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国:不走寻常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走论文,寻常路论文,李洪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煤炭流通领域,提起泰德煤网及其掌舵者李洪国,几乎是无人不知。毕竟,在中国煤炭价值链以资源和产品为导向的大环境下,始终如一坚持“轻资产模式”的泰德煤网有些与众不同。“别人都愿意去做的事,我们也去做就没有价值了。我们愿意退而求其次,去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并且挑战相对较大的事。”李洪国如此诠释他的坚守,“在煤炭行业,愿意进行重资产投资建设的大有人在。”
8月1日,时值夏伏,大连却是清爽宜人。在2012(第三届)东亚煤炭交易会上,记者再次见到了李洪国。作为泰德煤网和东煤交易的董事长兼总裁,以及此次交易会的东道主,站在大会开幕式演讲台上致辞的他面对千余宾客侃侃而谈,言谈间挥洒激情,颇具煽动性和感染力。
没有样板也能成功
1999年,李洪国创办了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德煤网”);2010年又成功推出了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下称“东煤交易”),并始办首届东北亚煤炭交易会。自2006年起,泰德煤网正式定位为第三方煤炭流通服务商,开始走上战略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之路。无论是泰德煤网还是东煤交易,其理想和使命均是进一步推动煤炭交易的市场化,降低煤炭交易成本,让煤炭交易更高效、更便捷。
一方面,泰德煤网致力于成为创新的、以煤炭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能力的煤炭流通商,通过整合煤炭上、中、下游资源和网络,不断创新和优化“端到端”的煤炭供应链服务。去年,泰德煤网实现了1200万吨的煤炭交付量和60多亿元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的增幅超过80%。另一方面,东煤交易自挂牌成立两年多来,也在不断创新中迅速成长,陆续推出了煤炭商铺、超市、拍卖、招标、短长协等五种电子交易模式,平均日在线规模超过2500万吨,线上交易量逐日递增。原计划今年达到500家会员企业,仅在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590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将突破1000家。
有一种说法称“样板是成功之母”,但李洪国却证实了没有样板的成功也是存在的。“泰德模式在国内外煤炭产业链上都找不到样板。”李洪国介绍说,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巨大的煤炭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多对多”的市场环境和业态也是中国独有的。“模式复制确实是一种创业的捷径,但在国外找不到原型并不可怕,”他同时指出,“未来一定有一些新的模式是在中国产生的,是在国外是找不到原型的,这也是中国经济进步的一个特征。”
在长期以资源占有为主要竞争力的煤炭领域,泰德煤网始终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理想,这需要怎样的信念支撑?“泰德煤网是一个为理想而生的企业。”与李洪国交谈,记者常常感动于他坚守理想的那份执着。他总结说,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断接受挫折的能力。“只有远大的理想才能够支撑不断创新的行动,当理想逐步强大并足以支撑我的创新行动的时候,自然会认为资源的获取和占有反而不足以支撑理想,因为有形的都是有局限的。”因此,他希望寻找和构建一种没有局限的新能力和发展空间,而它只能存在于虚拟空间。于是,泰德模式应运而生。
泰德模式的理想构建于市场化的环境,而理想在现实中碰壁的情况总是很难避免。泰德模式也一度与现实中的煤炭市场化程度表现出不适应,“这时候往往会纠结,而纠结的时候还是要尊重现实、顺势而为,正是因为尊重现实才能不断的去构建理想,如果不断在现实中跌倒或爬不起来,还谈什么理想呢?”
在李洪国看来,“理想和现实本身是对立统一的,像一对孪生兄弟,坚守理想并不意味着置现实于不顾,理想的激情和执行的保守是相互结合的。”2011年4月,泰德煤网成立全资子公司大连泰德煤炭贸易有限公司,来开展煤炭贸易的业务,实际上就可视为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即在卖方市场行情下,只能局部坚守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好在随着经济形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煤炭市场化程度正逐渐提升,“在几年前煤炭供应链管理还只是个理想,放到今天就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了。现在泰德煤网的纠结就少了,可以说真正站到了一个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通道上。”怀揣远大理想,李洪国从不乏信心与耐心。
创新是首要生产力
多年来,李洪国始终秉持“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一心一意的从事一项事业”的创业格言,坚持走创新发展的路子,创新不仅是泰德煤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可以说是它的立足之本。用李洪国的话说,在中国煤炭价值链上,泰德煤网既不占有上游资源和煤炭,也不占有中游港口和运力,同时也不占有下游市场和需求,天生是个“一无所有”的企业,凭什么去参与极具有挑战的市场竞争呢?答案惟有创造与创新。
无论是泰德煤网的“N+1运营模式”及其今年确立的“4个1”盈利模式,还是东煤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信息产品和今年发布的“电子社区”等,相对传统产业链来说都是“无中生有”的创新,都充当着“先吃螃蟹”的表率作用。其中,“电子社区”是东煤交易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基于传统的煤炭行业商务发展需求,促进煤炭行业内人群间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煤炭行业特色的“熟人社区”,可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手机终端。
在过去一年里,泰德煤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信息流管理为核心,持续建设和优化采购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流管理能力,并通过这四项管理的优化来降低四方面成本,创造出四种利润源,使泰德煤网逐步建设成独特创新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东煤交易则将煤炭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企业均定位为自己的客户,经过一年多来的创新和颠覆,正在形成以煤炭现货电子交易为核心,以信息产品、电子社区、供应链金融和物流为综合服务的国际化创新煤炭电子商务平台。
创新是要付出代价的,创新者在相对传统的行业通常会被视为搅局者,但泰德煤网却并非如此。“我们做的是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创造新的需求,希望以一种新的价值产品和服务为市场提供新的应用空间,而非替代传统。”为此,李洪国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我们是做各种各样的蛋糕送给大家吃,而不是取代传统的粮食。”
“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转型升级,行业规模要增大,我们并不妨碍和改变传统,只是在传统中加入新的价值和新的角色。”李洪国说,泰德煤网在成长中不乏质疑之声,但却从未被排斥。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无限合作的理念,是不主张竞争的。“所以泰德文化里没有竞争,实质上是回避同质化竞争。”更何况在市场蓝海中可以更好的构建企业理想,为此泰德煤网选择了在虚拟空间里构建新的能力和新的价值,逐步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创新需要激情,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李洪国认为,首先需要不断构建远大的理想,其次是建立和培养出适合创新、鼓励创新的生态与文化。“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身上的创新能力都是不可持续的,而员工则是可以新陈代谢、不断成长的,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的创新行动才是一个企业创新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对此,他的具体做法是在今年特别设立了泰德创新社区,建立了泰德创新理事会,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一种类似于电视选秀的机制和模式,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与潜能,建设和培育鼓励个人创新的环境。
李洪国特别强调,创新没有捷径,是在不确定中的探索与行动,是反反复复的尝试与失败。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一个将企业理想构建在未来的企业,李洪国坦然应对一路上的质疑之声,“创新的过程一定是备受质疑的,创新企业的宿命就是生存在质疑的环境里。”然而,作为创新企业最为绝妙的是,某一天当质疑你的人认同你的时候,你已经走出很远,已经听不到他的掌声了。让旁观者从“看不懂”到“来不及”,这就是创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