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剧的出现--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览学术研讨会综述_戏剧论文

小剧场戏剧的出现--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览学术研讨会综述_戏剧论文

小剧场戏剧崭露头角——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暨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剧论文,小剧场论文,崭露头角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剧场戏剧迈向新世纪的曙光,展示出生机和活力

为了推动小剧场戏剧的发展和话剧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并呈多样化发展的审美消费要求,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和广州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暨学术研讨会,于12月8日至14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共有12家参演单位的13台质量上乘的小剧场戏剧参加,演出场次达23场,观众达2.5万余人次,演出场面热烈,精彩的节目和表演不时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或喝彩声,从而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展演同期举办的小剧场戏剧研讨会共有6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上探讨热烈,切磋争鸣,取得了较好的研讨成果。

展演个性突出,是鲜鲜亮亮的“这一个”

西方小剧场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小剧场运动发端于“五四”时期,80年代开始兴起。自1989年以来,中国在南京、北京、上海先后举办过3次小剧场戏剧节。“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暨学术研讨会”,可以说是第四次中国小剧场戏剧节,展现了小剧场戏剧运动跨世纪的崭新姿态和活力。

与一般展演相比,此次小剧场戏剧展富于个性,除了整体上鲜明的探索性、前卫性、实验性之外,每出戏都面目各异,“轮廓分明”,且题旨较深厚。

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参演单位既有国家、省、市专业团体,又有艺术院校、研究单位,还有部队艺术团体,展示了京、沪、粤、港及日本各参演艺术院团的较强阵容和艺术实力。参演剧目以话剧为主,还有一台全国首创的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反映出小剧场向话剧之外的延伸。这些剧目可谓“小剧场唱大戏”,包容量大,取材于古今中外,题涉历史与人物,战争与和平,爱情与事业,婚姻与家庭,生活与命运等等,舞台形象有伟人、哲人,而更多的是一般的社会生活人物,如战士、飞行员、总经理、研究员、警察等,还包括“下岗女”“女强人”“外来妹”“自梳女”“单身女人”“女毒贩”“日本母亲”等诸多女性形象。

展演面貌多样,个性突出,显示出主办单位选戏的学术意识和多元化取向,说明我国小剧场戏剧深入发展的一些特点,如内容与主题上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创作主体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诸如自觉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情怀,凸现了较浓厚的人文精神。又如小剧场戏剧创作演出中表现出的大众审美情趣和越来越鲜明的市场意识等。这些程度不同地突破了传统小剧场的一些观念(如片面的个性化的形式探索),并为2000年小剧场戏剧研讨会所充分肯定。

每一出戏都裹着创新的内核

强烈的艺术创造性是小剧场戏剧的“先天性格”。大胆革新,张扬创造性,在内容、形式上积极探索,是此届小剧场戏剧展更为鲜明的特征。参演作品从诸多方面呈现出“棱角分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多姿多彩的风貌,如无场次构架、生活流反映、片断化描摹、时空关系转化等。这也在话剧界形成了一次较有力的观念冲击,给广大观众以更为崭新的审美体验。

参演剧目《马前泼水》的一块红布既可作为“披风”,又可指代“泼出的水”,还可意会成“纸”等,与其说是完全的创新,不如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在回归传统程式,是虚拟性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出戏还让乐队呈现于前台并参与表演;主要演员可当场换装、化装等,展现了戏曲返璞归真的面貌。《一朵小小的花》(日)是一位“日本母亲”的独角戏,以丰富深刻的表演、散文体小说的台词取胜,反映出东方文化艺术简约传神的艺术魅力,在展演中独树一帜。《押解》则在广州市话剧团小剧场中央式舞台中演出,营造出月黑风高的押解旅途,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切·格瓦拉》、《故事新编之出关篇》、《半掩黄昏雨》则采用了时空变换、错位手法,其中《切·格瓦拉》中演员可以承担多种角色,并通过多种对比凸现了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而《列兵们》、《去年冬天》、《西关女人》、《无话可说》、《单身女人宿舍》、《送你一支玫瑰》、《押解》等都借鉴了现代美术的一些技法,普遍采取了模拟实景,运用实物或近似实物的道具等手段,如枕木、红砖、能开动的吉普车、向观众席延伸的阳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门和窗等,风格上写实与写意并举,营造了突出的舞台意境。这些戏还普遍采用了演员在观众席中进行表演的办法,使戏视点多,更开放,更立体化,打破了传统镜框式的表演范围,使观众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感受。

