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献的标引模式和标引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模式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标引模式的确定
标引模式或引用次序,是指主题标引时为了表达一个复杂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词的组配次序,或称词序。使用不同的标引模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标题或叙词词串,形成不同的文献序列,将会直接影响标引的一致性和检索的效率。
百余年来,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克特(C.A.Cutter)、凯塞(J.O.Kaiser)、阮冈纳赞(Ranganathan)、柯茨(E.J.Cootes)等人对标引模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试图建立一个通用的标引模式(或称标准引用次序)。
我国学者自80年代初,开始对标引模式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一些进展,诸如张琪玉的“文献主题的构成因素及层次结构图”;刘湘生的“主题分面公式”等。后者已被写入国家标准(GB3862)《文献叙词标引规则》。其中规定主题词的组配次序为:①主体因素;②通用因素;③空间因素;④时间因素;⑤文献类型因素。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而且被广泛使用的基本标引模式。从这一“主题分面公式”的名称到内容,可以看出它显然受到阮冈纳赞分面分类思想的影响,接受了他的范畴划分(PMEST)和具体性递减次序。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概括性强,易于掌握。但是,其明显的缺点是划分过于粗略,实际工作中诸多主体因素无法确定次序。后来虽然将主体因素细分为研究对象、材料、方法、过程和条件,但划分仍嫌粗略,排序也不尽合理,难以满足标引工作的需要。
阮冈纳赞在拟定分类标引的总模式PMEST,即本体面、物质面、 动力面、空间面和时间面之后,又为每一个学科或惯用类分别制订了各不相同的分面公式,即各学科的标引模式,系统全面地解决分类标引中的组配次序问题。如今国家标准规定了文献主题标引总的标引模式,仍需我们研究确定各学科、各专业的标引模式。
为什么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呢?我们知道,选择与确定标引模式的基本要求是三条:一是符合用户检索的习惯;二是符合文献主题的层次结构;三是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因为不同学科或专业的用户接近主题的方式、检索的习惯往往不同,不同学科的文献结构往往也有差异。例如,对于搞临床医学的用户来说,医学文献的标引模式应当是:器官——疾病——治疗——药物或其他手段等。但是,对于研究中药学的用户来说,则应把中药、草药放在第一位,把疾病等放在后面。这种差异的的形成完全是因为不同学科或专业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目的(考虑不同的终极产品)。根据维克利(B.C.Vickery )提出的“目的性原则”,当然需要为它们分别建立不同的标引模式,采用不同的组配次序了。
即使在总的标引模式指导下拟定了各学科的标引模式,但是在实际标引工作中,仍需根据各学科不同类别文献的特点,分别确定不同的标引方法。后者也被称之为标引规则。
2 教育文献的主题因素及标引模式
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把他们培养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因此教育包括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形式、教育过程、教育设备、教育机构、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
教育文献是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科研开发等)的经验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育及教育科学的各种特性。教育文献主要回答下列问题:
(1)教育谁?(受教育者)
(2)教什么?(课程)
(3)怎样教?(教学理论和方法)
(4)谁来教?(教育者即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等)
(5)用什么教?(教育设施、教具、教材等)
(6)在哪里教?(教育机构、教育环境)
教育文献主要包括下列主题因素:
(1)学校。即教育机构,包括各种类型的学校,如幼儿园、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聋哑学校,电视大学等。
(2)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及教学法,诸如,教学技巧、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分组教学、微型教学、课堂作业、讨论法、复现法等。
(3)课程。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包括各种课程类型, 如核心课、选修课、短期课程、函授课程、研究生课程、实验课及各种课程科目,如政治课、外语课、体育课、人口教育课等。
(4)教材。即教科书,指教学用的书籍及参考资料, 如统编教材、自编教材、直观教材、视听教材等。
(5)教具及学校设施。教具指教学时用的模型、实物、图表等, 如教学模型、教学幻灯片、教学标本、教学玩具、视听教具等。学校设施,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语言实验室及体育场馆等。
(6)教育人员,即教职工、教育工作者,如校长、教师、 高级教师、教授、特级教师、教辅、督导员、班主任等。
(7)学生。如幼儿、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博士生、辍学生、 聋哑学生、单亲儿童、男生、女生、走读生、文盲等。
(8)空间和时间。空间指国家和地点,时间指时代和公元纪年。
(9)文献形式。如教师手册、教学指南、年鉴、名录、字典等。
因此,教育文献主题标引总的模式是:
对象(学校或学生)/课程/教学/教材/教具以及学校设施/教育人员/空间/时间/文献形式
除了学校教育以外,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还存在着宏观意义上的教育事业、教育形式、对教育的操作——教育管理和对教育的研究——教育学科。因此在教育文献中还存在下列主题因素:
(10)教育学科,指教育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
(11)教育事业,如教育结构、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正规化、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教育成果等。
(12)各级各类教育,如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扫盲教育等。
(13)教育管理包括宏观的教育法规、教育规则、教育体制、教育财政、教育行政以及学校管理,如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绩管理、后勤管理、教师管理、学校卫生、学生安全管理等。
3 各类教育文献的标引方法
现根据教育文献的分类,分述利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的基本方法。
3.1 有关教育理论及教育学派的文献
教育原理、教育理论的文献可直接用“G40 教育学”类对应的主题词和词串标引。教育学派在词表中大多有专指主题词。如无专有主题词,可用组配法标引。标引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文献时,必要时可用“B84心理学”及“C912”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3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等类对应的主题词和词串组配标引。例如:
