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有度教授治疗皮肤病临证经验研究论文_黎兴生1,何冠2(通讯作者)

马有度教授治疗皮肤病临证经验研究论文_黎兴生1,何冠2(通讯作者)

(1重庆市垫江县桂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8300)

(2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重庆 400013)

【摘要】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车前子、栀子、柴胡、生地、当归、泽泻、木通、甘草组成。有泻肝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临床主更用以治疗肝胆湿热证。马有度教授对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皮肤病的有显著特色。笔者有幸成为名老中医马有度教授传承工作室弟子,现特将其论治皮肤病的临证经验进行研究并介绍如下。

【关键词】马有度;皮肤病;龙胆泻肝汤;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22-02

1.皮肤病病因病机新识

皮肤病发病的常见因素虽然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一般来说,急性皮肤病,皮损以红热丘疹、疱疹、脓疱、糜烂或有渗液等为主要表现,常因风、湿、热、毒等因素所致,以实证为主;慢性皮肤病,皮损多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皲裂、鳞屑等表现,发病虽以血瘀或营血不足、肝肾亏虚等有关,以虚证为主,但常在风、湿、热、毒等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皮损加重而经久难愈。因此,马有度教授长期临证后提出,风、湿、热应是引发皮肤病最关键的三个影响因素。因多数皮肤病常表现为风团、丘疹、干燥、瘙痒等病变,这与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性燥烈等特点有关;多数皮肤病还表现为皮肤糜烂,或有水泡,常经久难愈,患者还常有苔腻、脉濡缓等症状,这与湿邪侵淫有关,因湿性重浊、湿性粘滞;多数皮肤病还可见皮损色红、糜烂、脓疱、灼热、作痒作痛,患者可有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这与热邪迫血旺行、易生风致肿疡有关。而风、湿、热邪常相兼侵袭,杂合伤人,湿郁化热,热蒸湿动,湿热相博,经风邪引动,故常致多种皮肤病。因此,马有度教授强调,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是许多皮肤病发病的基本病机。

2.调治皮肤病经验方药研究

马有度教授论治皮肤病,主张“治外必本诸内”,当局部与整体并重,常内外合治。临床中,马教授除按常规方法辨证论治外,特别强调在治疗皮肤病中选用清利湿热、祛风止痒之法,可选加白鲜皮、紫草皮、连翘等品。对于由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其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加味龙胆泻肝汤即龙胆泻肝汤加白鲜皮、紫草皮、连翘组成,不仅对皮肤病初起者效佳,即使是反复发作之顽固病例亦有良效。为了增强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马教授常根据不同病症进行加减。如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祛风止痒功效,且风能胜湿,还可协同龙胆泻肝汤加强除湿效果;加白鲜皮、地肤子,以增强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止痒功效;加生地、丹皮,以增强清热凉血功效,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达到“风灭”痒止之功;加蝉衣、僵蚕,因两者皆入肝经、肺经,根据肺主皮毛、肝主疏泄的理论,合用之,可增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功效,达到疏散皮肤病邪之作用,对于皮肤病的治疗大有裨益。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龙胆泻肝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调节免疫、抑制表皮细胞增生等作用。因此,马教授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收到了显著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皮肤病临证验案赏析

辨证论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诊治皮肤病,是马教授临证的一大特色。其临证诊治皮肤病,除按常规方法辨证论治外,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皮肤病可谓得心应手。在此,仅选其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皮肤病的验案进行剖析,以飨读者。

3.1 风疹验案

患者孙某,风团反复发作3月不愈,就诊时全身多处风团,又热又痒,夜间尤剧,难以入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稍数,辨为湿热内蕴、风团外发,处方:龙胆草、栀子、当归、木通、泽泻各12g,柴胡、黄芩各15g,生地24g,紫草、白鲜皮、连翘、车前草各30g,甘草10g。服3剂后其症大减,6剂即愈,随访未再复发。

