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政协论文,民主论文,民主法制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它内容广泛,蕴涵丰富,有着鲜明的爱国统一战线特征,是我国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政协第18次常委会上曾经指出,人民政协应当适应形势的要求,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世纪之交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逐步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原则规定了民主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指出“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由于人民政协在组织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最大限度的包容性,由于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因而民主监督必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法制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但“有法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健全监督体制,建立一种多层次、立体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高效监督机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具有爱国统一战线性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特点,成为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人士联系各自的群众,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同时有通畅的渠道,能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党政领导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制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防止权力腐败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监督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政协作为中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形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主监督的职能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而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虽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还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积极进行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围绕民主监督的内涵、功能、范围、对象、方法、途径、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实效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期,在实现跨世纪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的过程中,民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