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TPB拓展模型的 PPP项目伙伴关系 维系意愿研究
石世英1, 叶晓甦2, 王鹏宇1
(1. 河南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2.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 400044)
摘 要: 伙伴关系是PPP的首要特征,关系维系对PPP项目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立足伙伴关系思维,引入注意力和预期感知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构建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愿的研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和预期感知如何影响PPP伙伴主体的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研究表明:(1)态度、注意力、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感知和主观规范均能正向影响行为意向,但是其作用力依次减弱;(2)注意力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意向,而且会通过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主体行为意向,且中介效应显著;(3)预期感知不仅直接促进行为意向,而且会通过态度间接影响主体行为意向,也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促进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PPP项目; 伙伴关系维系; 计划行为理论; 注意力; 预期感知
伙伴关系(Partnership)行为普遍存在于组织间关系和混合组织。伙伴关系被看作是合作治理的重要形式,是合作租金生产的关键,组织间合作正是以伙伴关系为首要特征建立起来的[1]。在人类社会和组织科学中,人际之间、组织之间、企业之间以及其他类型的组织之间都可能存在合作伙伴关系。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实践中,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政府部门内部以及社会资本之间均存在合作伙伴关系行为,期望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创造价值[2,3]。然而,在PPP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频繁出现合同提前中止、再谈判以及合作关系破裂等问题,PPP项目伙伴主体合作行为和项目价值受到严重影响[4,5],比如印度德里机场快线PPP项目因伙伴双方合作意识薄弱、政府拒绝提供帮助、企业利用合同漏洞索赔等因素造成低效甚至不良的伙伴关系,导致项目运营后约2.5 年更换合作伙伴,最终致使伙伴关系破裂和项目价值损耗。由此可以发现,由伙伴主体合作行为所触发的伙伴关系问题已严重威胁到PPP项目价值和项目可持续,有效维系伙伴主体的合作关系成为PPP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伙伴关系是PPP的首要特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是PPP可持续的重要工作[6,7]。现阶段的PPP研究主要以风险分配为焦点,涉及PPP项目概念界定、关键成功因素、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产权配置、项目绩效以及物有所值评价等主题[8],这为理解PPP内涵本质、伙伴关系特征和关系治理提供了多视角参考。伴随着PPP学术认知与项目实践的不断深入,PPP研究的关注焦点也逐步从风险管理等具体研究收敛于对伙伴双方之间合作关系的研究[9~11],将PPP项目多纬度研究点归结到合作伙伴(组织)之间关系研究层面,这虽然为PPP伙伴关系及其维系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引,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伙伴关系类型、“建议”部分提出关系维系的重要性,鲜有涉及微观层面主体行为,缺少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等基础研究。此外,伙伴关系作为PPP合作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合作倾向”思维嵌入伙伴主体合作过程,能够有效维持主体合作行为与增强其适应性[12]。基于此,本文从伙伴主体行为角度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研究PPP伙伴主体关系维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以期为PPP项目关系治理与实践提供支撑。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计划行为理论
Ajzen于1991年公开发表期刊论文《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13],提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并得到广泛应用,TPB理论将行为意向(Intention)作为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指标,也为预测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逻辑框架。TPB理论指出,行为意向受到态度(Attitude)、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s)和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三个因素的影响,行为意向是行为的关键变量,知觉行为控制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类行为。在TPB理论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起学者们的反思,初始的理论假设存在不完全的可能性,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的因素不限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致使行为意愿和行为的理解与解释不充分[14,15]。