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电网建设规模逐步扩增、社会用电量持续上涨的趋势下,加强线损管理是促进发展和创建节能型社会的关键举措。由于电力营销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线损居高不下,降低了电力营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线损的主要管理因素,探索电力营销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为电力营销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营销;线损管理;措施
线损指电能输送和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线损率就是线损电量在总供电量中的百分比。统计线损、定额线损、管理线损和理论线损等,是线损的不同类型。管理线损指电能在电网传输、使用过程中,由于计量、抄表、窃电及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
在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降低管理线损是电力经营的关键工作,只有加强线损管理与控制,降低管理线损,才能够防止电力营销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1、影响管理线损的主要因素
(1)抄表管理不到位会导致管理线损过高。电力营销部门由于未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在抄表中出现较大错误,同时估抄、漏抄等情况普遍存在,也会导致线损准确计算难以开展。
(2)计量设备运维不到位,计量失准。计量设备的精度不能够满足当下线损计算的要求,导致出现较大的误差,使得电能损耗增加,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困难。
(3)用电无功管理不到位,用电功率因数低,线路电压损失大,传输相同功率情况下电流增大导致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电量损失增大。
(4)线损基础档案错误多,诸如计量设备倍率错误,线变、户变关系不对应、计量设备更换后后未更新营销系统档案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线损管理遇到诸多阻碍。
(5)线损异常分析、处置管理不及时、不到位。当出现异常状况时,巡检人员没有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检修,导致线损问题的积累,从而在电力营销中造成较大的误差。
(6)线损管理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线损分析、处理不准确。
2、电力营销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内部管理
新增用电户及时建档抄表收费,避免供售电量不一致导致线损率大,或异常波动。在电力营销当中,新增、变更业务及时处理才能够为线损管理奠定基础;新增业务处理的时效同时影响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的提升。
2.2 加强电量抄收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抄表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定时抄表。对抄表流程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监督,防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其次,应该对抄表误差进行合理控制[3]。
(2)转变传统人工手动抄表,通过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抄表,减少人工抄表错误,从根本上杜绝估抄漏抄,减少供售电量跑冒滴漏。通过自动抄表提高抄表同期性,避免抄表不同期导致线损计算波动和异常,提高线损真实性。
(3)提升抄表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掌握智能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的应用方法与技巧,在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职业素养与责任精神,减少抄表的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提升计量管理水平
(1)合理选择电能计量装置选型和准确度等级等计量性能参数,提高电量计量准确性,保障计量装置的选择在计量技术特性、功能上能够满足计量、营业管理、线损管理需求。
(2)按周期开展计量设备轮换,避免老旧计量设备计量性能下降,计量电量差错或误差增大。计量装置的老化也是影响计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应该对市场中先进的计量装置进行引进,提升计量水平。
(3)加强计量运维,按周期开展现场检测,及时发现计量设备计量特性下降和功能损坏。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在检查中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防止出现形式化现象。此外,也可以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监测运行计量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处理故障和异常,避免供售电量漏计量。
(4)规范计量封印在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现场检验、用电检查过程使用管理,规范计量封印的领、用、封管理,有效防止窃电行为。使用带有FRID等先进技术封印,提高计量设备防窃电能力。
(5)提升计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打造高水平的计量队伍,为计量管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6)推广智能计量装置使用,提升计量的精度;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全面自动获取,为了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居民用户优先采用集中式计量的方式。
2.4 积极开展营业稽查及用电检查和加强法制宣传
(1)加大窃电、无表用电、黑户查处,违约用电电量补收。防止窃电和违章用电,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防窃电管理,利用电量比对、电量趋势分析,发现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或窃电行为。
(2)加强电力商品属性宣传,提高用电人守法意识;建立警企联动、多专业协同查处窃电行为机制,依法准确、快速进行现场取证,打击窃电违法行为。
(3)对于重点用电户应该加强现场营业用电检查,对于电力设备出现的异常状况应该进行上报,对于异常位置的检测和原因分析,应该由专业人员负责[4],避免窃电、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线损过高。
2.5 提高线损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1)理清线变、户变对应关系,实现分线、分台区线损基础数据常态化维护、线损自动统计、线损异常实时监测和闭环处理。
(2)通过电量自动采集、电量自动结算,提高电能计量抄表准确性、时效性,提高分线、分台区线损实时自动监测水平。
2.6 建立多专业协同线损分析机制
结合月度线损分析、抄表算费电能异常分析,分析和查找线损大或异常原因,并及时处理。多专业协同线损分析机制的建立,能够提升线损管理的效率,防止线损问题给电力企业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维护企业与用户的合法权益。
3、结语
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相结合方式加强线损管理,从多个角度对线损进行综合控制,促进线损的降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质量,维护用电户的合法权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党超亮.电力营销信息化下谈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1):125.
[2]黄娇萍.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25(10):204-205.
[3]谭石磊.浅谈电力营销管理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J].低碳世界,2018(10):174-175.
[4]郭俊梅.试论电力营销管理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142-143.
论文作者:黄惜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线损论文; 抄表论文; 电力论文; 电量论文; 电能论文; 异常论文; 窃电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