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孟庆磊

探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孟庆磊

身份证号:12010419860723XXXX

摘要:木工程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大大推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时这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近年来,土木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

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材料方面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选择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达不到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中的辅助材料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但大多工程项目中的沙石骨料都不具备含水量,使得混凝土结构的相关建筑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因而,材料选择上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沙石骨料的含水量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施工的要求标准。

2、技术规范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很多企业为了达到目标结果,使用一些不标准的工艺技术,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

3、检测手段的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测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没有严格监督检测机制技术规范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全体现出来,从而建筑物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二、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5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凝土拆模技术。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4、混凝土养护技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7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 5天平均低于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三、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会的护理养护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2、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当倾倒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荡。混凝土的振荡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进行。在进行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50-100mm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 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

四、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成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加快了整个施工的速度,降低了施工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来进行施工技术的掌握,可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只有不断的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水平,才可以使施工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论文作者:孟庆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探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_孟庆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