在此基础上,杨留花和诸大建[15]在TPB框架中引入后果感知和制度感知,研究用户规范停放共享单车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尽管TPB最初是研究个体行为,但是目前该理论已经延伸到研究组织行为。如East[16]采用TPB研究组织投资决策问题;Dodor等[17]基于TPB调查研究学校提供电子商务教育的意愿。对于组织行为,每个组织代表一个独立的管理决策实体,基于TPB解释组织行为机理,用于治理组织行为[18]。在建设领域,很多学者已经尝试应用TPB探索组织意愿与组织行为,如Cheng[19]采用TPB框架预测业主采用合伙模式的意愿;Zheng等[20]在TPB基础上延伸行为意向对行为的影响链,将关系质量作为行为的指向结果,研究超级工程项目的组织间关系行为的形成机理。因此,TPB的前期研究成果不仅证明其在个体行为领域的适用性,更拓展了TPB在组织领域、工程领域的应用范围;这也为采用TPB框架解释PPP项目伙伴主体维系伙伴关系行为机理提供借鉴。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病因不明,临床症状隐匿不发且表现多样,发病时累及机体多个系统,现临床中大多应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具有减少自身抗体、抑制免疫系统以及抗炎的作用,其治疗效果显著且见效迅速,但是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存在着诸多并发症发生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在停药后的复发率也相对较高,对会自身的脂肪代谢产生影响,会一定程度的导致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4]。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给予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本次研究将探究热滋阴活血祛瘀汤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是否显著。
1.2 模型构建
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主要涉及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为了实现项目持续营运与创造价值,伙伴主体综合考察系统整体因素进行决策并表现相应行为;而行为意向是PPP伙伴主体进行关系维系决策的最终结果。TPB理论集成了影响行为的内外部因素,从行为与意向间的关系视角来探索、解释和预测主体行为,这与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的基本内涵相匹配。基于此,本文以TPB为理论框架,探索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此外,在TPB的基础上,将注意力和预期感知引入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扩展的TPB理论模型,研究PPP项目伙伴主体维系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见图1。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本文指PPP项目伙伴主体维系伙伴关系的行为意向,下文简称关系维系意向)与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行为(本文指PPP伙伴主体维系伙伴关系的行为,下文简称为关系维系行为),同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PPP项目情境下,引入预期感知和注意力这两个解释变量,探究其对伙伴主体关系维系意向的影响。鉴于行为意向反映未来预期行为,对实际行为的测量应当滞后于行为意向一段时间[15]。考虑到项目时间跨度大、追踪调查存在较大困难以及伙伴主体夸大合作行为等原因,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主体的实际行为很难测量。因而,本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主体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感知和注意力与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与交互关系。
图1 基于TPB的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研究框架
1.3 研究假设
1.3.1 态度与行为意向
行为态度指行为主体对既定条件执行某特定行为喜好程度的评估;行为意向是反映行为主体为了实施既定条件下的某一特殊行为而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是主体行为真实发生的准备状态[13]。在组织、心理科学领域,态度对主体行为的影响、解释和预测作用已经受到较多关注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检验[20,21]。对于本研究中的态度与行为意向,伙伴主体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的行为态度反应了伙伴主体对该行为的评估和意向。当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维系的评估是积极的,那么伙伴主体很有可能执行该行为;当伙伴主体对关系维系的评估是消极的,则伙伴主体主观上愿意实施该行为的可能性越弱。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1:伙伴主体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的态度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1.3.2 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是指行为主体对他人行为的认知,表现为行为主体决策时感知的其他重要干系人的社会压力,这些压力对主体行为的决策产生实质性作用[13,14]。来自于组织的战略计划压力、舆论压力以及竞争对手压力等也会使主体产生特定的行为倾向,如母公司(Parent Corporation)对项目公司合作行为及结果的预期压力会增强行为主体的合作意愿[22];而且Lam等[23]认为规范强化了对批评的回避和获得社会承认的期望。因此,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之间存在积极的作用关系。对于PPP项目,伙伴主体的主观规范是其在进行伙伴关系维系时感知的上级领导或母公司的期望压力。