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转型分析论文_张昊

关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转型分析论文_张昊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在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商业银行可能的影响,并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转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影响;转型措施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在我国过去的二十年里,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过利率化改革目标,并于1996年-1997年先后开放银行同业拆解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首先完成了货币市场的利率改革;1998年-1999年期间,通过市场招标等形式发行国债,实现了银行间的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大小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其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同业竞争需求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与国际众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一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路径。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银行资产端的利率市场化任务已经完成,负债端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国务院在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6月2日正式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而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自主定价的重要负债管理工具,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形成机制。2015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限制,理论上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人行易纲行长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表示我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目前实际上因为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的存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软性控制。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依然并没有明显调整,变动频率远低于市场波动所需的调整频率,也就是说,2016年底以来金融市场利率大幅上行,但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仍然是2015年末的水平。自2015年10月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浮限制以来,高息揽储现象基本没有出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较为缓慢。

二、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中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分为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而贷款利率直接影响资产业务,存款利率直接影响负债业务,利率市场化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又成为了发展的关键。

(一)负债业务影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简单说就是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股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一般这部分占资金来源的比例较少;吸收外来资金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和境外借款等,这部分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资金来源。四大国有银行无论在规模、知名度和信誉方面,在国民心中占据着根深蒂固的位置,出于安全和信誉方面的考虑和生活习惯的驱使,人们自然会首先选择四大行来办理存储业务。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短期内不会对四大国有银行的存款业务构成较大的实质影响,但是对于这种垄断模式将会发生改变,一些股份制银行甚至近几年崛起的其他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国内信用度的保障,相比四大国有银行受监管束缚影响相对较小,会不断提高存款利率,推出丰富的优惠创新服务,争夺更多的存款来源,将会给四大行造成一定的存款压力。而对于一些中小银行而言带来的可能不是机遇而是危机。本身在技术、机构、市场、产品、资金等方面,相比其他银行明显出于劣势。利率市场化后,在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水平下,中小银行资金链的短缺、技术的狭隘等不足无疑在市场化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危机。除去存款成本的增加,各大商业银行为维持一定的负债业务从而提高存款利率,将会带来利率风险。

(二)资产业务影响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主要为贷款、证券投资、其他资产等。其中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运用资金最主要的方式。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收入来源于利差收入,当前我国利率管制主要为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及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随着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当存款利率可以自由浮动时,银行的利率收入将会面临市场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商业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必定会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自然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争夺客户。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大类,一些股份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筹借资金,而一些运营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已经开始显现。而一些没有上市但经营效益好的中小型客户,就成了众多银行共同争夺理想客户。供大于求的状况会导致各个银行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实际收入减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全部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下降近一半。再加上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自然演变成一种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致使银行贷款收益减少。

(三)中间业务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收入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将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方向。在我国长期的利率管制下,专注存贷款业务即可,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稳定的利润来源,而中间业务发展相对缓慢,缺乏创新。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息差收窄的形势下,商业必须面临业务结构转型和加快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意味着银行加速走向混业经营,这有助于银行拓展新的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缓解利差收窄的冲击。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将加速转型和优化,不断提高金融市场业务占比,通过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的周转率和杠杆率,拓展盈利空间。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

(一)调整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的结构和比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定期存款的存款利率明显高于短期和中长期存款。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可能会由于同业间的竞争关系而上浮至利率上限,在此基础上,越长期的存款利率越高,带来的存款成本相应提高。商业银行应尽量吸引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存款来规避这类成本增加带来的利润损失。相反,应提高发放中长期贷款来获取更多的利息收入。

(二)加强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控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全放开,利率波动不可避免,其幅度和频率的逐渐加大是的利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主要问题。利率风险往往随之带来的是信用风险。银行不能因短期利益的驱动而降低客户资信评估,放低信贷门槛,从而加大债务人违约风险。要解决好利率风险,不仅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体制,还要灵活运用利率期权、利率协议等衍生产品工具来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达到利率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加大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不构成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负债,能给银行带来较高的非利息收入。发展中间业务主要通过一下几方面:一是拓宽中间业务发展面,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不同产品服务,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综合、创新金融服务;二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完善内部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员工技能,切实为客户提供更好投资决策和咨询等。

四、结语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金融改革就是要让金融企业能够掌握自主权,完全融入到市场中从而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生产和发展。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发展新兴业务,逐渐转型,积极开拓创新产品服务,同时加大在利率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力度,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化危机为动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惠,周昭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谢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对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张昊,现就职于国内某商业银行,目前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

论文作者:张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关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转型分析论文_张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