积淀的有关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经验和基本目标为主干,合理吸取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知识以及其它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一切积极因素,融合进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使基层党的建设的效益更具现代色彩,更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要求。为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我们当前要从许多方面来着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地把握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的建设的主要目标,即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联系起来,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同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统一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是符合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发展趋向的,是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根本要求。

总之,基层党的建设效益体现在“五点”:即立足点、着眼点、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基层组织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着眼于21世纪党和中国的长远发展,着力于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人的潜能挖掘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建设,实现中国现代化为落脚点。基层党的建设效益的目的是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代化。为此,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标签:;  ;  ;  ;  ;  ;  ;  

基层党建效益的两个问题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