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反击:俄罗斯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袖子_北约东扩论文

俄罗斯的反击:俄罗斯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袖子_北约东扩论文

俄罗斯的反击——俄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袖里乾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乾坤论文,国家安全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俄罗斯的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西侧的纵深防御体系缩短了2000公里,作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开始逐步调整冷战结束后的军事安全战略,以回击西方的挑战。

2000年1月10日, 俄罗斯代总统普京批准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

这一新构想是由俄联邦安全会议于1999年10月5日通过的, 几乎与此同时通过的,还有俄罗斯独立以来第二部《俄联邦军事学说〈草案〉》,这两份文件全面展示了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经过逐步调整而形成的新的军事安全战略构想,这是俄罗斯在本世纪重建大国地位,谋求成为多极世界中十分重要一极的行动纲领,标志着俄罗斯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攻势,重振雄风的决心已定。

俄为何调整国家安全战略

叶利钦于1999年8月24 日在吉尔吉斯出席中亚五国首脑会议时说:“我现已回复作战状态,随时准备好打仗,特别是与西方。”时隔不久,俄罗斯公布了新的《军事学说》,将北约确定为主要的现实威胁,立即引起西方的警惕。西方媒体报道说,俄罗斯重新开始将矛头指向西方。俄罗斯的这个举措,不是凭空而来,它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俄罗斯采取步步进逼的态势下,采取的一种维护其大国尊严和国际地位的抗争。

苏联解体、俄罗斯建国之初,俄政府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指望从西方获得资金和技术。然而,美国的一剂“休克疗法”药方致俄罗斯经济于瘫痪境地,而西方“限俄、弱俄、压俄”的战略也开始逐步显现,攻势咄咄逼人。

1993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提出东扩设想,其战略企图是在安全机制上将俄罗斯挤出欧洲。1999年3月,随着波兰、 捷克和匈牙利三国的加盟,北约东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为进一步推动北约东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99年3月24日发动了对俄罗斯的盟友南斯拉夫的空袭, 长达78天,为其势力楔人科索沃地区扫清了障碍。而且,在1999年4 月24日华盛顿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出台了所谓的“战略新概念”,准备继续东扩,企图使北约职能“全球化”,在欧洲甚至欧洲以外的地区进行军事干涉。

在裁军与军备控制的问题上,美国及北约通过《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消除了俄罗斯在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方面的优势。可就在俄议会尚未批准START Ⅱ之时, 美国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军备扩充,着力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威胁俄罗斯如果不同意修改《反导条约》,美国将废弃该条约。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车臣政策的指责几乎使俄罗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羞辱。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在车臣的行动横加指责,表面上看是标榜“人权”,而实质上却是为了谋取外高加索地区的原油和重要的地理位置。1999年9月下旬,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第54届联大辩论中,就“人道主义干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第一回合较量。11月中旬,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在土耳其召开,俄总统叶利钦与西方国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不用任何外交辞令批评西方干涉俄车臣政策的企图”,并提前回国以示愤慨。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两个阶段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是抵御在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和其他领域俄罗斯所面临的内外威胁的战略,它是整个国家政策的核心和决定国家在某些领域政策的学说和战略的基础,其范畴通常包括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国内安全三个部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官方公布的《俄罗斯军事学说》(是一种必须贯彻执行的军事指导方针或军事指导原则)、《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总统发布的《国情咨文》和《总统国家安全咨文》等文件中。

自苏联解体后,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91年—1993年为第一阶段,俄推行亲西方的“一边倒”政策,积极谋求与西方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在此期间,俄政府强调俄与西方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基础,幻想与西方在战略上结盟,以便消除东西方军事对峙,从西方获取资金和技术,减轻经济压力,尽快实现国家体制的转轨。1993年11月,俄罗斯发布了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军事学说》,提出国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周边的局部战争和内部的分裂势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放弃了原苏联于1982年作出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突出了战略核力量在保障俄国家安全方面的威慑作用。因此,这一阶段俄罗斯的主要策略是,以美国等西方大国为“天然友邦和最终盟友”,谋求与西方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并通过在军备控制、裁军、从国外撤军等一系列问题上向西方作出重大让步来赢得西方的信任。在这样的安全战略指导下,俄罗斯奉行的军事战略是苏后期的“纯防御”战略。军队从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国家全部或大部撤出,并着手进行大规模的裁减及调整改革。

