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规律研究_管理风险论文

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规律研究_管理风险论文

关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规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律论文,高新技术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2)02-0106-06

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大多数国家成立了高层次的科技发展领导机构;制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政策;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兴办科技园区;重视培养和吸纳科技人才;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高新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尽管如此,然而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有些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不少,但效果并不很理想,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则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势头。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化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纵观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高新技术产业化呈现以下十一个规律:

一、市场拉动规律

所谓市场拉动规律,即指高新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形成产业,何时形成产业以及产业化规律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的力量,是市场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不是高新技术本身的技术演进推动其产业化。现实中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存在很多误区,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科学发明和高新技术本身的演进是推动其产业的主要力量,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最高最新技术基础之上的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当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力量主要来自技术自身的发展。这种观点应用在实践上就是投入足够多的资金和人力去开发最高最新的技术,以此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实践反复证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任何产业,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力量只能是市场而不是技术本身。这是由于任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没有经济回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决不会冒险去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可能由大学和科研单位去完成,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事业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追求经济回报而把技术的先进性作为研究开发的重要标准。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化则不同,它主要是由企业去完成,追求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就成为企业的根本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高新技术通过转化形成的产品要有市场需求,即消费者愿意在一定的价格上支付货币去购买,这样,企业花费的投资才能收回并能获得由高新技术的高附加值带来的高利润,否则,不问市场需求的产业化只会使企业快速破产。因此,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成果,即使其技术再高、再新,也不会有创业者和企业家去甘冒风险而实施产业化。

进一步说,在当今高新技术已越来越成为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新趋势下,不仅仅在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阶段才注意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而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成果乃至未开发时,就想到了有无市场前景和经济回报。巨大的市场诱惑是驱使企业不惜花巨资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根本动力。政府的投入虽然有相当部分用于公益性、基础性的高新技术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间接为面向市场的应用型高新技术开发服务。由此,市场是推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力量。

然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与传统产品相比,又具有市场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潜在性、模糊性和难预测性等特征。高新技术产品是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功能复杂的产品,高新技术市场是新兴的市场,消费者在没有见到产品实体之前,相当程度上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功能、什么价位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这些特殊性很容易使企业和创业者产生高新技术引导消费潮流的错觉而忽视市场力量的作用。实际上,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这些特征并不能改变市场是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力量这个基本原理,只不过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不象传统产品那样在多数情况下不仅要求产品适应和符合市场,而是需要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市场。正因如此,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创新,采取政府采购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二、企业主体规律

所谓企业主体规律,即指企业是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形成产业的主体。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政府的作用,但并不因为如此便认为政府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制定宏观支持与调控政策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不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不断输送创新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

为什么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必须企业化呢?这是因为:企业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懂得市场运作,而一项高新技术成果能否产业化,产业化的规模能够做到何种程度,根本的推动力量在于成果本身的市场价值。高校、科研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们不具备市场运作的优势,只具备知识创新和培养人才的优势。进一步说,企业不仅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而且越来越成为科技成果研究开发的行动主体,技工贸在企业内部实现一体化成为重要趋势。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企业都是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世界发达国家研究与发展活动中,按经费来源分布,企业所占的比重,美国为64.3%,日本为74.8%,英国为49.5%,法国为48.5%,德国为61.6%,澳大利亚为47.0%,加拿大为48.9%,意大利为44.2%,瑞典为67.7%,瑞士为67.5%,奥地利为49.3%,比利时为64.2%,捷克为59.8%,丹麦为50.2%。这些国家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大多数占了一半以上,并且呈现出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所占经重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效果越好的特点。从研究与发展活动人员分布来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企业所占的比重,日本为69.2%,英国为60.7%,法国为50.7%,德国为61.0%,加拿大为54.8%,意大利为42.8%,瑞典为67.0%,瑞士为68.5%,奥地利为61.8%,比利时为59.8%,同为56.6%,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即企业从事研究与发展活动所占的人员比重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效果就越好。

