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为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服务”写在社科信息工作的旗帜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把论文,写在论文,旗帜论文,社会科学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争夺科学的制高点,除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领域外,人文社会科学是最重要的领域。人文社会科学必须站在时代最前列,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创新”,包括一般所说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等,即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这种运用新思想、新材料、新方法对社会现象,包括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独特的、具有超越性或前瞻性的科学探索的理论创新,必须是在科学思维和大量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科学思维和信息的获取、利用是理论创新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江泽民主席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工委代表和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及视察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时,都一再反复提出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对推动社会前进的无比重要性,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寄予了极大的厚望。无疑,这也是向为理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保障的社科信息工作提出了严峻的任务。作为社科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基石,社科信息工作无论在自身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提供创新的服务中,都必须进行跨越式的发展,才能满足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信息需求。
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广大社科信息工作者在新世纪的信息化进程中,无论在社科信息学科建设,文献信息(包括电子文献)的采集、收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文献信息数字化处理及信息资源共享和建设数字图书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还都属于文献信息部门应做的、责无旁贷的工作,是社科信息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属其服务的共性,还远远满足不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信息需求。社科理论创新必须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超越性,其中超越性是最本质特征。理论超越性、突破性是对客观真理和规律的揭示,必须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时代性,对文献信息的获取、利用和研究是“理论创新”必不可少的过程,社科信息在为理论创新服务中,不仅要满足“理论创新”的一般需求,更要结合“理论创新”新颖性、独创性、超越性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开展以评价为导向的中介型“查新信息服务”,这对科研人员课题的立项、最新学术信息动态的获得、信息的含金量,以及评价和避免无创新性的、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都大有裨益。再如,和传统的信息服务相比,为理论创新信息服务必须做到及时性、超前性,这就既要满足用户的显性信息需求,还要对“创新理论”中引申的、衍生的、潜在的隐性需求进行预测,还要开展对理论创新的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服务。再如,建立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题数据库”,对推动社科理论创新也十分必要,而且建库愈早、愈快愈好。又如,根据社科文献信息部门各自特点和优势,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数据库”同样重要。“精品”,大多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作,对理论创新具有启迪和示范作用,对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的精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如,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信息服务基地,使之成为理论创新的信息中心、咨询中心、查新中心、成果评价及监控中心、信息反馈中心,意义更为重大。以上只是略举数例,社科信息为社科理论创新服务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应当做、有待做和必须抓紧做。
腾空骏马已飞逝,三羊开泰的羊年已到来。在新的一年里,社科信息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除了应为科研、教学、决策及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外,更应在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服务中加强研究和加大开发力度。我们必须把为理论创新的社科信息服务提高到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