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总部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总部经济又称首脑经济、舵手经济、龙头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企业总部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中的区域一般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资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区域经济竞争能力。目前,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新的经济形态。本文拟对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加入WTO以来,日益扩展的开放格局吸引广大批跨国公司、高成长公司的总部、分支机构或研发中心在我国大城市安家落户,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总部经济。
1、我国的改革开放导致了企业总部的迁移。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转轨过程中,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平衡,中心城市,沿海开发地区发展速度快,市场化的程度高。而其他地区发展慢,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当我国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国外企业想在中国发展,把总部建在香港,观察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跨国公司开始陆续进驻我国内部。当然,他们要选择最能够适合本公司发展的地区,抢占无比广阔的中国市场,于是有了跨国公司总部纷纷迁移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现象。
2、总部经济潮动全国,国内各大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战略。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地区总部经济,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兴盛于本世纪初特别是入世以来,它的速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而加快。随着总部经济概念的提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济南、武汉、大连、沈阳、厦门、重庆等国内大城市都纷纷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同时,随着中国总部经济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北京总部基地的实践探索,总部经济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可能促使总部经济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主要为企业总部提供软硬件服务的总部产业即将浮出水面。
3、总部经济正逐渐成为国内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角。我国正在经历深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三个大经济区内,虽然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GDP占40%,但在很小的范围集聚了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逐渐成为国内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区域,珠三角的总部经济以香港为龙头走在了前面,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也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总部经济正逐渐成为国内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角。
4、中心城市已经形成总部经济的空间聚集形态,欠发达区域的知名企业总部正在向大城市聚集。如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区、广州东山区,深圳福田区等,这些总部经济集聚区也已成为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欠发达区域的知名企业总部正在向大城市聚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迁移总部”浪潮,纷纷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批中心城市迁移,总部经济呈现加速形成的态势。同时,在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比如广州、深圳、厦门、武汉、青岛、重庆等,也有周边的一批大企业将总部向这些城市迁移。在迁移总部过程中,这些企业依然将生产制造基地留在原地继续发展,从而出现了“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在空间上分离的现象。
5、我国部分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对外的地区总部经济得以发展。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不仅引来了境外跨国公司在各地大的城市设立总部,发展地区总部经济,而且以海尔、联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国外设立地区总部,我们称之为对外的地区总部经济。因为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在各国之间是互动、共赢的,它是一个水平式、交流式的世界现象,是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必然推进的一个新的跨国公司一个新经济现象。
和国外发达地区的总部经济相比,我国的总部经济还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在当前阶段的发展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1、对总部经济相关理论认识不足,部分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对总部经济的概念存在某些认识误区,将总部经济理解为总部地产经济,认为建设总部大楼就是发展总部经济了,借总部经济炒作房地产项目成为部分企业家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又如,对发展总部经济条件分析不够,有些城市在不具备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进,一哄而上提出所谓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曲解含义、盲目运作很可能给城市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2、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现象较突出,政府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有待加强。全国各地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竞相提出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发展总部经济,城市之间不是不能竞争,但应当是一种比较公平环境下促进效率的竞争,而不是受到政府干预,市场信号扭曲的竞争。这种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是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正常竞争,限制在一定程度内是有益的,但是从政府全局来看,对总部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将导致过分的竞争,不利于形成城市合力,甚至容易造成一定的浪费。
3、发展总部经济软环境有待加强和完善。应该说,我国大陆目前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非常稳定,在硬件环境如基础设施方面也具有一定水平,而且都具备了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城市的区位条件,但是在政策制度环境、现代服务业集聚水平、人力资源条件上,与国外总部经济发达城市仍有很大差距。这些不利因素不仅影响了跨国公司大陆区总部发挥其功能,更使我国较难吸引跨国公司大中华区以上的总部进入。
4、总部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趋同现象。目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各种总部基地的建设上。各大城市在建设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对总部基地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存在雷同现象。我国目前总部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行业总部集聚的格局,对行业总部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引导。在功能定位上各地区都集中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并没有结合区域的比较优势从总部的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不同功能入手进行合理的定位。
