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处理腹股沟斜疝的利弊论文_周小雨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依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修补术治疗,实验组则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腹股沟斜疝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修补术相比,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能够取得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150-02

腹股沟斜疝是腹腔疾病的一种,是患者的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将疝囊后斜行突出,经其腹股沟管,穿出皮下环,进入阴囊的疾病[1]。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手术为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治疗。本文主要对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干预的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3月,依据其就诊时间差异分组,30例为一组。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25/5,年龄范围为20岁~66岁,年龄均值为(35.02±0.41)岁,嵌顿时间范围为4h~28h,均值为(11.30±2.16)h。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6/4,年龄范围为20岁~67岁,年龄均值为(35.11±0.39)岁,嵌顿时间范围为4h~29h,均值为(11.32±2.15)h。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通过,所有腹股沟斜疝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接受手术治疗。2组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传统修补术治疗。

实验组腹股沟斜疝患者接受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作斜切口(4cm)于患者的腹股沟处,切口内侧至其耻骨结节,外侧至其内环口部位,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对疝囊进行游离,充分将其腹膜外的脂肪暴露出来,显露出内环和腹横筋膜。根据患者疝环口周围组织强度和缺损大小情况进行处理,若疝囊较小,则不切开,经内环口将疝囊翻入至腹腔中。填充聚丙烯网塞于内环口处,之后固定,若内环后较小,则可不进行网塞。横断处理大疝囊,使其可以对疝环填充物容纳,近端进行部分缝扎封闭处理,并进行高位分离,之后将残余疝囊回纳至患者的腹腔内,在子宫圆韧带、精索处,置成型补片,对整个腹股沟管的后壁进行覆盖,固定补片,即间断与耻骨腱膜、腹股沟韧带、横肌腱弓、腹内斜肌缝合。

术后,2组均常规给予3天抗生素干预,并采用沙袋压迫切口,时间为6h。

1.3 观察指标

对2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2组尿潴留、坠涨感、疼痛、切口感染、阴囊积液等并发症几率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并发症几率等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

实验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如表1。

3.讨论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率较高,占腹外疝的90%左右,导致患者出现腹股沟斜疝的原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患者的主要疾病症状为腹部疼痛、肿块以及相应的功能障碍等[2],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则会影响其生活质量。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传统疝修补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需要广泛分离,强行缝合患者不同层次的组织,从而会增加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几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3]。无张力疝修补术,其是以患者原有的腹股沟解剖结构作为基础,通过人工材料,来加强其腹股沟管后壁,有效对合正确的解剖层次,可防止出现传统疝修补术对正常解剖结构干扰的情况,且可降低术后的张力,应用价值较高[4-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实验组腹股沟斜疝患者,其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程度,缩短其康复的时间,且可控制其切口感染、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其可以有效控制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减少患者出现阴囊积液等并发症的几率,从而缩短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马志文.老年患者腹股沟斜疝腔镜修补术与传统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5):399-401.

[2]李雄伟.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法与无张力补片法临床疗效对照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0(12):86-86.

[3]黄壮生,吴俊伟,李颖等.疝环充填与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727-3729.

[4]刁文吉.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7,7(28):142-143.

[5]刘郁,段绍斌,于亮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1):63-65.

论文作者:周小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处理腹股沟斜疝的利弊论文_周小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