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循环经济论文,理论论文,物流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阐述与物流产业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生态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循环经济理论,要求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经济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注: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4。)。
循环经济理论是建立在系统论和生态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上,倡导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地球这一个家园,全球经济、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因此现在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循环经济都是以地球作为一个大的的生态系统来讨论,将自然 (资源)、社会、经济等于系统都纳入到该生态系统。本文考虑到人力(智力)资源在循环经济、知识经济中的创造性作用,故单独将人力资源建设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见图1。
图1 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示意图
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人类攫取大自然的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人类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争取达到全部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地球这个大系统达到生态平衡。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自然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经济从集约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是伴随着人类早期的经济流通活动而产生的,物流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是由二战期间军事后勤活动促进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物流与经营、生产紧密联系,物流已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支柱之一。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存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纵观物流的发展简史,可以看出物流的产生符合企业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企业最初经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是自然资源成本领域,第二是人力效率领域。随着在这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企业获取利润越来越困难,而物流领域的利润潜力就被发现挖掘出来。按时间序列,物流被排为“第三利润源”(注: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4。)。
经济发展促进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现代物流改变了传统物流各环节分散单一经营,用供应链思想将传统物流系统化、集成化,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同时现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形成物流设施网络和服务信息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效率。现代物流通过仓储、运输、配送等全面综合管理,使整个物流过程时间缩短、成本降低,对企业运营管理更为重要。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各国致力发展的黄金产业。同时,现代物流的概念已不仅是经济界所谓的物流产业,而更多的地涉及到社会界物流,社会界物流包括政府性物流宏观规划以及军事物流、救济物流等非营利物流类型。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内涵也进一步扩大。现代物流不止是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还是社会良性发展所需物资的配送保障基础。
因此,无论是从物流产业发展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发展对物流依赖角度出发,我们都需要用循环经济理论进一步指导现代物流产业,使其可持续发展。本文所指的物流产业主要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包括生产、流通企业中物流部门开展的物流作业。
二、分析物流产业与循环经济二者的关系
(一)物流活动蕴含了部分循环经济理论
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它的主体是非生产性的,是服务性的。在图1中的经济子系统中,物流业是为生产企业和流通商业服务的。物流贯穿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供应,到生产工艺过程,再到产成品的销售,依次伴随着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同时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物流产业的活动保证了经济子系统的运转。
同时随着“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绿色物流理论提出和实践,物流在资源的循环利用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产生大量的边角余料,同时产品的搬运和包装过程存在可资回收利用器具,这些物品、资源的回收就是回收物流活动。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这些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不仅没有再资利用的价值,还会污染环境,开展废弃物流活动虽然不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带来的社会效益很大。
物流活动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又是社会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调节了区域物质的产、供、销平衡,公路、铁路连接了城乡,航空线、远洋线连接了全球。因此物流系统被认为是国家(区域)的动脉,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
图2 生产企业循环经济系统
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经济子系统由各种行业的具体企业组成,每个企业正常运作都需要物流活动的支撑。本文以一个生产企业为例,建立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系统,见图2。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涵盖的物流活动包括原材料、燃料采购来获得资源,生产物资库存,消费环节的配送以及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活动使资源再生,如图中虚线所示。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还表现在物流网络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匹配。经济区域一般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同时结合地理流域来划分,例如我国的长江、珠江三角洲流域、环渤海湾经济区等经济区域。不管是以行政划分还是流域划分,都需要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来支撑区域内行业和商业的运转。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产业链,要求产业链中的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产业链中各层次产业高关联性要求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转移,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三)循环经济指导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从原料采购、库存,到成品配送销售,再到废弃物资回收,物流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使物的流动最有效益、最为适当,从而使企业获利,使顾客满意,可以说物流是所有生产、工业运行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在实际生产中实现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这就需要做到资源的减量化与减少废物排放与污染环境。