三、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

所谓人力资本决定作用规律,即指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人力资本起关键和核心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不同的产业各种生产要素所处的地位有明显的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的供给状况起决定作用,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的供给状况起决定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人力资本的拥有情况以及潜力发挥的程度。没有强大的智力和人才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撑,没有人力资本充分发挥创造性作用的制度安排和文化氛围,即使物质资源的秉赋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再丰富,高新技术产业也“化”不起来,这是由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复杂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简单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无法适应这一要求,只有高智力的专门人才能弄清这种产业的发展“诀窍”。正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中高智力的人力起核心作用,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一般要依托智力密集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其支撑发展的智力依托,其区域分布也并不是遍布在任何地方,而是集中在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区域。

由于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中,能否形成吸引的激励人才的机制就成为高新技术民长的关键和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特殊要求。世界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通过设立创业股、管理股、技术股、股票期权等方式,让科技人员和创业者持有公司股份,使知识要素、管理要素充分参与收益分配。针对高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就不能用传统产业所习惯的等级制、8小时工作制、固定工资制度等来管理他们,而采用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富有弹性的灵活管理方式,目的是激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了保护科技人才创新的成果,建立有效的专利保护制度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并且科技成果越高,专利保护的力度越大。总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人力资本起关键作用,这个规律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度、管理、环境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企业。

四、创新生命规律

所谓创新生命的规律,即指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始终贯穿着强大的、持续的创新,创新是使高新技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应该说,一切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创新,都需要创新,然而,不同产业对创新的强度、力度和持续性要求是不同的,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也有差异。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创新牵系着它的命运,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经过研究开发取得的高新技术成果本身在技术上还很不成熟,需要在中试、工程化等环节中通过创新进一步完善,即要进行许多次的渐进产品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要的工艺、设备、原料等生产条件不象传统企业那样已经比较稳定,可以为后来相同企业借鉴,需要对各种要素的不断调试和磨合中取得比较成熟的工艺和形成规律化生产能力,即要进行许多次的渐进工艺创新;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不能准确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依据市场需求断地对产品、工艺进行创新,即要进行许多次的市场与技术的互动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远比一般传统产业复杂,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中,其经营和管理的难度相当高,必须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并且使各种创新互动和网络化,即要进行许多次的系统创新。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日益缩短,高新技术产品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些都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竞争比任何传统产业激烈,企业创新的步骤如跟不上市场竞争的要求,就很快被淘汰。正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命是创新,以创新为核心开展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形成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环境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推进成果产业化的共同选择。

五、特殊环境要求规律

所谓特殊环境要求规律,即指高新技术产业化必须要有一个特殊的创业环境,否则,高新技术产业很难成长起来。无论何种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度、政策、法律、基础设施及良好的服务和管理效率等。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而言,因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因而比一般产业的发展所要求的环境要高,要形成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求的特殊创业环境。

正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特殊的环境,因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局部优化环境的普遍做法。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立孵化器、专业园区、创业中心等,是促使初始创新企业成长的更有效方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为持有成果的高科技人员和创业者提供场地、办公条件、通讯、金融、信息、生产开发设施、发展策划、经营管理咨询、资金渠道、财税咨询、人才培训、项目开发、优惠政策、国际合作等综合服务;把高新技术成果孵化成熟,使之能够形成产品,促进科技人员和创业者成长,使之演变为科技企业家,把初创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一旦孵化的企业在创业中心度过了艰难的成果商品化阶段,就可以“毕业”,在高新区或其他地方使其由小到大,形成产业化规模。

六、特殊资本支持规律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资本作保障,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而言,仅有传统的资本和融资渠道还不行,需要一种特殊的资本,这种资本叫做风险资本或创业资本,即专业投资于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处于导入期和发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从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中试与小批量生产、工程设计、生产、市场营销直到扩散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经过初创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各个阶段。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同阶段,风险和收益是不对称的,在研究开发、中试与小批量生产阶段,即产业化初期,所面临的技术、市场、财务风险非常高,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投资失败,就是“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如果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旦成功并在股票市场上市,其投资回报高得足以补偿投资失败项目的损失,并且还绰绰有余,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些特征在传统产业就不具备。然而,对于以稳定收益和安全为原则的银行借贷资金来说,不可能提供这样的资金,因为银行贷款的性质决定了它只是取得固定的收息收入并没有风险的收入,因而银行也不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处于初始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不可能在股票市场融资,因为这时的高新技术还没有多少经营业绩,即使在“二板市场”上市的资格也不具备。这些情况决定了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要有特殊的资本即风险资本的支持。风险资本的运作特点决定了它是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化初期资本要求的一种极其重要且特殊的形式。