所谓培养观众、呼唤观众都是为了亲近观众和观众亲近

当今社会,现代文娱、体育的多元发展导致了受众群的分化。观众的分流使高雅艺术话剧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可喜的是,话剧创作主体正更新观念,积极体验、感悟社会生活,面向大众和市场,即使是小剧场戏剧也树立观众意识,努力创作与社会历史生活息息相关、雅俗共赏的作品。

这是因为只有亲近观众,才能使观众亲近。

此次小剧场戏剧展在内容、风格、形式上显示出很强的观众“亲和力”,涉及到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观、财富观、爱情观、事业观等,如“功名利禄”等方面的现代追求,“嫌贫爱富”的当下解读,女性问题的种种思考,事业家庭的错综矛盾,公理私情的内心冲突,人世沧桑的变迁际遇……均是普通百姓社会生活的问题、话题或主题,让观众感到亲切,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拨动了他们的心弦,引发了热烈的掌声、会心的笑声和禁不住的喝彩声。特别是表现真情、温情的作品——尽管有人评说这是“温情主义”调式,但作品依然以比较朴实动人的内蕴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即使反映历史和人物的《切·格瓦拉》,也出现了观众与演员合唱的热烈场面。

与以往小剧场展相比,参演作品除了注重人物内心呈现和表演形式的探索外,还特别注重反映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生活人物,强化作品的艺术性、观赏性,改善了“观演关系”,从而使观众被戏剧的规定情境深深吸引。特别是观众可以与演员进行近距离情感交流,引起了更多青年观众的兴趣。

一些观众为剧情所感动,甚至“眼眶湿润”“禁不住落泪”,一些观众则说:“没想到小剧场戏剧这么好看,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舞台表现。”还有些久违话剧剧场的观众则惊讶地说:“如今的话剧不像以前的话剧那么夸张,而是更加真实、自然,很有意味。”更多的观众则对小剧场戏剧这一概念有了直观的了解:“小剧场戏剧是符合观众的审美消费需求的,其制作成本较低,演员较少,场地灵活,可大可小,剧情往往小中见大,有发展前途。”

人们看到,此次小剧场戏剧展观众的反映是热烈的,个别小剧场演出爆满,而在友谊剧院、南方剧院大剧场演出观众多在六七成以上。虽说观众结构中文艺界业内人士、院校师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但考虑到展演的13台、23场戏集中在一周中演出,且有一半是下午演出场等因素,2.5万余人次的观众总量亦是可观。

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广州日报》、《广东艺术》、《广东戏剧家》、《南方都市报》及湖北、湖南等地的电视台等给予报道,有的甚至安排专版加以宣传,引起更多观众的关注。

提高操办水平,树立文化信誉

小剧场戏剧展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一全国性的展演展示出主办单位良好的操作水平,应该说并不仅仅有助于社会效益的实现,而且有助于树立文化信誉,加强演出中介的联系,进而为市场的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周密部署,精心运作,协同作战,服务周到,用以形容此次活动的操作不为过。此次活动准备工作一年前已开始着手,广东省文化厅等几家主办单位掌握了大量演出信息,并认真筛选,保证了“会师”的13台戏质量上乘,并各具代表性。与此同时,几家主办单位成立了运作班子,下设办公室等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强统一指挥和运作协调,在细节上推敲,保证开闭幕式、接待、食宿、交通、演出、宣传、票务、研讨等方面有条不紊。而且在操作上加强成本意识,经费统一支出,注意开源节流,如工作人员班子要求各司其职,精干得力,从而减少人员开支。

为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大会办公室及各工作部门还区别演出人员、观摩人员、研讨会代表等,将演出、研讨、交通、食宿等会务须知列表成文,发给各参演单位和代表,力求各项活动服务到家。

由于演出密度大,各剧院面临着较集中的装、卸台工作,有时需要深夜进行,同时,一些灯光设施、道具需要借用。办公室和各工作部门则想方设法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少剧组对组委会工作部门和有关剧场多次给予称赞。“老字号”的友谊剧院还接到有关剧组的感谢信,他们的工作素质、优良服务让后者竖起了大拇指。

服务是信誉之本,而信誉是长久之计。

标签:;  ;  ;  ;  ;  ;  

小剧场戏剧的出现--2000年小剧场戏剧展览学术研讨会综述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