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茅萍 徐燕

茅萍 徐燕

苏北人民医院日间病房 225000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观察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同时两组均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ADL评分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乳腺癌化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1]。目前对此类患主要可采用静脉化疗治疗,但传统输液的穿刺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疼痛,且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血管等造成较大损伤[2]。而有研究显示[3],给予乳腺癌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可有效避免传统穿刺缺点。为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给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对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为(38.7±4.9)岁;病程为4-21个月,平均病程为(7.8±1.0)个月;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3例、改良根治术12例、全乳腺切除术4例;观察组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为(39.3±4.4)岁;病程为4-19个月,平均病程为(7.2±1.3)个月;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4例、改良根治术13例、全乳腺切除术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选择型号为4-5Fr型的中心静脉穿刺包,根据患者相应病情选取导管。穿刺点选择腋窝下2cm处,并在贵要静脉进针,导管插入至上腔静脉,导管长度为40-55cm,再使用无菌贴膜固定覆盖。观察组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采用型号为5-7Fr型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局麻后将静脉导管经皮穿刺,一端从锁骨下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导管长度为10-15cm,再钝性分离锁骨下皮下组织,建立起皮袋和皮下隧道。在锁骨下窝安装注射座后缝合。

1.2.2 护理方法 (1)输液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输液时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如果出现红肿或主诉疼痛等情况需立即暂停输液且告知医师,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在连接输液器导管时护理人员需注意尽可能减少空气流入,且需避免输液时发生液体滴空现象。(2)封管方法。在输液结束后需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封管,避免血液回流而造成导管堵塞现象。对长期闲置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需每月冲洗一次导管,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需每周更换敷贴并且用生理盐水脉压式冲管一次。当冲管剩余约0.5ml生理盐水时需将两手指固定静脉输液港,同时拔针与注射,以避免由反流所引发的导管堵塞现象。(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置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如发现很难进行回抽、冲洗等操作时需立即告知医师拔管,从而避免并发症发生。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导管堵塞现象,则需给予压力性冲管、灌注血栓溶解酶等方法。同时护理人员需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生。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置管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2)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χ±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L评分 观察组置管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前后ADL评分对比(`χ±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目前对乳腺癌患者运用静脉化疗是常用治疗措施,而采用有效静脉输液方式至关重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是主要置管方式[4]。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置管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其原因与此置管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无需换药且方便治疗相关。

在本研究中,在给予患者两种置管方式后均进行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与王虹[5]等研究结果相似。说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后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其原因主要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会留有部分导管暴露于体外,从而显著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全过程为皮下植入操作,所以不会出现导管外露现象,感染率较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因为其置管路线较长,所以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由静脉壁摩擦所致静脉炎的概率较高;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置管路线较短,并且颈内静脉血管较粗,所以在活动时不会发生导管移动情况,最终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研究中未给予患者抗凝药物预防,因此两组均出现静脉血栓患者。而对照组出现1例导管破裂患者的原因与导管固定不当相关。

综上所述,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郭彩霞,潘欢,肖琼,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02):251-253,261.

[2] 莫美珍,林称喜,钟华英,等.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19-20.

[3] 郭柳芳,莫绮珊,郭玉莲.2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脱管的原因分析与警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15):54-55.

[4] 李玲,费晓璐,袁新颜,等.浅谈由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常见问题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7):1063.

[5] 王虹,刘晓娟,冷育清,等.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5,26(21):3274-3276.

论文作者:茅萍 徐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乳腺癌化疗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茅萍 徐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