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_董珊

董珊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 自贡 643020)

【摘要】目的:需要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研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β-HCG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介入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53-02

本组探究中共计选取44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44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22)和参照组(n=22)。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40岁至27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30.25±2.35)岁,剖宫产1次、2次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6例、6例,停经时间在40d至50d不等且中位停经时间是(44.8±3.3)d;参照组中患者年龄在41岁至2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31.20±2.66)岁,剖宫产1次、2次的患者例数分别是15例、7例,停经时间在41d至52d不等且中位停经时间是(45.2±4.1)d。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给予本组探究中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病程、患者具体病情变化等。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用药剂量是1mg/kg,在注射前,需要检查肝肾功能并在注射后第4d、第7d检测患者血β-HCG变化情况,对于在此期间下降幅度小于一半范围的患者,追加注射,注射剂量需要<200mg,待患者血HCG降至<100IU/L时给予患者清宫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给予患者碘过敏测试并在通过后利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给予患者经一侧股动脉导管插入操作[1],导管选择5.0FCobro导管,插至子宫动脉内后在子宫动脉内注入50mg甲氨蝶呤,利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并在6分钟至8分钟造影显示栓塞成功后将导管退出并给予另一侧同样办法处理,给予穿刺点压迫止血并在术前给予患者血β-HCG下降情况复查,同时给予患者B超检测,检测内容是患者孕囊血供情况,然后给予患者清宫术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44例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探究中,计量资料:经t检验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且用率的形式表示。若统计学结果为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组间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患者更佳,组间数据包括临床总有效率、血β-HCG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见表1中各项临床数据。

3.讨论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属于临床上较常见妇科疾病且属于剖宫产远期并发症[2],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逐年剧增呈现为逐年增长趋势,属于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是存在剖宫产病史的患者在停经后出现了不规则阴道出血,若出现大出血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瘢痕子宫切口妊娠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表现等,易出现误诊,误诊类型为不全流产或者宫颈妊娠[3],因此,需要得到临床重视,做好早期诊断,避免危急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介入治疗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疗效确切,例如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甲氨蝶呤的临床作用是可较好抑制滋养细胞DNA合成并促使蜕膜以及绒毛变性[4],最终导致胚胎死亡并发挥介入治疗作用,但是,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易出现大出血,疗效不确切。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合甲氨蝶呤治疗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治疗可取得理想临床疗效,快速、安全,利用造影可清晰显示血管并可以准确栓塞[5],对大出血发生概率可以明显降低,避免杀胚作用。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β-HCG恢复至正常所用时间、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95.45%、(19.77±1.96)d、(165.23±6.14)ml、(5.22±0.88)d,明显更佳。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给予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荐,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洁.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093-3094.

[2]赵艳,龚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不同手术方法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9):3585-3586.

[3]张敬微,孟艳.介入栓塞联合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39-40.

[4]郑晨旻,汪莲.子宫切口瘢痕妊娠49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2):35-36.

[5]李兵飞,张延丽,籍静茹等.61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35):25-27,31.

论文作者:董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_董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