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无用物质产生量的同时,需要提高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的比例;同时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包装等活动,在能源消耗上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能。上述这些要求和措施都是绿色物流的要义,用循环经济指导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强调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绿色物流伴随资源循环经济整个过程,绿色物流实施的力度将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三、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循环经济实践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企业层面上的小循环,区域层面上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上的大循环;三个层面从企业、行业到国家,从微观到宏观有序衔接(注:赵英民.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生态城市.http://www. zjep.gov.cn。)。本文认为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新物流体系。该体系能够按照生态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联结在一起,整合生产、流通企业和产业间的物流活动;该体系建立在若干相关产业之上的,是在区域层面上的构建。其次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体系内化到企业内部,就是要求每个具体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绿色物流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单位产品生产、运输、包装的物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在国家政府层面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奠基物流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即制定相关法律,发展高科技和加快物流人力资源的建设,保障资源的社会大循环。
(一)在区域经济范畴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体系
1.现有的物流体系。我国现有的物流体系大多是正向物流体系,同时理论界存在逆向物流概念。正向物流是指从供应商到生产商、流通商、消费者的一系列物的流动;逆向物流是一种包括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逆向物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上游流通商、生产商;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注:贾小枚.逆向物流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正向物流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产品的配送销售,而逆向物流属于绿色物流范畴,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创造社会效益。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时,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畅通,主要考虑的是建立正向物流体系,产品通过流通环节到达顾客手中后,就基本上离开了企业的物流体系。虽然逆向物流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其运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践和应用。
图3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体系
2.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体系。循环经济提倡的资源循环的“3R”原则,即资源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生产的再使用(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 (Recycle)(注: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4。)。逆向物流涉及产品的退回和废品的回收再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3R”理论,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新系统,既能保障生产、流通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本文建立的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体系,通过资源和消费者环节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物流闭合系统,如图3所示。
图3中资源通过供应商到达制造商转变为产品,产品通过流通商(批发商、零售商)到达消费者手中,完成资源的消耗,这个过程是传统的正向物流活动,正向物流要求做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以下几个过程属于逆向物流活动。不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包括次品)通过流通商再回到制造商手里,这个过程是逆向物流的产品退货活动;产品通过消费者使用后作为废品被回收,有修复价值的废品可通过修复重新回到流通环节,修复不能使用的进入分解环节,同时没有修复价值的废品可直接进入分解环节;在分解环节,可将废品中可资利用零部件拆下送往制造商,重新利用,同时分解出有用物资还原以资源的形式提供给供应商实现资源再循环,无用的物资进行焚烧或掩埋,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回收、分解环节是逆向物流的废品回收活动。
3.新物流体系与现有物流体系的区别。本文建立的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新物流体系与我国现有的物流体系相比,有两个主要区别。其一是建立体系的出发点不同。本文建立的新体系是从资源角度出发,联结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形成有机物流过程,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现有的物流体系建立是从生产角度出发,用正向物流一系列活动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其二是建立体系的层面不同,新物流体系是在区域循环经济层面上建立的,该体系链接若干产业供应链,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资源生产企业、商品生产企业、商品流通商业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物资(资源、零部件、产品)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现有的正向物流体系是建立在具体企业层面之上的,整合的只是本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
(二)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减少资源消耗、生产污染,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层面上,需要在具体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和实施绿色物流技术。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宗旨,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追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生存和发展(注:张则强.面向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绿色物流[J].起重运输机械,2003,(9)。)。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管理注意资源的循环。循环经济强调的是流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而绿色物流则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在进行管理流程优化时需要考虑物流因素,即在企业内部表现为生产物流的合理化,在企业间表现为供应链的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生产物流的合理化要求企业内部管理时,通过工艺流程优化,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资源;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产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下,用尽可能长的时间而不废弃;在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排放。企业间物流合理化要求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协调整合,将逆向物流也整合到物流供应链中,做好产品退回物流和废品回收物流活动,到到产业间产品、半成品(零部件)、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是树立绿色物流一体化的思想。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要求积极搜集、分析、整理绿色信息,开展各项绿色物流作业,建立一个涵盖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的资源循环物流系统,追求和实现产业链的共同经济效益化和社会效益化。