▲人的素质与教育
分类标引:G40—012
主题款目:素质教育
▲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研究
分类标引:G40—06
主题款目:①实用主义教育
②杜威,J.(1859—1952)—教育思想
▲影响学习的动机过程的因素分析
分类标引:G442
主题款目:学习动机——因素分析(心理学)
3.2 有关教育学史、教育史及教育人物的文献
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的文献可用G40—09 对应的主题词或词串标引,并应根据文献内容、标引地区和时代。至于教育史文献,则可用“G529教育史”类对应的主题词或词串标引,并用表示地区或时代的主题词组配标引。凡词表中列有中国教育史古代术语的专门主题词,不得用现代术语主题词标引。例如:
▲胡适教育文选
分类标引:G40—092.5
主题款目:①教育思想——历史——中国——近代
②胡适——教育思想
③教育思想——胡适——文集
▲隋唐科举考试制度
分类标引:G529.4
主题款目:①科举考试——中国——隋唐时代
②教育史——中国——隋唐时代
教育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传记资料,如果是以记载教育人物的生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可以其姓名为主标题,以“K81 传记”类对应的传记资料文献类型主题词(如传记、生平事迹、年谱等)为副标题;如果是侧重其教育思想或教育事业、则应同时从人物和教育史(或教育史)的角度进行标引。例如:
▲陈鹤琴及其教育思想
分类标引:G40—092.5
主题款目:①陈鹤琴——生平事迹
②陈鹤琴——教育思想
③教育思想——历史——中国——近代
3.3 有关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文献
有关教学理论(含教育原则、教学过程、教学制度等)和方法的一般性文献,可用“G42教学理论”和G43电化教育’类对应的主题词标引。各级各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一般可用各级各类教育或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应主题词作为主标题,再用教学理论或方法的相应主题词以及其他主题因素作为副标题及次副标题,必要时可采用“G42教育理论”类对应的有关主题词。例如:
▲中学教育方法集锦
分类标引:G420
主题款目:中学——品德教育——教育方式
▲怎样编制教学录像
分类标引:G431
主题款目:录像——电化教学——制作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
分类标引:G642.0
主题款目: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管理
3.4 有关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文献
有关某一课程或某一课程的某种教学方法的文献,可用“G423课程论”、“G623.1/.8小学课程”、“G633.2/.96 中学课程”等类对应的有关主题词与各级各类教育或学校的相应主题词以及“G424教学法和教学组织”、“G622.4(初等教育)教学法和教学组织”、“G632.4(中等教育)教学法和教学组织”对应的有关主题词组配标引。一般可用各种课程及各级各类教育或各种学校作为主标题,用教学法作副标题,必要时再加上教材、教具、教育人员等作为后续副标题。例如:
▲小学语文课启发式教学探讨
分类标引:G623.2
主题款目:语文课——小学——启发式教学
(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一卷第280 页把小学语文课标引为“小学——语文课”,似不妥,应调整为“语文课——小学”,下例同此。)
▲中学数学解题典型错误分析
分类标引:G633.6
主题款目:数学课——中学——解题——分析
▲韩国的中小学课程
分类标引:G632.3
主题款目:中小学——课程设置——韩国
3.5 有关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
有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文献可用“G41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及“G6各级教育”、 “G7 各类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类(G611、G621、G631、G641、G643.1、G651、G711等)对应的主题词或词串直接标引。必要时可采用“D64 思想政治教育”类对应的有关主题词组配标引。此类文献标引时,可用表示学生、学校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题词为主标题,用表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题词为副标题,必要时再后续教学法、教具等方面的主题词。例如:
▲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分类标引:G641
主题款目:①大学生——品德教育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与学校德育初探
分类标引:G631
主题款目:中学——品德教育——影响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影响教育活动
分类标引:G631
主题款目: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
3.6 有关教材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的教材,可用G423.3、G624、G634等类对应的有关教材的主题词与G623及H633下的各种中小学课程相组配。一般可用课程为主标题,各级各类教育和教材类型为副标题。中等教育以上的各科教材(含中等专业教材)均按其内容主题标引。例如:
▲中学生BASIC程序设序教程
分类标引:G634.67
主题款目:①BASIC语言——程序设计——中学——教材
②计算机课——中学——教材
▲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教材)
分类标引:TP312
主题款目:C语言——程序设计
▲初三物理教材的处理探讨
分类标引:G633.7
主题款目:物理课——初中——教材
▲全日制六年级小学试用课本:自然常识第一册
分类标引:G623.6
主题款目:常识课——小学——教材,第1册
3.7 有关教育管理的文献
有关教育管理的文献,可用“G46教育行政”、“G47学校管理”类对应的主题词,与各级各类学校相应的主题词组配标引,必要时加上表示地区的主题词。可按各级各类教育/教育行政或学校管理/地区等的次序排列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分类标引:G647.2
主题款目:高等学校——学校行政
▲怎样当中学校长
分类标引:G637.1
主题款目:①中学——学校管理;②校长——中学
▲高校学生分配的双向选择
分类标引:G647.3
主题款目: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双向选择
3.8 有关学校概况的文献
有关某级某类学校概况(含校史、规章、条例、行政机构、名录、学生团体及各项统计等)方面的文献,可用G6/G7各级各类教育下的学校名称或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区及“G649.28 学校概况”下专类复分表类目对应的主题词等进行组配标外,引用次序为校名或学校类型/地区/学校概况。例如:
辅仁大学风云录
分类标引:G649.281
主题款目:①辅仁大学——校史;②高等学校——北京——校史
江苏中等专业学校名录
分类标引:G719.2853
主题款目: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