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联交所、结算公司拟合并香港各界认为此举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香港论文,此举论文,联交所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特稿
为使香港能面对全球其他证券市场的挑战,提高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3日在财政预算案中, 公布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进一步深化证券及期货市场的改革,将香港联合交易所及期货交易所及结算公司合并后,再股份化,并订出今年九月底为两家交易所达成合并协议的最后期限,合并后的新公司可以在明年九月底前在港上市。
香港特区政府在同一时间会展开所需的立法工作程序,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最迟在明年三月底前进行立法工作,而在完成立法工作后,有关改革会落实及新公司架构也随之生效。
联交所和期交所稍后会聘请财务顾问,就合并和估值等事宜提供意见。3日高盛、 美林及摩根士丹利添惠均自荐出任联交所或期交所的财务顾问。
争取国际领先地位,改革漏弊,势在必行
曾荫权表示,虽然目前的市场架构在过去十年一直有效地服务香港,但随科技进步及国际金融市场迈向全球化,投资者日趋成熟,香港金融市场正面对新的挑战,旧有架构已成为香港提升竞争力的绊脚石,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间的竞争程度,已令香港达至有危机感地步。曾荫权说,政府坚决相信这项改革符合香港的整体利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策略性和竞争地位,因此,政府订下今年九月底为达成股份订价和分配协议的最后期限,在这日期前,有关改革必须获得两家交易所3/4的会员通过。
消息人士说,香港特区政府早有意改革交易所的管治架构,加上去年八月的金融风暴显露了监管架构的漏洞,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政府于是提出这项改革。联交所年前已完成顾问报告,提出两个交易所合并的建议,但之后不了了之。
证监会、联交所、期交所及结算公司3日均表示支持有关改革, 证监会指出早于香港特区政府制订有关改革建议时已提供意见。联交所主席利汉钊表示,该所会在本周内委任财务顾问,相信可以在期限前完成估值,而结算公司亦已要求管理层就改革建议详细研究,至于一向较抗拒合并的期交所,3日亦作出支持的回应。 期交所行政总裁乔伟能强调,他理解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合并是要令两个交易所变成可以赚钱的业务,以及重整监管架构,并非要把期交所的控制权由日益坐大的外资会员手上夺回来。
对于政府将两家交易所合并,证券经纪业协会发表声明,说会以开放态度积极研究,但具体细节须审慎制订。协会主席李佐雄说,如果改革能达到改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风险管理及提高经营成本效益等预期目标,当然值得深入探讨,由于合并对现有交易所、结算公司及经营者等不同机构皆带来深远影响,而经纪最关注的是,将来会否增加投资者交易成本,以及如何评估会员专营权的价值。
涉及利益划分,牵涉面大,证券界料改革障碍重重
因为牵涉到现有两个交易所的会员利益,证券界预期这个大改革障碍重重,财经事务局局长黎高颖怡表示,政府非常有决心要让两间交易所合并,希望是由两会自行合并,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也指两间交易所会紧密联系。曾荫权强调,香港特区政府没有低估这些改革的困难程度,但确信改革并非不可为,因此,如果这些改革未能获得推行及在预订时间落实,政府将采取其他步骤,以达到改革的基本目标。
不过,即使建议不获通过,香港特区政府亦留有两手准备,事实上,英国当年推行交易所合并计划,并未考虑有关交易所的态度,便将计划提交国会通过,他说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心已毋庸置疑,只是不愿以“粗暴”的字眼表达意愿,予三家机构下台阶。
香港特区政府建议以商业机构形式上市,交易权与所有权分家
香港特区政府建议中合并后交易所的所有权及交易权分家,任何人士只要符合规管及交付所需的费用便可在交易所内买卖。新公司将获准以牟利的方式经营。
政府敦促两交易所合并后以商业机构形式上市,以助提高整个金融市场效率,降低市场运作成本,并同时纠正两所目前由会员把持会务,致使会员与市场出现利益冲突,以及市场监管者与经营者角色混淆。两家交易所及三家结算所原有的董事局、原联交所理事会和期交所董事会都会取消。换言之,经纪会员自我监管、会员俱乐部的年代会告一段落。