当外部环境强力倡导或制度引导PPP伙伴关系行为时,伙伴主体鉴于尊重或依从的心理,倾向于接受上级领导或母公司的期望,从而产生关系维系行为意向。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2:伙伴主体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预期感知(Perceived Expectation)变量来自于Gavetti等[18],其认为预期感知对主体行为决策过程至关重要。合作是使双方支付近期成本而获得远期更大利益的“延期互惠行为”,未来收益影响合作主体的当期支付意愿;并且扩大未来预期收益有助于培育PPP伙伴主体合作倾向[12]。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主体行为态度取决于信念,而主体行为结果评估是主体信念的重要内容,因此未来预期会影响主体行为。本文主要考察PPP项目伙伴主体忽略关系维系的不良影响的预期感知。PPP项目建设运营具有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大的特点,不仅极易增强主体风险厌恶行为,而且诱导主体加快收回投资的行为,增加PPP项目可持续的脆弱性。因而,若伙伴主体能认识到关系维系失范的负面效果,会更倾向于增加关系维系投资或强化关系维系思维。在泉州刺桐大桥项目实践中,地方政府考虑到公众意见和履行契约的重要性,重新调整该项目的车流量方案,而名流公司也为了履行契约和价值增值,持续投资与合作。伙伴主体不仅对违反契约行为具有消极的态度,还表现出了维持伙伴关系合作的强烈意向。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知觉行为控制指行为主体对执行某种特定行为难易程度的认知或看法,反映了主体对影响促进或阻碍行为执行因素的控制信念[13]。Ajzen[13]认为知觉行为控制涉及自我效能和控制程度,其中自我效能是主体对实施预期行为所需能力的信心,控制程度是主体对完成预期行为所需资源的控制程度。增进主体信心,提高所需资源的控制能力,主体实施预期行为的行为倾向将能够加强。组织越是认为自身具有必备的资源或能力执行既定行为,可以实施某种行为,组织就越可能倾向于后期执行既定行为[22]。对于PPP项目,如果伙伴主体主观上对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有较强的信心,且客观上具备必需的资源和能力去执行既定关系维系行为,伙伴主体很容易产生合作的意念,并促成合作行为。当伙伴主体因不具备必需的知识、能力或资源而感知到实施既定行为存在困难时,伙伴主体也就失去维系伙伴关系的信心。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2.3 两组孕28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及引产)出生缺陷类型及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1.3.4 注意力、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愿
1.3.5 预期感知、态度与行为意向
H4a:PPP项目伙伴主体的注意力与知觉行为控制存在积极的作用关系;
H4b:PPP项目伙伴主体的注意力积极影响关系维系行为意愿。
个体或组织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限的信息会使个体或组织的注意力耗散。组织或管理者通过配置自身注意力来影响组织/企业行为[24,25]。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之间的互动,实现主体注意力之间的转换,伙伴关系价值创造是PPP项目伙伴主体进行关系维系决策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关系维持方式是关系专用性投资[9,11,26]。关系专用性投资增加了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度(或套牢效应),投资越多,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价值创造目标关注得越多,进而促进PPP伙伴主体的关系维系行为倾向。此外,注意力的配置决定了知识获取的方向与结构,影响组织对资源的控制、信息获取等,进而影响企业决策行为[27]。通过合理配置PPP伙伴主体的注意力,增强伙伴主体的资源控制能力,改善PPP伙伴主体对关系维系的信心。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1.3.3 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
乐府诗集里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觉得它对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尤其我们这一职业,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更新换代发展迅猛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H5a:PPP项目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维系的预期感知与关系维系意愿正相关;
H5b:PPP项目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维系的预期感知与态度正相关。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所需数据很难从公开资料中获取,且变量量化困难,因此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为确保变量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对知觉行为控制、态度、预期感知、注意力和主观规范等构念的测量指标最大程度地采用国内外已有量表及其研究成果,再结合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主题等进行适当修改。考虑到研究对象是PPP项目,研究内容涉及PPP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锁定为熟悉或参与了PPP项目的工程师、咨询人员、学者或企业家。
