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审计效果_审计局论文

注意审计效果_审计局论文

关注审计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刘经理,你是两年前因私设“小金库”被免职的,我想问问你,审计机关查“小金库”已不是一年两年了,你为什么还会在这个问 题上栽跟斗?事情已经过去了,希望你实话实说,谈谈当时的情况。

刘经理:我原是A市粮食局所属的粮油加工企业的法人代表,“免职”后我就离开了国企自办公司,所以现在也可以敞开心扉说实话。我当经理有8个年头,接受审计机关审计4次。私设“小金库”是在第一次接受审计局审计后开始的。那是1993年,审计局说这也不能开支,那也不能报销,还收缴了近2万元的违纪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用钱方便,我建议财务上设一个“小钱柜”。

自从设置“小钱柜”之后,我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只要“审计通知书”一到,我就让会计、出纳突击一、两天,整理并藏匿“小金库”的现金和账本,以免露出破绽。同时,我采取三种办法应付审计:一是将一些应上缴的零星税费平时不申报,特意留给审计局来收缴。一般来说,审计局到一个单位审计,只要能收到几千元,就不会再深究了;二是尽力处理好与审计机关领导及审计人员的关系,让审计人员不好深究;三是努力做到“少”而“精”:“少”就是进入“小钱柜”资金的渠道少,这样被发现的机率就小;“精”就是把握好“度”,适可而止。粮油加工企业有一个技术指标,叫“出米率”,我力求把握好这个比率,既不要被内部审计发现,也不要被审计局发现。

主持人:刘经理,你觉得你的办法有效吗?

刘经理:我认为,我的办法在当时是行之有效的,我们的“小钱柜”保留了7年之久。但最终还是被审计局查出来了,自己还得了个“免职”处分,现在想想实在没有多大意思。因此,我希望现在还在保留、或想设“小金库”的单位领导以我为戒,尽早取消“小金库”,或打消这个念头。

主持人:我想问问审计局朱局长,你是怎样查出刘经理的“小金库”的?

朱局长:我是2001年10月才调到审计局的,为了打破原来形成的“人情网”,我对局里的科室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轮换,这些工作年底之前就结束了。2002年初,市委组织部委托了一批离任审计项目,刘经理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小金库”其实不是我们查出来的,而是他的职工举报出来的。审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廖科长比较清楚。

主持人:廖科长,你是刘经理离任审计项目的主审,请你谈谈这次审计的感受。

廖科长:这次审计感受最深的,是我与举报人的一次谈话。当时我问他:你早知道你们单位有“小金库”,为什么以前年度不单报,而现在举报呢?他说有两点理由:第一,刘经理要离任,他怀疑他们领导掌管的“小金库”不干净,所以他要举报,反正刘经理要走,他不担心打击报复;第二,以前刘经理与原先的审计人员关系不错,他担心告不成反遭罪。这一次来的审计人员都是新面孔,他相信刘经理与我们没有很深的交情,我们肯定会认真对待。举报人的话对我的震动实在太大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主持人:我想问问粮食局党组王书记,据了解,审计局鉴于刘经理的“小金库”时间长、金额大,除对相关违纪事项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外,还向粮食局党组建议免去他的经理职务。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王书记:这次离任审计将刘经理的严重违纪问题查出来之后,我们局党组作了认真反思,这说明粮食局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为此,当时我们切实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认真接受审计建议,及时研究决定免去了刘的经理职务;二是根据审计意见,以刘经理的事件为典型,在全市粮食系统开展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时要求各单位就财务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 自纠”活动。当时有两个单位主动撤消了“小金库”,9个单位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应该说,效果是很不错的。当时有关媒体也作了相应报道。说心里话,我非常感谢审计机关对我们的审、帮、促。

主持人:郑所长,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审计效应问题,在此之前,我想从网上查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但一无所获。我们了解到您对此有较深造诣。请您就以上案例给大家谈谈审计效应问题。

郑所长:我在B省审计科研所工作,审计效应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从上述案例来看,审计处理处罚、审计程序、审计项目、审计管理等事项都产生了相应的审计效应。我将这些事项所产生的审计效应称之为可控性审计效应。所谓可控性审计效应,就是指审计机关通过科学地预见审计事项可能产生的负效应,从而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可以抑制负效应的审计效应。简言之,可控性审计效应即可以抑制负效应的审计效应。审计事项的正、负效应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主持人:郑所长,请您结合案例具体解释一下,可以吗?