5、企业迁移总部面临着退出和进入两大障碍。总部经济作为符合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布局的一种内在要求,必然存在总部聚集的过程,但是在这种过程中,企业将面临着诸多障碍,限制企业按照总部经济规律布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在退出原地时面临着如何协调企业与原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企业迁移总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对地方经济实力造成一定影响。有能力迁移总部的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这样一个“财政支柱”的迁址绝对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它的去留关乎当地民生的兴衰,业界所认为的“东风迁往武汉使十堰沦为废都”之说即为生动注解。其次影响地方官员的业绩考核。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在以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把GDP、税收等经济指标作为政府官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使得地方领导必将采取种种措施来阻挠企业迁移总部。再次增加当地就业压力。一部分企业迁移总部,并不会把总部原有职工全部迁移到新的总部所在地,这些员工有可能面临下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的就业压力,破坏地方稳定局面。同时一些企业发展长期依赖地方扶持,如果离开当地政府的“庇护”,企业迁移总部也必将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二,企业总部进入也面临着一些障碍。首先要面临着迁移总部成本的问题。企业迁移总部一般是从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居高不下的安家费让许多有迁移总部意向的企业望而却步。同时,企业迁移总部后,商务开发成本的相对提高是不可避免的,在短期内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减,有可能产生投资失败的局面。其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企业迁移必然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发展我国总部经济对策
总部经济,就好像是丰盛的午餐,相当诱人,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要战略先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制度,务实发展。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在吸引总部入驻方面,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重复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过度投资,过度的税收优惠和极低的土地价格,会影响公平竞争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此,应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发展总部经济,城市之间不是不能竞争,但应当是一种在公平环境下促进效率的竞争,而不是受到政府干预、市场信号扭曲的竞争。总部经济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分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问题。我们研究总部经济,就应该追求1+1>2的效益,追求“爆炸性”的效益。所以,政府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从更深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甚至促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市场机制是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总部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起作用,是企业家面临市场竞争,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不是人为的。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不是不可为,政府可为的是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市场在公共服务、外部性等领域会出现失灵,这需要政府发挥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但政府不能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提供者、不能是行政的直接干预者,政府应该是协作者、监管者、催化剂、规划的制定者、投资环境的改善者、某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应该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政府发挥的作用只能是引导而非主导,政府要做的是作好企业竞技的“裁判员”,而非“运动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政府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使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中自由竞争。
(三)软、硬环境协调发展,尤其要重视发展总部经济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发展总部经济,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开放的市场体系、发达的现代化服务业等。在这些要素中,政府一般对硬环境建设都很重视,却容易忽视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环境建设,结果还是很难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因此,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软、硬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吸引总部入驻,从短期看是优惠财税政策的竞争,但从长期看吸引总部的核心因素在于制度完善、商务成本降低、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区位优势等方面。综观世界总部集聚的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开放公正的商务活动环境,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不仅为吸引企业总部增添了砝码份量,也为整个城市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参与竞争塑造了形象。我国发展总部经济,应在完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意识、降低商务成本、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在软环境方面,政府应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在税收、金融、法规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内容。
(四)不同城市应进行差异化的总部经济定位,探索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扬长避短的新模式。总部经济可分为多个层次:全球总部、区域总部、全国总部、地区总部等。不同区域的中心城市要正确判断和估计在全球、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这些城市形成差异化的总部集聚与总部经济定位。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发展方向,对于有条件发展总部经济的地方,进一步补充完善所需的条件;不够发展总部经济条件的地方,不要急于模仿,东施效颦,弄巧成拙。另外,在发展总部经济进行定位时,不宜只盯住跨国公司,还应该注意吸引国内“前店后厂”型的工业企业总部,物流采购、分销等商贸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开发总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必要时甘当配角,吸引、争取二级、三级总部经济在这些城市集群布局。
(五)完善GDP统计、税收上缴政策,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政策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总部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很容易引起区域之间的争夺。不可否认,这种争夺是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常表现,限定在一定程度内是有益的;但是,从发展总部经济的全局来看,过分的争夺容易造成稀缺经济资源的浪费和经济利益的流失。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影响,国家应进一步完善GDP统计、税收上缴等制度,避免区域对总部资源的争夺,实现总部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六)以总部经济理论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和功能的合理分工。按照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将实现总部所在区域、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共赢”的局面。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层面来看,总部经济的思路有助于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总部经济能够纠正目前西部开发中存在的某些认识误区。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主动做产业的制造配套和生产加工,“心甘情愿”地让企业将总部功能布局在东部地区,使企业取得东部与西部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然后经过较长期持续的积累和发展,逐步完善发展环境,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就是各国企业之间竞争规则和平台的一致性。我国发展总部经济就必须站在全球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度,为各跨国公司总部实施其全球竞争与发展战略提供一个统一公平的法律环境,这与WTO规则对我国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与国际企业的对接,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尽可能在政策、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对违背WTO规则或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大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