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1~5程度依次递增。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有效,在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课题组对15位PPP领域的企业家、教师和咨询人员进行试调研;各位专家依据自身经验与研究对该调查问卷的专业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进行评价,并根据试调研结果和专家学者建议调整问卷结构与内容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见表1)。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由图2可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预期感知对PPP项目关系维系行为意向均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和注意力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91和0.454,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充分说明在拓展的TPB逻辑框架下,行为态度和注意力是促使PPP项目伙伴主体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的最关键要素;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效果次之,其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343。此外,对于引入变量,注意力和预期感知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显著、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是0.454和0.308,这进一步说明合理的注意力分配对PPP项目伙伴主体发生关系维系行为具有积极地作用,并且良好的未来预期能够促进PPP项目伙伴主体投入关系专用性资产维系伙伴关系。
在208份有效问卷样本中,地方政府部门PPP项目干系人占比33%;其次是施工企业、金融机构等占比45%;再次是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占比12%;最后是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占比10%。对于PPP项目经验,直接参与PPP项目实施的人数比例是29.8%、间接参与(提供阶段性咨询,如法律咨询、运营咨询等)PPP项目实施的人数比例是47.5%。
表1 问卷量表
3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3.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调研数据的整体 Cronbach’s Alpha值以及每个指标的Cronbach’s Alpha值均大于0.6(见表2),数据可信度较高[15];此外,问卷效度KMO值均大于0.5,说明本次调研数据具有较好的效度[15]。因此,文中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也适合做因子分析。
H3:伙伴主体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的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表2 问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3.2 假设检验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分析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预期感知和行为意向之间难以直接观测的逻辑关系。运用Amos 22.0软件对概念模型拟合度进行测算,模型χ 2/df 为2.39,小于3;CFI,TLI,GFI分别为0.939,0.913,0.911,均大于0.9;RMSEA为0.067,小于0.08。表明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
图2(图中*,**,***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0.1,p <0.05,p <0.01)显示了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作用关系。各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已经在其箭线上标出,所有的路径系数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正向,表明假设(H1,H2,H3,H4a,H4b,H5a,H5b)在样本数据下均得到验证。该模拟结果不仅说明计划行为理论解释PPP项目伙伴主体关系维系行为意愿的适用性,而且表明在PPP项目情境下,新增变量(注意力和预期感知)对知觉行为控制、态度和行为意向的作用关系获得了有力的支持。
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从国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公布的PPP项目信息中查找项目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信息、物有所值评价专家信息、国家发展改革委PPP专家库的专家信息、地方政府部门PPP项目干系人以及各省级政府部门公布的PPP专家信息,通过电话、E-mail、微信、访谈等途径发放问卷。此次调研一共发放1037份问卷填写邀请,收到有效问卷回复是208份,回复率为20.06%。
以2007年通州区公路网里程为基准,分别采用指数平滑模型以及非指数平滑模型进行预测得到2020年公路网规模分别应到2 541 km和2 564 km.
最高长官的临阵脱逃,直接动摇了守城官兵的信心,这让临危受命,誓死决战的陈颐磊非常寒心。现在,唯一能掌控守城军心的就靠他了。好在六十七师是自己的老部队,从上到下都是自己培植的亲信。
图2 SEM模拟结果
3.3 PE和 PBC的中介效应
为了考察预期感知和行为意向之间、注意力和行为意向之间的间接关系,本研究检验了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预期感知通过态度对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4.88%;注意力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11.67%。
“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长江“共抓大保护”的核心任务,需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多区域、多部门、多层级的协同管理。
I am quite lucky that I have husband, a father, and a friend.