按:风疹西医称为荨麻疹,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生新的皮疹。风邪是风疹的主要病因,风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常易夹寒、热、湿等邪气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壅滞肌肤而发为荨麻疹。《诸病源侯论》云:“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隐疹”。马教授用药上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且“治风”“治血”并重,“治风”有疏风、祛风、搜风之异,“治血”有凉血、活血、养血之别,前述两案均选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或连翘以增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消肿散结之功,此两药可在“治风”方面发挥独特功效。

3.2 外阴湿疹、瘙痒、溃疡验案

徐姓女,外阴湿疹半年不愈,瘙痒而痛,黄带甚多,并感腰痛,辨为湿热兼风,治以疏风清热利湿,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各20g 荆芥10g 防风10g 连翘20g 地肤子20g 白鲜皮20g。除内服外,又嘱其用药渣加花椒10粒煎汤外洗,3剂后诸症均减,守方10剂而愈。又如綦某,男,62岁,2017年4月14日初诊,诉阴囊湿疹10余年,近日症状明显,又痒又痛,渗液,舌淡红苔白,脉弦,BP:156/88,辨为湿热下注,治以疏利肝经湿热、清热解毒,处方:龙胆草10g 黄芩30g 生地30g 丹皮12g 泽泻30g 车前草30g 苍术10g 金银花30g 连翘30g 白鲜皮30g 杜仲20g 地肤子30g 蝉蜕10g 僵蚕12g 甘草6g。服药12剂后明显好转,已无渗液,阴囊皮肤接近正常,继守原方7剂后诸症平复。

按:男女外阴湿疹、瘙痒、溃疡等皮肤病多表现为皮损红肿、丘疹、水疱、脓疱等,可有糜烂流水,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常伴有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数等症状,其病机多为热毒壅盛、湿热侵淫所致,短期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驱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使火降毒清,湿浊得利,皮肤病自然得愈。而对于慢性湿疹,因长期渗水失液,耗伤阴血,易化燥生风而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等血虚风燥之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若慢性湿疹其皮损色红,有心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偏黄、舌红苔腻等湿热之征时,仍可清热利湿辅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临证上,凡肝胆经循行部位出现的头面部湿疹、毛囊炎、阴囊或会阴皮疹、下肢丹毒、下肢溃烂等病,只有具有湿热蕴结或湿热下注征候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均可取效。而上述两案,因男女外阴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辨证也与湿热下注有关,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尤效。

3.3 其他皮疹及皮肤瘙痒验案

临床有些皮肤瘙痒患者却并无皮损出现,然马教授认为,即使是无疹之瘙痒,只要有湿热内蕴、外受风邪的基本病机,都可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效果依然佳良。如治周某,皮肤如常,但瘙痒难忍,入夜最甚,难以成寐,西医诊为瘙痒症,历时3月,诸药无效,查其舌红苔薄黄,脉弦,辨为湿热瘙痒,治以清热利湿,处方:龙胆草10g,黄芩30g,生地30g,丹皮12g,泽泻30g,车前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蝉衣10g,赤芍15g,丹皮12g,并配合使用水牛角片,每次8片,日服3次。服药3天瘙痒有减,继服3天瘙痒大减,再服3天瘙痒即止,未再复发。

按:皮肤发疹瘙痒甚或溃烂疼痛,多因外邪侵袭所致,其中风邪致痒最为常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说:“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当然,皮肤病的发病多是内外合邪的结果,其中属火热者居多,而内外之火又常兼湿,因此湿疹瘙痒多以湿热为患,其他瘙痒性斑疹也多为风热而兼湿,即使是无疹瘙痒,湿热内蕴也是其常见病机。故使用清利湿热之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常可收到较好效果,但龙胆泻肝汤毕竟缺乏擅治皮肤病的专药,故马教授常根据病症之不同分别加入凉血解毒、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等品,达到共奏退疹止痒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志坤.杜锡贤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7):30-32.

[2]张存龙.龙胆泻肝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N].中国中医药报,2008-06-18(004).

论文作者:黎兴生1,何冠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马有度教授治疗皮肤病临证经验研究论文_黎兴生1,何冠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