至于新公司的管理架构如何转变,员工的未来出路如何,香港特区政府消息人士说现在还没有具体计划,但会在未来七个月内决定。新公司的董事局成员除了市场使用者、投资者、有关的专业人士和独立股东,香港特区政府也会委任董事加入董事局。财经事务局局长黎高颖怡说,首届董事局会有逾五成的成员由政府委任。
另外,为了保障大众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个别人士操控新公司的股权,香港特区政府会设定个别投资者的持股上限。现在新加坡及澳大利亚的限制是5%,香港的限制可能是1—2%。
会籍换股份经纪有损失,经纪牌价远高于资产净值,不易达共识
现在联交所和期交所的股权都由经纪会员持有,香港特区政府要合并两家交易所,就先要解决股权重组问题。但期交所的资产净值较联交所高,现有股权数目又较少,合并后期交所现有股东能否换回“应得”的利益顿成疑问。
联合交易所主席利汉钊认为,合并的最大障碍是来自如何厘订会籍的价值,以及如何以此换取新成立公司的股权。合并联交所及期交所,并将经纪的会籍股份化,如果要获得经纪支持,计算利益的工作必须顺得两所经纪心意。联交所与期交所在计算权益的方法上已有摩擦。
一些联交所会员估算,以联交所公布截至去年底止半年业绩计算,每名会员将可换取近150万元的新公司股份,但已较现时约400万元的经纪牌有大幅折让,更遑论最高峰时期的1000万元。
有资深市场人士指出,交易所合并的计划由联交所多年来处心积虑向政府推荐,加上联交所的会员人数及资产总值方面均占优,客观形势上大有联交所强势兼并期交所之势。预期联交所与期交所在计算合并后新公司的利益分配上,必有一番激烈争议。
联交所主席利汉钊认同两个交易所在股份化的换股行动中,要就股权分配达致共识并不容易,但表示如两所在此问题上出现分歧,政府会协助仲裁解决。财经事务局首席助理局长陈秉强指出,政府会另行委任财务顾问参与联交所与期交所的股权分配洽谈过程,一定程度上负起仲裁的角色。他说即使两所最终无法在限期前达成共识,政府便会采取另外的步骤,但不愿说明是否以立法强制进行。
曾荫权表示,要落实建议,两家交易所需踏出关键一步,在七个月内定出“股份化”及合并的安排。
合并将促使监管架构更明确,管治更规范,职能更清淅
现时所有上市公司都须接受联交所监管,为了避免自我监管所产生的潜在利益冲突,新公司上市后,须接受证监会的独立监督。同时,为了配合两个交易所的改变,证监会的权责也会检讨,证监会除了要厘订更清晰的监管目标,也会加强其监管和调查权力。
交易所合并后市场监管机制料有重大转变。政府将与证监会重新讨论总结证监会与联交所在监管职能方面的划分,消除由自我监管产生的潜在利益冲突,提高效率及减轻市场参与者的不必要监管负担。一般相信交易所会保留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但监察会员工作则交由证监会负责。
由于新公司为联交所的控股公司,若由联交所监管,有角色上利益冲突,有需要接受由证监会制订的独立监督安排的约束。作为市场监管机构,证监会将根据新的市场架构,检讨现时授予两家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如何与新公司重新划分,新安排对证监会有利。
改革中有多项重要的构想,值得注意是将交易所的所有权与交易权分开,据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解释,目前两家交易所的会员如果不放弃其交易权,便无法套现其持有交易所股份的价值,分开所有权及交易权,可为会员提供财务上的弹性。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3日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说时表示, 当前要务是合并结算系统,从而提高本地金融市场的效率,并改善其整体风险管理制度,他会委任证监会主席沈联涛,领导新设立的金融基础设施督导委员会,在六个月内提出具体行动方案及时间表。
在加强市场规管方面,香港特区政府计划成立具独立性质的市场失当行为审裁处,形式与现时内幕交易审裁处相同,只不过将处理市场违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集中有关规管的资源,现时的内幕交易审裁处将被新的审裁处取代。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引入更多中介人士,加入新公司的管治架构,基于新公司继续拥有独家专营权,其管治架构必须确保公众利益获得保障,除了新公司的股东利益外,其董事局应包括市场使用者、投资者有关的专业人士及独立董事,香港特区政府会委任董事进入新公司董事局,保留对新公司作出一定程度的监察,董事局会负责制订营运政策及重要决策,新公司将限制持股量,防止任何人士取得控制性持股。
一名经纪会员还认为,今次香港特区政府事在必行,主要目的是监管权统一,避免重演去年八月“官鳄大战”时各监管机构各自为政的情况,合并也可统一监管权。
证监会主席沈联涛表示,相信在落实有关改革后,香港市场的基础架构将处于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