表3 中介效应检验
3.4 结果讨论与建议
此外,根据图2显示的研究结果,预期感知是态度的重要解释变量,两者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337;这预示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预期感知变动1个单位,主体行为态度将改变0.337个单位;并且预期感知也显著地直接促进PPP项目伙伴主体伙伴关系维系的行为意向,说明加强伙伴合作的未来预期感知能够增进合作伙伴主体之间的伙伴合作意向。因而,PPP实践中可以从预期感知视角来引导合作伙伴主体的伙伴关系维系行为。
(1)主体态度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充分说明PPP项目伙伴主体对维系伙伴关系这一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对其行为意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一方面,在PPP项目合同文本和合同谈判中应该凸显伙伴关系的核心地位,增加伙伴关系可持续对项目价值创造或行为主体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在合同条款中明确PPP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伙伴关系维系的责任义务,从制度或合同层面强化PPP项目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的认知;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PPP示范项目或典型案例,尽可能地详细介绍PPP项目执行过程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合作机制,尤其是运营阶段伙伴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维系的关键事件,从而给政府主体、社会资本主体传到伙伴关系维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更多的PPP项目实施主体从心理上接受并认可伙伴关系维系行为,从而引导并改善PPP项目合作伙伴主体的行为态度。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PPP项目合作主体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立足于伙伴关系思维,以计划行为理论为逻辑框架,构筑了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利用来自PPP项目领域的调查数据对PPP项目合作主体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向TPB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TPB理论框架中所构建的要素交互关系以及基于此理论新增的研究假设均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检验并证实。
矿粒在螺旋槽内分选主要受水流运动特性影响。在弱紊流作用下矿粒在螺旋溜槽内松散和分层。重颗粒集中在下层,并与槽体接触,在上部物料的压力下,其运动阻力大;而处在上部流动层的轻颗粒所受阻力较小,因此增大了上下层之间流动速度差。轻矿物颗粒位于纵向流速高的上层流中,所受离心力较大,同时受到横向环流给予的向外的流体动压力,这两种力的合力大于颗粒的重力分力和摩擦力,所以轻矿物颗粒向槽的外缘移动;与之相反重矿物颗粒富集于内缘。矿粒在螺旋面上的分带如图4所示[9]。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为(42.21±10.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42.32±10.56)岁。两组患者均进行检查确诊为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了解实验基本信息后,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社会压力影响主体行为意向,这种作用关系在组织之间也是存在的;这与Zheng等[20]关于工程项目组织间关系研究的结论方向一致。PPP项目伙伴关系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两个合作主体具有异质性;其社会压力主要来自项目、市场、组织。在项目层面,PPP项目是公共项目,其公共性增加了该项目的社会公众关注度和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持久稳定的伙伴关系是保障公共服务顺利供给和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因而,PPP项目的公共性给合作伙伴带来的外部压力也进一步促进合作意愿;在市场层面,PPP项目资金规模与资金结构的特征反映了项目投资主体(如资金投资、智力投资等)的多元化,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市场主体会更加关心项目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和资金风险,这些市场主体引发的外部压力也进一步强化伙伴关系维系的重要性和持久稳定的伙伴关系的价值创造预期。在组织方面,组织网络特征也逐步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PPP项目中政府主体和社会资本主体均可能受到来自上级领导或母公司的影响,尤其是指令性的行为,这些行为超越了项目组织的行为范围,为PPP项目伙伴主体投入专用性资源维系伙伴关系的行为决策带来了组织压力;这也进一步要求PPP项目伙伴主体要协调好组织间关系,从而平衡压力。
设计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设计水平的高低、图纸质量的好坏等,具体表现为工程设计采用不成熟的技术方案,设计错误、遗漏或缺陷,图纸供应不及时、不配套或出错等。
(3)在图2显示的计算结果中,伙伴主体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维系伙伴关系行为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作用效应。基于Ajzen[13,14]对知觉行为控制的解释,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反映PPP项目伙伴主体关系维系的信息,而且表明了PPP项目伙伴主体对所需资源的控制能力,良好的自信和资源的可获得性能够积极地推进伙伴关系维系行为。因此,一方面,上级领导、母公司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应理解与认可PPP项目合作伙伴的综合能力,正向引导与支持合作主体的关系维系策略与行为,进而增进伙伴主体的自我效能;另一方面,PPP项目治理逻辑应从应对合同不完全的策略设计转向集成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柔性制度安排,优化PPP伙伴主体履约能力和强化组织间网络资源的可得性。