郑所长:当然可以!我先谈谈审计处理处罚效应。在上述案例中,有三处体现了审计处理处罚效应:第一,刘经理在第一次接受审计后,反而想到设立一个“小金库”,这就是审计处理处罚在被审计人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下引发的“逆反”心理造成的负效应;第二,“小金库”被查处,还给了刘经理的“免职”处分,刘经理就觉得“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了,这就是审计处理处罚的正效应;第三,A市粮食局根据审计意见,利用此事件开展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扩大了审计处理处罚的正效应。从以上可以看出,要抑制审计处理处罚的负效应,就要在处理处罚时,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解决主要矛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来消除、抑制或影响次要矛盾。要扩大审计处理处罚的正效应,粮食局王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今后审计机关可以考虑与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互相配合,将发现严重违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作为“反面教材”,通过主管部门在其系统内“做文章、造声势”,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

另外,审计机关收缴违纪款还 有一个不良效应,就是刘经理说的,有的审计人员仅仅从账面上查缴一些零星税费,就不再深究更深层次的问题了,认为这样就可以“交差”了;而且,有的审计机关领导看到收缴了违纪款,也就认为审计人员的工作是认真的,审计项目是合格的。要杜绝这种现象,我看只有通过审计机关内部制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来解决。

审计程序效应在这个案例中也是比较显现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实施审计三日前,必须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我认为,这主要是考虑给被审计单位一段准备场所、安排人员的时间,这对审计机关顺利开展工作是有利的。但是,刘经理却利用这三天时间“整理并藏匿”有关“小金库”的东西,使审计人员难以发现“小金库”的蛛丝马迹。这就是审计程序的负效应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审计人员应改变策略,可以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报告出来前,在被审计单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击盘点出纳现金,这样做很可能获得更好的审计程序效应。

在以前的审计实践中,我们曾执行过“审计回访”程序,这道程序是审计机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更好地落实审计意见而增设的“补充”程序,这一补充程序在当前开展的财政预算审计中显示出更强的实用性,产生了良好的审计程序效应。

主持人:郑所长,审计管理事项是对审计机关内部而言的,对外也存在审计效应吗?

郑所长:可以说是存在的。但审计管理效应与审计处理处罚效应、审计程序效应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在上述案例中,有两个地方体现了审计管理效应:一是朱局长调进审计局后对科室人员进行的“大轮换”,这一举措撕破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因长期接触而结成的“人情网”,从而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了保证,同时也坚定了举报人的举报信心。这就是审计管理所产生的正效应;二是刘经理能够“处理好与审计人员的关系”,说明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监管是有漏洞的,这一管理漏洞所产生的负效应,就是削弱了审计的独立性,动摇了举报人、或者说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的信任,打击了举报人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想方设法加强审计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可以采取公开审计纪律、设立举报箱等措施;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修养,不要因一己之私、一时之快而损害审计机关信誉和自身形象,要树立审计之精神,保持审计之人格。

主持人:郑所长,审计项目效应又怎样解释呢?

郑所长: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为了适应各时期的经济形势,开拓了一系列的审计项目,而且每类项目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财务收支审计,在查处行政、企事业单位违纪违规的同时,抑制了经济领域弄虚作假的苗头;财经法纪审计,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打击了经济犯罪的嚣张气焰;财政预算审计,在披露问题的同时,为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促进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同时,对加强权力的制约、规范权力的运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规范了建筑市场等等。但有些审计项目因长时间的开展,已逐渐显现出它的片面性和不适应性,这就是审计项目的负效应。比如长期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审计局就是第二财税局”的概念,财经法纪审计使人们误认为“审计与纪检、监察、检察抢饭吃”,而且,长时间开展单一的审计项目,一方面,被审计单位很容易掌握审计的“招数”及“特性”,容易产生“抗体”或“抗药性”;另一方面,很容易使审计人员缺乏创新激情,从而不思进取,贪玩成性。就上述案例来说,审计项目效应也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财务收支审计“对事不对人”,刘经理在私设“小金库”的7年中,知情的职工没有人敢于站出来举报,这就是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负效应。当审计机关对刘经理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离任审计“对事更对人”,这样一来,职工的胆子就大了,就敢于举报了,这就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正效应。也就是说,审计项目一变,审计效果就变。这就要求审计机关不断创新审计项目,以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主持人:郑所长,您以上所谈的都是可控性审计效应,难道还有非可控性审计效应吗?

郑所长:非可控性审计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审计体制效应。现行审计体制是由当前审计环境决定的,审计环境包括了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就现行审计体制而言,其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各级政府自身存在的违纪问题,同级审计便无法监督,这是审计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审计必须适应审计环境。所以,我觉得审计效应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可控性审计效应的研究上。

标签:;  ;  ;  

注意审计效果_审计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