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实证研究_大学论文

关于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学费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051(2010)03-0007-05

一、高等教育学费收取的背景

高等学校是不是非盈利机构曾经一度引起公众的热议。争论的焦点就是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有人认为高等教育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存在着成本与支出问题,单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也存在供给和需求,因而,其学费可看成教育价格的一种反映,它应该有调节教育供求的功能。但在实践来看,高等教育学费增长的同时,并没有调节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和人数;相反,高等学校入学人数却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而言并无弹性,即随着学费的增长教育需求相对而言并没有下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接受高等教育是人们基本的教育需求,可以获得相关的技能,谋求生活手段,提高生活质量;高层次的就是追求一种精神价值,实现自身的理想,提高文化科学素养,满足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并轨以来随着学费的上涨,高等学校入学率仍一直在增长就不足为怪。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激增,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却相应缓慢,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成本分担的受益原则,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及家庭须承担一定的成本。作为高教改革的一项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实施了收费政策。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管理体制的制约,高校常常处于一种因快速发展办学资金需求急剧膨胀,但筹资能力偏低、筹资渠道单一所造成的资金严重匮乏的两难境地之中。目前高等学校学费收入已成为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然而,高等教育学费的增长不能是无限度的,其标准的制定涉及到三个主体,即国家、高等学校、家庭。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大学生及其家庭陷入经济窘境,过低的学费又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也会使高等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因此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将会最大化国家、高等学校、大学生个人的利益。

目前有关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大多限于理论层面的定性分析。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合理的学费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数学模型定量和实证分析,为有关部门提出有效可行的学费标准,并给出有益的建议。

二、高等教育学费收取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我们从各校的招生信息中统计了2007年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共计205所高校主要专业的学费数额,以及学校自身性质,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指标。下面以2007年学费信息为基础讨论影响高等教育学费的各个因素。

1.学校所在地区

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岗位,而这些优势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不可享有的。学校所在地的发展状况还直接影响到对人才的吸引力,发达地区学校往往配备有更好的师资,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占有更多有利资源,享有的培养成本更高。因此,在学费的收取标准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理应收费低一些。

表1为各地平均学费数目的统计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地区、东北部较发达地区的学费收取确实执行与中部、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不同的标准,但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学费上的差异远没有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明显。从2006年全国GDP统计资料来看,属东部地区的江苏GDP为21645.08亿元,属中部地区的安徽GDP为6148.73亿元,属西部地区的西藏GDP为291.01亿元。江苏的GDP是西藏的9倍多,是安徽的3倍多,但这样的差异水平并没有在高校学费上体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学费相对于东部和东北地区过高。

2.学校的信誉

就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而言,学校声誉无疑是高回报的保障。有着良好声誉的高校往往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往往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名校的学生不仅仅收获了更优越的学历背景和更好的个人前途,而且吮吸了名校的文化营养。与此同时,不同层次的高校收费不同也有助于促进各类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的综合排名应当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量中可以看出,“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学费在总体上比普通院校高出800—1000元/年,这表明学校的声誉和综合实力对学校的学费定价有很大影响。

3.专业的热门程度

专业培养成本不同,不同专业学生的预期收入不同,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教学质量是不同的,专业有“冷”和“热”之分。热门专业,如金融类、电子类、外语类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相对容易,就业后收入相对较高。对热门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可以较容易地收回高等教育的成本,而冷门专业的学生则不然。让未来收获不同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上投资相同是不公平的。因此,专业的热门程度应当作为一条制定学费的标准。

根据表3的统计数据,在非艺术专业中,医学专业的平均学费最高,外语和理工次之,普通文史类最低。艺术类学费是其他专业的近两倍,外语专业学费比普通文史高出很多。由此可见,专业的热门程度也是指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三、基于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来测定高校人均培养成本

组合预测综合利用各种单项预测方法所提供的信息,以适当的加权平均形式得出组合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求出组合预测加权平均系数,使得组合预测模型更加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为此我们采用两种单项预测模型对其进行组合预测。

1.高校学生人均培养成本的组合预测模型

组合预测方法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基础上的,它集结各个单项预测方法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组合的。通过组合预测可以达到提高预测精度,改善预测结果的目的。

对表4,表5的数据按照最优组合权系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生均成本的组合预测值,结果见表6:

应用合作对策中Shapley值方法(限于篇幅,具体推算过程从略)和表6中的生均成本数据可预测未来10年国家、学校和家庭应负担的成本费用,参见表7。

四、高等教育学费的若干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学费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复杂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其他一些影响因素,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确定一个合适的学费标准。居民用于包括学费在内的教育支出是其总支出的一部分,支付学费的能力取决于居民的支出结构和水平,最终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如果学费水平过低,则不能达到有效地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会给高等教育带来过高的需求与压力;如果学费水平过高,超出多数居民的支付能力,不仅会降低他们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抑制高等教育需求,而且会直接涉及教育均等这一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

2.高等教育的供给,要求政府对学费的定价逐步走向学校自主。教育供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可以定义为:在现有市场价格条件下,教育投资者愿意提供的教育机会,具体表现在市场能够提供的教育规模、数量与质量的能力。每个学校都提供有差别的教育服务,表现为学校品牌不同、教育学历层次不同,以及老师教学质量不同,因此,学校自己决定学费价格是必然发展趋势。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和不同热门程度的专业,政府在制定价格时应考虑不同的定价标准。不同层次的学校收费上存在合理的差异,不仅可以体现学校声誉,教学质量上的不同,做到按质论价,还有利于促进学校自身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对不同地区的学校制定不同的学费标准要依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形势和毕业生收入,对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形势乐观地区的高校,由于学生较易收回教育成本,应当适当调高学费水平。对于不同热门程度的专业,也应当确定不同的学费标准。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不同,不同专业学生对高等教育投资可得到的回报不同,所以热门专业的学费标准应该高于普通专业。

3.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的宏观作用就目前而言是最具有调节作用的,政府应当制定超前的学费策略,正确引导学费的走势,预测并控制学费的过快增长。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等教育规模的控制和结构的调整,全面考虑社会各阶层的负担能力。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完全的消耗,而是对人才培养的投资,是对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长远投资。政府还应采取相关措施并鼓励社会积极支援教育事业,为高校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缓解财政压力、减轻学生负担。

4.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关怀。高等学校培养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离不开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果大学生资助制度没有建立或不完善就会使部分低收入家庭子女放弃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成本逐步增加,政府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日益紧缩,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使得高校的学费逐步提高。为了使贫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目前,我国高校已逐步建立起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生活补贴、学杂费减免、银行贷款、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的资助模式。

5.核心问题涉及到基本的教育价值。大家都知道,高等学校学费是对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客观反映,具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多重属性。社会希望我们的高等学校应该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家庭希望我们高等学校应该培养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并且对其子女负责,确保教育质量;个人也希望通过高等教育使自己的将来有个好的生活和出路,这是最基本的;最尴尬的就是学校,一方面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特别注意社会的影响,迎合社会、民众的旨意,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社会和民众的认可。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价值判断,也称价值逻辑。高等教育学费的定价在政府、学校和家庭之间往往难以一致,有的时候发生冲突。为此,研究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具有现实意义,求解的结果就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满意度。做好这件事除了理论层面的研究,在实践层面还需要摸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建立完善高等学校学费价格体系的配套机制才是现实的。

五、结束语

本文将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结合灰色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的优点,引入组合预测模型,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生均培养成本进行预测,获得了未来10年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计算结果和政策建议可供学界讨论和有关部门参考。

收稿日期:2010-02-05

标签:;  ;  ;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实证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