此外,根据图2显示的研究结果,注意力是知觉行为控制的重要解释变量,两者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是0.176;这预示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注意力变动1个单位,知觉行为控制将改变0.176个单位;并且注意力也显著地直接促进PPP项目伙伴主体伙伴关系维系的行为意向,其作用效果仅次于行为态度。这进一步说明注意力促进主体在关系维系方面的资源配置、知识学习以及合作创新,合理配置主体注意力能够增进合作伙伴主体的自信心和资源控制程度,进而影响PPP伙伴合作意向。因而,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PPP实践中也可以从注意力配置视角来引导合作伙伴主体的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愿。
4 结 论
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引入PPP项目伙伴主体的情境变量和资源变量——预期感知和注意力,构筑了PPP项目伙伴主体关系维系的TPB拓展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PPP项目伙伴主体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预期感知和注意力与其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意向之间的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是以序关系法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权重的算法。要求专家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挑选一个且仅有一个最不重要的指标,再将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此指标做理性判断的比较,建立映射函数并进行定量计算。
(1)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研究的适用性,为我国PPP项目伙伴主体的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工具。同时,还发现引入注意力和预期感知拓展TPB理论模型具有可行性,并进一步阐释PPP伙伴主体关系维系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2)PPP伙伴主体的关系维系行为意向受到系统内部与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尤其是伙伴主体的行为态度和注意力。这不仅表明PPP伙伴主体对关系维系行为评估结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主体的未来行为预期调节自身的行为态度;而且这也强调了合作主体在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事件上的注意力(尤其是知识、智力以及资金等专用性资源投入)配置的驱动效应,在知识、经验以及资源的支持下优化主体对关系维系行为的认知水平与资源控制能力。
(3)从组织环境视角,主观规范的正向显著水平表明了合同约束效力和伙伴主体社会网络关系在PPP伙伴关系维系中的积极作用。这不仅突显了正式合同和关系契约在PPP项目组织间关系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要求PPP项目合作主体维系伙伴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合同关系与社会规范。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确立伙伴关系是PPP核心特征,强化PPP伙伴关系维系意识。PPP中第三个P(即Partnershi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主体合作模式可持续的关键,PPP伙伴关系维系意识的提升,能够促进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组织氛围。使合作主体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对伙伴关系维系问题更高的合同、组织、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压力感知,即从合同与社会规范的压力视角强化合作主体对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的主观规范。
副回路采用Smith预估补偿将纯滞后移出副环,对副环的影响被克服。但是对于整个串级控制系统来说,这个滞后的影响还在主环内,同时主被控对象气化器出口NG温度本身也存在较大的纯滞后。因此,需要再次引入Smith预估器来消除主环纯滞后的影响。主回路的纯滞后相当于副回路和主回路滞后相加的和,即τ0=τ+τ1。那么副回路闭环传递函数为·e-τs,系统主回路引入Smith预估器应为:
(2)积极推广PPP项目合作主体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育培训,优化PPP伙伴主体注意力配置和关系维系行为的预期感知水平。伙伴主体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制约其对PPP伙伴关系维系行为的认知与资源配置决策,同时也限制PPP伙伴主体对伙伴关系维系事件的效果评估,进而影响PPP伙伴主体的专用性资源投入决策。只有提升PPP伙伴主体自身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水平,才能改善或优化PPP项目合作主体对关系维系的认识与决策。
(3)加强对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效果的实证研究。行为预期是主体进行资源投入决策的关键参数,应从项目治理、产品属性以及市场等多视角入手,采用实验研究、调研研究、访谈等综合交叉研究方法挖掘PPP项目伙伴主体行为的数据信息,合理评价PPP项目伙伴关系维系行为效果与主体行为预期,为PPP项目伙伴主体态度调整与行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Emerson K, Nabatchi T, Balogh 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12, 22: 1-29.
[2] Kivleniece I, Quelin B V. Creating and capturing value in public-private ties: A private actor’s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2, 37(2): 272-299.
[3] Caldwel N D, Roehrich J K, George G. Social value creation and relational coordination in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7, 54(6): 906-928.