七、要素快速流动规律

所谓要素快速流动规律,即指高新技术产为化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应具备“超流动性”特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聚集并组合起来,使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效率随时按照市场的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要素的快速流动包括:人员与各种机构的快速流动,资金与技术的快速流动,供应商、制造商、用户之间信息的快速流动,从产品构思到产品最终使用之间各环节的快速流动和传递等。

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及生产条件都不可能由企业内部全部完成,都是企业内部的生产与外部的市场和服务组成。由于高新技术本身发展非常迅速,高新技术产品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经常处于高度变动状态,因而一项高新技术成果不仅仅是需要转化成产品形成产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具备快速转化的能力,否则,将因产业化过程的迟缓而使一项本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失去市场价值,这样带来的损失将比不进行转化还要大。而要实现高新技术的迅速产业化,仅仅具备充足的生产要素还不够,各种生产要素快速流动的能力就更重要、更关键,它可以大大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周期,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为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学之间,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形成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体系非常重要,这样能确保信息的高效畅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密切合作,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关系,不仅是确保知识、技术、信息快速流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越来越重视产学研的合作、企业间的联盟。

八、立体整合规律

所谓立体整合规律,即指高新技术产业化同一阶段所需的生产要素及其技术创新、设计制造、组织管理相互协调、优化配置,不同阶段应有机连接、上下贯通,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网络化整体。

高新技术产业化常常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重点有所区别。然而,无论高新技术产业化处于何种阶段,在同一阶段必须实现有关要素的最佳整合,否则,因某一要素存在的“瓶颈”制约很可能使产业化进程受阻,或者使产业化的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不同产业化阶段又必须有机联接、上下贯通,否则,因某一阶段的垄断也会使产业化进程受阻。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只有实现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网络化整合,才能使产业化过程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收益最大。

从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同阶段的整合来看,有串行整合、交叉整合和并行整合三种。串行整合即指创新构思的形成、实验原型开发、工程原型开发、小批量试制、商业规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这些阶段依次完成,上游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被顺利移交给下游阶段。交叉整合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工作还未完成时就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也可采取吸收一定的下阶段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上阶段工作的方式,从而使在不同阶段的工作和人员有一定交叉。并行整合是指多职能部门一开始就一起运行、共同参与、协同作业,是一个各阶段互动的过程,不仅相邻的阶段之间有交叉、不相邻的阶段之间也尽可能交叉,强调上下游的沟通和联系,强调尽可能早地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因此,从这三种整合方式来看,并行整合最能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周期并有效地降低产业化成本,是当今创新阶段整合的趋势。

从同一阶段的整合来看,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因为管理的功能就是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不仅使各个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其效能,而且使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功能最大化。在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中,企业家的管理水平是关键,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因此,充分调动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作用和形成高校、弹性的管理体制对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至关重要。

九、区域产业集群规律

所谓区域产业集群规律,即指关联性很强的企业,供应商、大学、研究机构、中介组织和顾客等通过一个附加值生产链在一个区域相互联系形成了网络。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产业集群为什么有助于产生竞争优势呢?主要是:(1)同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快速物色招聘到符合自己意图的员工,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产业化链条中的每个企业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生产等。这些使群聚区内的企业能以更高的生产率或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有利于其获得相对于群聚区域以外的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2)产业在区域上的集聚能够使企业的名声很快在群内传出,从而使风险投资者容易发现市场机会,企业因创业资本的支持而迅速成长;(3)区域内的企业集聚促进了干中学、用中学以及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使得不同的创意在交流中产生新的火花,这些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4)产业集群带来了大量竞争对手,加剧了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造产品和服务,同时使企业获得了增加产业需求、共同分担市场开发成本、推进技术标准化等益处,这些使企业获得了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高创新性、高风险性特点决定了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是一个重要规律,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科技园区的实质主要也是通过提供局部优化的环境,促使高新技术产业化各相关主体在空间上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机会和生产效率。

