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推进我国长远发展的长足动力,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且以农为主,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乡村文化发展空间,尤其对于美丽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在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方面进一步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更是给人们基本生活的一个保障和基础,因此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这条道路上要格外注意地区优势的合理发挥和利用、乡村景观特色更好更突出的表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不断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加强,而且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端,而不是传统的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对生活的质量有了高要求,所以在居住的环境方面要求也变得复杂起来,就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我国人民对于风景园林及城市规划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要将乡村景观与规划设计融为一体,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城市和乡村都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乡村景观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原则
1.1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原则
对于种类不同的艺术及相关建筑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开放性的原则,因为开放性选择能够有效地促进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发展,使其更符合审美要求。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与当前时代的发展更加契合。所以在进行乡村景观融于风景园林的过程中,要对精准度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而不是毫无底线地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1.2协调性原则
就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乡村景观本身是具备多种类型的,其中包括当地的土质状、生态保护、以及对风土人情的延续状况,所以在将乡村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性,不仅能使乡村景观自身的特点融入其中而且还能使二者进行共同发展。而且,想要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当中还要具备一种顾全大局的态度,要对乡村环境的周边都进行协调,控制好周边环境的发展,将乡村景观与园林布局及规划这两个方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生态环境在传统发展过程中的内容与新阶段发展内容相结合。
1.3将城市规划与景观保护相结合
在我国的乡村景观当中,虽然在经济方面体现的并不灵活,但是其中涵盖了多种资源,举例说,如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乡村人们生存的方式及他们所拥有的土地资源都能够展现出乡村景观的特点,所以要在乡村景观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并对于那些受到损害的资源进行修复。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2.1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我国在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乡村景观的建设。相反地,乡村景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对自然环境进行完善和补充,乡村景观的修建一定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遭到破坏。例如某县城征地修建人工湖的行为就属于破坏种植结构,其实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规则,生态系统当中任何细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全局。因此,在乡村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合理规划景观布局的同时,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最好能够借助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将生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2融入创新元素,树立鲜明特色
针对乡村景观建设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的问题,办、:该在乡村景观建设时融人更多的创新兀素,树立鲜明的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乡村景观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如苏州金庭明月湾占村、广东连南瑶寨、安徽宏村等,它们当中有些是利用民俗特色,有的是具有特殊的种植方式,有些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有些是在地质地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特色建设,这些乡村景观冲击着人们的审美,给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和愉悦。然而,具有区域优势的乡村景观毕竟是少数,多数乡村景观建设需要融人创新兀素,才能突出其特色。目前,开发特色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根据地区特点,通过园林景观建设理念的融人,开发特色的景观旅游。此外,还可以将农业种植融人乡村景观的建设,在保障粮食和蔬菜供给的基础上,开发特色农业,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种植方式的优化,以达到更美观的景观效果。在栽种的植物当中,要尽可能使用本地的常用品种,风景园林的构造尽可能符合地方特色,而本地原来的植物景观和农业模式都可以当作乡村景观进行开发,打造地方特色旅游业,不但融人了创新兀素,而且对当地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对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土壤资源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2.3乡村文化的传承
目前,我国大多是手工艺人,以及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乡村文化当中,因此,乡村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发展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可以使得这些老手艺人以及老手艺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进而使得更多地了解到将要濒临灭绝,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发展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的首要意义,就在于传承乡村文化。
2.4人文风情型
乡村是乡村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繁衍、耕作、劳动的场所,其所积累的文化底蕴不可忽视,这种文化的脉络也反映了人们对土地与生活深沉而热烈的情感,凝聚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新农村乡村景观建设工作,既要对某些历史陋俗予以整改,也要防止“一刀切”,伤害到民族与乡土文化。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对于蕴含历史底蕴的建筑要做到修缮和保护,并且重点突出,如宗祀、寺庙、香堂等等。
2.5建设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
乡村的庭院、街道就好像大地特有的纹理,在对其进行串接编制后,形成了独特的乡村空间格局。要打造尺度宜人的乡村格局,在进行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规划半径及村民步行活动半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例如,对于步行的村民而言,公共设施服务半径为900m左右,满足村民15min内可以到达;村民人际交往半径不能超过600m,即人们10min内可以到达。总之,规划设计建设用地要做到通达性好、尺度合理,这样才能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2.6转变人们的思想,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的出现与思想意识薄弱密不可分,要想从根本上打造美丽的乡村城市,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想法,通过积极的宣传让农民树立长远眼光,对乡村建设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专业团队,深入分析乡村发展的现状。比如,可以开展院校合作,在高校中引入人才,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乡村人民还要做好监督和管理,合理运用和统筹资源,为乡村建设找到最佳渠道。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需要做到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维护,景观的设计与美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先进时代思想的吸收和为我所用。但是更离不开的是科学而先进的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等等理论都是在建设21世纪新中国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值得反复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先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任君.乡村规划思路的变革: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J].中外建筑.2017,(7):115~119.
[2]陈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36.
[3]姜红.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基于福州市美丽乡村案例[J].福建建筑,2017(9):1~6.
论文作者:孟令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特色论文; 过程中论文; 美丽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