1994年—1999年为第二阶段,俄推行“双头鹰”政策,实行重振大国地位的安全战略。1994年1月,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出了“和平伙伴计划”,企图通过北约东扩从安全机制上彻底剥夺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确立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新的欧洲安全格局。俄罗斯如梦初醒,方才意识到“一边倒”政策使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1994年1月, 俄与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意图与美平起平坐。1994年2月, 叶利钦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俄对外政策要始终体现俄的大国地位”,“必要时应采取坚决和强硬的行动”来“维护国家利益”。1994年12月,叶利钦针对北约东扩的战略举动,提出了“冷和平”的思想。1996年6月, 叶利钦发布《总统国家安全咨文》提出了“现实遏制”军事战略。这个文件明确了许多有关俄罗斯安全的重大问题,在对安全形势和主要威胁的判断上,作出了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战略判断,认为冷战结束后俄国家安全面临内外双重威胁。内部威胁是主要方面,其中“第一位的是经济危机”。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向:西部有北约东扩;南部有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和扩张;东部有与日本的北方四岛争端及中国的迅速崛起。在此基础上,将俄国际地位定位于“对国际事务具有相当重要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并确立了三个层次的战略目标,即国内目标是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地区目标主要是营造对国内发展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全球目标主要是建立多极化世界,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极。

新军事战略的形成

1996年后,俄军事战略由“积极防御”调整为“现实遏制”战略。该战略以维护大国地位为总目标,要求俄武装力量力守周边“势力范围”,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重新确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主要军事对手,把遏制北约东扩、消除北约东扩的危害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奉行“威慑加实战”的战略指导方针,确保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以防止地区性武装冲突为重点,要求武装力量具备有效遏制核袭击、大规模入侵和地区性冲突三种能力;突出地区战争这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欧洲战争区作为重点,立足于打高技术战争;对军队的结构、编成和指挥体制实行全面改革,压缩军队规模,保持120 万员额,将战略火箭军、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五个军种改为四个,重点发展战略核力量和常规机动力量;调整军备发展重点,突击研制高、精、尖武器装备。至1999年底,俄罗斯已将从原苏联接管的280 余万苏军改编为比较精干合理、具有相当作战能力的俄罗斯军队。俄军现有总兵力120万人,编成战略火箭军、陆军、空军和海军四个军种, 拥有洲际弹道导弹756枚、潜射弹道导弹648枚、远程轰炸机66架、陆军作战师37个、空军作战飞机约2868架、海军潜艇98艘、主要水面作战舰艇183艘。

1999年10月8日,俄国防部公布了新的《俄联邦军事学说》, 这是俄罗斯根据科索沃战争后国际战略形势的最新变化提出的军事战略指导原则,它的出台可能预示着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新阶段。新的《军事学说》在继承现行国家安全战略主要内容的同时,在如下方面作出了引人关注的调整或修改:

第一,在国际形势的判断方面,鲜明提出“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两种倾向的相互对抗”,强调要致力于建立反对单极独霸的多极世界,使俄罗斯成为未来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

第二,在作战对象的确定上,不仅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视为主要的军事对手,而且视为现实的威胁,突出了今后在军事上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抗的决心;

第三,在未来战争样式的判定上,将主要由北约发动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视为战备重点;

