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408300)
【摘要】 在精神病护理中施以心理护理、语言沟通,能够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利于个性化优质护理的落实,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对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使其身心达到最佳治疗与康复状态,继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服务水平。
【关键词】 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302-01
精神病属于长期慢性疾病,存在忌讳、否认、迷信等心理特征。在临床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家属的密切配合,并做好持久战心理准备。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投入人文关怀,积极施以心理治疗,促使其尽快康复。在精神病护理中,除做好思想教育、饮食管理、个人卫生、用药管理外,应加强患者的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干预,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与消极心理,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身心状态调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患者心理状态把控,利于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的有效落实,继而确保临床疗效与干预结果,促使患者身心状态康复。
1.1 打造良好护患关系
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病因复杂也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缺乏家庭力量支持的患者,心理障碍突出,思维意识、动作行为、生活质量等与常人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应当根据个体差异,主动与患者沟通,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施以针对性的沟通,能够了解患者产生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感、距离感,继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信任感。除此之外,更要密切观察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如作息、饮食等,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主动投入情感,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基础上,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减少患者孤独感与抑郁程度。
1.2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心境与正常人不同;对此,情绪变化反无常。在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避免患者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等表现。侧面了解其情绪变化诱因,主动与患者深入交流,多为患者构建康复蓝图,舒缓患者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治疗计划等积极制定情绪恢复方案。鼓励患者参与各项活动,展开户外锻炼,培养患者兴趣爱好,为患者表达沟通等制造机会,无形中转变患者思维心境,提升其康复信心与生活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刘武华[1]等人将95例精神病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强化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组(观察组),结果显示:两组入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出院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出院后,常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78.2±9.4分)明显低于观察组(89.9±8.2分),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强化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3 施以人文关怀
在心理护理中投入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原则相契合,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要主动关怀关心。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使其正确认识到自我价值与关爱他人的意义,提升其治疗自信心。在心理护理中,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需施以循序渐进的关怀方式,逐渐增加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与此同时,行为举止都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并做好患者隐私保护。多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家庭力量支持。通过视频、健康知识手册等途径,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或是粘贴安全警示标语,让患者通过心理暗示克服情绪变化,改善精神状态。
韩翠萍[2]将70例精神病出院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强化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组(观察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精神状态评分(67.5±3.8分)明显高于观察组(41.5±7.0分),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心理护理、语言沟通有效。
1.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病情发作后,自我保护意识弱化,会出现自杀或是伤害他人行为;对此,应当做好病情监护。用药后可能会副作用,需要密切监护,避免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等情况,为患者身心状态调整奠定良好基础。做好患者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纠正患者及其家属错误治疗观念与态度。
2.语言沟通
2.1 语言暗示
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患者情志变化与治疗态度。对此,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应当表现积极向上、乐观理性、温柔和缓等特征,无形中感染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并对疾病转归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文化层次等,沟通语言层次与患者文化水平持平,疾病介绍等简单易懂,确保语言沟通的针对性、信服力,继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左苹[3]通过对90例精神病患者在护理差异方面的分析,发现强化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91.11%)与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46.67%、82.1%),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护理有效。
2.2 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鉴于个人社会背景、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对此,在沟通中应做到有的放矢,确保语言沟通事半功倍。语气亲切且温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指令性语言简洁干练、语气适中,提升护理工作专业性的同时,避免患者出现畏惧、反感等心理。
2.3 富有情感的语言沟通
与患者沟通应真诚、专业,加强对患者的关怀照顾,尤其是节假日,带动患者参加节日活动。生日等纪念日主动问候,儿童、老人的语言沟通,可以从生活小事切入,帮助患者完成翻身、穿衣等日常。掌握其动态信息,施以针对性语言沟通,活跃气氛,减少患者不安心理,规避护理中的非计划性拔管等不安全事件出现。
3.总结
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干预,能够了解精神病患者身心状态,施以热情辅导、精神鼓励能够提高患者心理抗压能力,转变为病变思维。同时鼓励患者主诉不适症状与需求,提升患者主体地位,继而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武华,童国荣,游维维.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8(11).
[2]韩翠萍.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08-208.
[3]左苹.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
论文作者:陈光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语言论文; 精神病论文; 情绪论文; 差异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