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使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7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入组研究资料,以双盲法将样本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对照组对比更具优势,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预防性护理使用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获得确切效果。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文阐述了将预防性护理使用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70例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双盲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7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收入患者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处于47至73岁间,中位年龄(58.54±4.35)岁;实验组收入患者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处于46至74岁间,中位年龄(58.92±4.32)岁。比对两组患者涉及的基础数据,P>0.05,数据指标无统计学分析意义。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使用于对照组,予以患者入院宣传教育、病房通风消毒处理、药物干预等护理。将预防性护理使用于实验组,(1)运动的预见性护理,完成手术之后辅助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对患肢除伤口外位置进行按摩,确保静脉中血液有效回流;恢复之后如条件允许下可让患者适当进行活动,如不费力且简单的活动,防止患者长时间卧床,产生不良并发症。(2)呼吸的预见性护理,医护人员详细患者阐述深呼吸的目的和步骤,为其建立良好深呼吸习惯,确保胸腔内显示出负压,确保血液有效回流。(3)心理的预见性护理,不论是何种手术模式,都可能影响患者心理情绪,为了尽早恢复患者身体健康,需要确保其及时对自身心理情绪进行调整。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尽可能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如及时耐心且热情的和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更多鼓励和交谈,倾听患者心声,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1.3 观察指标
关注计算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
参考SPSS19.0 计算软件包处理涉及的所有数据,以率(%)的形式和(均数±标准差)形式阐述临床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开展X2检验以及t检验,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对比两组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实验组的5.71%和对照组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2.85%对比更具优势,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2 计算对比两组骨创伤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
实验组相关数据和对照组骨创伤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对比更具优势,P<0.0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3 讨论
骨创伤之后需要较长治疗时间,并且患者长期卧床休息[1],下肢活动量比较少、滞留管损伤静脉、血流速度比较缓慢,且治疗中应用止血药,将血液高度凝结增加,进而导致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高,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容易产生下肢淤积性皮炎、慢性水肿性疼痛、局部溃疡等临床表现,延长住院时间,将患者生活品质降低,也可能诱发肺栓塞,进一步将病情加重[2]。临床上为了将疾病有效预防,促使尽早恢复患者健康,需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品质,因此予以预防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
本文计算结果表示,实验组骨创伤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对照组比较,P<0.05,数据指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预防性护理使用在骨创伤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晓琴.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1):101-102.
[2]雷晓丽.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6(2):250-250.
[3]周娜.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219-220.
论文作者:王凯 王琦 任黎歌 崔凯 崔忠华 王樱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创伤论文; 预防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速度论文; 《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