第四,在战略部署上,由向亚洲方向倾斜调整为向欧洲方向倾斜,将原来受《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限制的力量重新调整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第五,在军队建设方面,在继续强调核力量是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友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常规力量的实战作用。俄军在继续保持120万人规模的前提下, 将进一步优化军队指挥体制,装备新一代武器和技术装备,建立一支职业化军队。今后五年内,俄计划将现有的战略火箭军、陆军、海军、空军四大军种合并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第六,在国防投入上,将大幅度增加国防预算,力求改变军费拮据的状况。俄已经决定,将国防经费从1999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 %提高到2000年的3.5%。可以预料,俄武装力量将为俄罗斯在21 世纪恢复大国地位、在国际舞台扮演比现在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振大国地位

俄罗斯全面转向大国外交战略,积极宣扬多极化思想,全力抵制北约东扩,并加大了对独联体外交和东方外交的力度。在国际安全领域开始推行与美等西方国家拉开距离、积极抗争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性措施,包括:积极参与全球重大安全问题、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力争享有与西方国家平等的参与权和发言权;积极筹划俄白联盟,坚决抵制北约东扩,谋求建立符合其欧洲大国地位的欧洲安全新机制;增加俄在翼侧地区的军事力量,缓解北约东扩和南翼不稳定给俄安全造成的压力;积极推进独联体一体化,抵制西方对独联体的渗透,努力维护在其传统势力范围内的主导地位。1997年5月7日,俄安全会议正式批准了酝酿已久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从而奠定了大国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将叶利钦的战略思想转变成国家政策。

在国际和国内事务中,俄罗斯也进行了切切实实的反击:针对北约东扩,俄罗斯于1999年12月8 日最终与白俄罗斯签署了关于两国建立联盟国家的条约;面对西方的指责,俄罗斯军队不但没有退却,反而加强了对车臣恐怖分子的进攻;针对美国紧锣密鼓地研制和试验NMD 的行动,俄罗斯也还以颜色,于11月3日试射了一枚短程拦截导弹, 并开始部署新型的“能够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白杨—M”导弹; 面对美国废弃《反导条约》的威胁,俄罗斯积极提议在联合国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的决议”,致美国于非法境地。

毫无疑问,俄罗斯奉行以北约为主要现实军事对手的战略,势必导致美俄及欧俄之间更多的猜忌。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美俄今后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入北约、车臣问题、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干涉问题等方面发生更多的磨擦、争端、冲突甚至战争。但现在就断言美俄之间行将进入新的冷战,还为时过早。因为在今后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不仅要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斗争,而且还要与之进行必要的合作。不过,拥有庞大核武库的美俄之间的争斗,将给世界和平和安全环境罩上一层阴影。

道路漫长而艰巨

虽然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出台,但由于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道路将是漫长而艰巨的。

首先,俄国内经济和政治状况是第一道障碍。历经多年衰退之后,俄罗斯经济在1999年出现回升迹象,达到1.5%的升幅。然而, 如果俄国内经济体制没有彻底调整完毕、现存的国民福利待遇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官员腐败和社会犯罪现象不能根治,俄罗斯经济将难有大的起色。2000年将迎来总统大选,届时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将展开激烈的较量,政局动荡将可能延续相当一段时间。

其次,车臣问题是第二道障碍。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部问题,能否顺利达成车臣战争的目的,关系到新的国家领导人的威望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普京在大选中的结果,关系到俄联邦境内其他分裂主义分子今后的可能动向并由此而产生的俄联邦统一与分裂的走势,还关系到俄罗斯是否有能力维系独联体的继续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加快东扩步伐是第三道障碍。在正式吸收波、捷、匈入盟后,北约其后的步骤将可能是按先东南欧国家、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顺序进行东扩。如果俄罗斯不能有效阻扼北约的东扩步伐,其战略空间将遭到进一步的压缩,俄国家复兴、向西发展的难度将更大。

尽管面临如此众多的棘手难题,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成为多极世界中重要一极的决心已定,俄罗斯将会沿着这一思路坚定地走下去。

标签:;  ;  ;  ;  ;  ;  ;  

俄罗斯的反击:俄罗斯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袖子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