[4] Guasch J L, Laffont J J, Straub S. Renegotiation of concession contracts in Latin America: Evidence from the water and transport se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8, 26: 421-442.
[5] 高雨萌, 王守清, 冯 珂. 印度德里机场快线PPP项目的失败原因与启示[J]. 建筑经济, 2017, 38(6): 27-31.
[6] 贾 康, 孙 洁.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7] 王守清, 冯 珂. PPP模式应对与挑战[J]. 新理财, 2017, (1): 54.
[8] Song J, Zhang H, Dong W. A review of emerging trends in global PPP research: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J]. Scientometrics, 2016, (107): 1111-1147.
[9] Smyth H, Edkins A.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FI/PPP projects in the U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 25: 232-240.
[10] 王天义. PPP对政企关系的界定[J]. 中国金融, 2016, (19): 82-83.
[11] Warsen R, Nederhand J, Klijn EH, et al. What mak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work? Survey research into the outcomes and the quality of cooperation in PPPs[J].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8, 20(8): 1165-1185.
[12] 黄少安, 张 苏. 人类的合作及其演进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7): 77-89.
[13]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14]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Reactions and reflections[J]. Psychology & Health, 2011, 26(9): 1113-1127.
[15] 杨留花, 诸大建.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共享单车规范停放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4): 125-133.
[16] East R.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993, (14): 337-375.
[17] Dodor J B K, Rana D S. Investigating business schools’ intentions about offering e-commerce education using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2009, 7(1): 195-220.
[18] Gavetti G, Greve H R, Levinthal D A, et al.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Assessment and prospect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2, 6(1): 1-40.
[19] Cheng E W L. Intentions to form project partnering in Hong Kong: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6, 142(12): 04016075-1-8.
[20] Zheng X, Lu Y J, Le Y, et al. Form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al behavior in megaprojects: Perspective of the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18, 34(1): 04017052-1-16.
[21] 张红涛, 王二平. 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1): 163-168.
[22] Wan C, Shen G Q, Choi 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ubjective norm in predicting intention to use urban green spaces: A study of Hong Kong[J].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2018, 37: 288-297.
[23] Lam T, Baum T, Pine R. Moderating effect on new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The role of subjective nor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1): 160-177.
[24] Ocasio W. Towards 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s1): 187-206.
[25] van Knippenberg D, Dahlander L, Haas M R, et al. Information, attention, and decision mak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58(3): 649-657.
[26] Gulati R, Wohlgezogen F, Zhelyazkov P. The two facets of collaboration: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2, 6(1): 531-583.
[27] Vuori T O, Huy Q N. Distributed attention and shared emotions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How Nokia lost the smartphone battl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6, 61(1): 9-51.
Research on the Willingness of PPP Project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HI Shi -ying 1,YE Xiao -su 2,WANG Peng -yu 1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2. Schoo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Abstract : Partnership is the key feature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and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PP projects value creating. Based on partnership thinking,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the willingness to maintain the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in the PPP projects, which embeds attention and perceived expectation into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ntion of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and other factors (i.e.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ttention and perceived expectation). The findings are that: 1) some factors (i.e.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ttention and perceived expectation) have positive on the intention but the impact are decreasing successively; 2) atten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intention directly,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intention indirectly through the attitude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3) perceived expecta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intention directly,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intention indirectly through the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which also has an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promoting the intention of PPP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se research findings.
Key words : PPP projects;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ttention; perceived expectation
收稿日期: 2018- 05- 11 修回日期:2018- 10- 18
作者简介: 石世英(1987-),男,河南西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PPP项目伙伴关系治理(Email: shishiying@hpu.edu.cn)
通讯作者: 叶晓甦(1957-),男,上海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PPP项目管理(Email: yyxs@sohu.com)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7YJA630123);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SKB2018-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GL00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ZZJH-119)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985( 2019) 02- 0146- 08
标签:ppp项目论文; 伙伴关系维系论文; 计划行为理论论文; 注意力论文; 预期感知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论文;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