十、高新技术单元规律

所谓高新技术单元规律,即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同领域存在技术单元大小的不同。按“单元技术”(企业技术单元=产品所需技术-购进零售件所包含的技术)对高新技术加以分类,则可分为大单元、中单元和小单元高新技术。大单元高新技术的特点是技术复杂程度很高,大部分零部件及相关技术不可能直接从市场上购买,需要自己设计生产,所要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很大,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小单元高新技术的特点是:技术复杂程度较低,所需的零部件和相关技术基本上可以从市场直购购买,投入相对较少;中单元高新技术的技术复杂度、投入、战略地位则介于大单元与小单元高新技术之间。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仔细分析这种作用,就会发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不同领域,政府支持和介入的程度及其方式具有明显差异。对于有些技术复杂程度高、投入大、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高新技术领域,例如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国家的支持和介入不仅包括创造外部环境和制定优惠政策等间接支持手段,还包括制订专项发展计划、直接投入、组织产学研联盟和企业间联盟、实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政府采购等更加直接,更有强度的方式加以控制、协调、指导和扶持,通过政府的力量调动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实现集中突破。不同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介入的程度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的不同领域存在技术单元的大小不同。大单元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直接介入的程度高;小单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政府介入的程度低;中单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介入的程度则在大单元与小单元高新技术之间,它们之间呈明显的正比关系。

十一、风险与收益呈反比例规律

所谓风险收益呈反比例规律,即指高新技术产业化在不同阶段,风险与收益的对应关系相反,在产业化初期,是高风险对应着低收益甚至无收益,随着产业化向前推进,则是低风险对应着高收益。

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风险。高新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被市场所接受的商品面临着许多技术不确定性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事先无法估量,加之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很短、替代很快,往往是在成果转化初期认为该项目技术是最先进的,但就因某些因素的制约导致转化的速度过慢,从而使潜心转化的成果转眼间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二是市场风险。任何产品都有市场风险,但高新技术的市场风险很难事先估计到,风险具有不可控性,这是因为转化的高新技术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接受的时间,没有同类产品可资借鉴,即使可以事先通过某种调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动机,但等企业按这种动机提供相应的产品时,说不定消费者的偏好又已改变。一般产品是消费者引导企业生产,消费者在相当程度上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而高新技术产品则不同,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在引导消费者。三是经营管理风险。由于高新技术成果知识密集度很高,在产业化过程中就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若不能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营管理特点建立有效的制度,则产业化夭折的可能性较大。这种管理风险包括资金不足、回收期过长、管理乏力、人才流失、管理转型失败等风险。由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高风险性,使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失败率很高。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高收益并不是说整个过程都存在高收益,事实上,只有真正产业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产品才是高收益,而在产业化的初期即转化阶段,基本上是高风险,收益微乎其微,甚至只有投入没有收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各阶段的收益并不平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成功的高收益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垄断利润。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成功意味着企业可以享受一段时间的垄断利润,特别是率先使自己的产品被市场接纳为行业标准后,就意味着该产品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其他厂商的产品一律与该产品兼容,因而该高新技术产品将处于市场主导和垄断地位。(2)政府扶持额外收益。由高新技术具有高战略性和渗透性特点所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都能得到政府的信贷担保、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这些支持无疑会使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一个额外利润。(3)产品技术含量高所带来的收益。一般地说,产品技术含量越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就越大,收益就越高。产品技术含量与收益成正比。高新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技术,在转化过程中无不体现着高智能的劳动,因而凝结在产品中的价值具有高智能、高价值特点,这种高价值必然使高新技术产品的收益大大高于传统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表明:我们通常说收益率的大小与投资风险成正比,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大,收益率也高,这是从总体上看,从投资多个高新技术项目来说的。投资多个项目,如果其他项目都失败,只要有一个项目成功,就可以从总体上获得高效率;而如果仅投资一个项目,则可能只有风险而没有任何收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收益的这种特性与传统产业有着根本不同。传统产业、传统企业因市场、规模等因素的作用,其投资收益率也会产生明显变化,但一般不会出现某一阶段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而另一阶段收益异常高的状况。

政府介入与支持的程度与高新技术单元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必须针对高新技术不同领域技术单元的特点,确立政府支持的力度及方式,不能笼统地说所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政府都不要直接介入,对于大单元的高新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制定针对强的专项支持计划和相应政策非常重要,例如在我国制定专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计划就很重要。

标签:;  ;  ;  ;  ;  

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规律研究_管理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