2.开展各项物流绿色作业。绿色物流作业应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建立数学优化模型,配合信息系统,达到各项活动清洁生产、物资再使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具体表现在在运输环节,做到减少运输数量、缩短运输距离、避免交叉迂回运输等浪费,提高运输效率;选择共同配送绿色运输策略,实施多式联运,提高“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率;提倡电气化铁路、悬浮列车运输,减少环境污染。在仓储环节大力发展立体仓库技术,提高仓库库容利用率;使用自动导引小车和电瓶叉车,清洁生产。在装卸搬运环节,增加托盘、集装箱、集装带的使用,提高物品的活性,减少装卸搬运次数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做好粉状物资的封闭输送,减少货损。在包装环节,采用循环使用的包装容器和器皿;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多使用简易包装和外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小件包装和内包装。在流通加工环节,对流通对象进行集中下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将边角废料回收利用,节省资源的消耗。企业供应、生产、销售的分散化和市场环境的瞬息变化,都要求企业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现在发展绿色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采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通讯设备,包括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技术(DM)、条码 (BC)、射频技术(RF)、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POS)、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现代物流强调一体化,要求各项物流作业的整体配套,如物流节点的装卸搬运、仓储、包装能力与运输能力的配套;节点的货物疏导能力与运输能力的配套;清关、检疫、港务等业务能力与运输能力的配套。物流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设备、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立企业绿色物流指标。企业需建立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定量控制各项物流活动。企业绿色物流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协调企业物流活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国内外不少文献已经提出这些绿色指标,如表现经营效益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表现环境效益的“三废”排放量、能源利用率、包装可回收性、员工环保意识等(注:张冬.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4,(9)。)。这些指标可由企业、行业自愿确定,也可能是国家环保总局强制要求。
4.发展、使用绿色装备。绿色装备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基础,绿色物流装备是指能节省资源、不污染环境、循环使用的装备。绿色装备的功能除了提高设备的功率和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外,还体现在对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的调度、使用和维护方面。物流产业倡导和发展的绿色装备目前主要有模压托盘、厢式货车、电瓶叉车等。模压托盘利用废刨花、木屑、树枝、碎木块、竹片等混合压制而成,不仅价廉环保,承托力强,易堆垛运输,而且不用熏蒸,出口时免检疫签证,是环保型托盘。厢式货车具备全封闭的厢式车身和便于装卸作业的车门,可以做到防雨、防尘、安全卫生,同时可以与叉车无缝衔接配合。电瓶叉车清洁环保,但是由于功率低于柴油叉车、废旧蓄电池处理困难,目前仅适合对环境洁净度有较高要求的医药、食品等物流中心。绿色装备现在更多的是代表绿色的理念和支撑绿色理念的技术,但是随着循环经济发展,绿色装备必然会成为物流产业运营的必需的通行证。
(三)政府创造物流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1.宏观方面做好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工作。由于物流概念引入国内时间较短以及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约束,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行业分别由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内贸局、工商总局、外经贸部、信息产业部以及军队后勤系统等进行单项管理或交叉管理。物流管理的分散化,造成物流信息的阻隔、物流设施设备的不均衡发展以及缺乏统一的物流产业标准。为此,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总体方面指导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例如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产业数据统计,建立国家级的物流信息网络;均衡发展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线路与设施,形成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制定物流管理标准、服务标准、设施设备标准及绿色物流标准。政府宏观物流方面的作为除了协调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平衡性外,还要注意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接轨。
2.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物流的奖罚政策。循环经济、绿色物流都需要企业长期、自觉地做到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有文献(注:贾小枚.逆向物流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逆向物流的博弈模型,提出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积极发展逆向物流。因此,作为国家管理机构的政府必须发挥强制作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本文认为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使企业理性对待绿色物流;其次政府对发展绿色物流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处理逆向物流不力的企业给以处罚,依靠奖罚政策促进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要依靠舆论宣传培养全民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在全民的参与下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3.加快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循环经济中自然资源循环的实现要靠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潜能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与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相耦合,将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无穷的动力(注: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4。)。同样,绿色物流的发展和实施也需要具备循环经济理论的人才,因此在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建设方面,更要注重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物流管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掌握绿色物流技术,如材料技术、包装技术、数学优化技术等。同时物流人才教育还需要产、学、研结合,针对企业、行业出现的具体绿色物流技术问题,能够及时攻关解决。
标签:物流产业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绿色物流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运输包装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