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论文_徐雯婷

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论文_徐雯婷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众多行业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有着众多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可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一、工程造价的意义

在工程项目开始和建造过程中要对项目的设计、招标、合同订立、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已达到掌握整个工程项目的目的。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当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设工程发承包阶段存在问题。在建设工程发承包阶段,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编制以及评标和合同签订各环节,都可能会存在问题,例如,编制的招标文件不科学,语义描述、施工范围划分等不够清晰,新材料、特殊施工等的暂定价较多,影响了后续的施工和竣工结算管理。招标中未严格实施清标制度,投标报价与招标文件要求存在出入,易导致竣工结算时索赔问题;有的造价人员对施工工艺了解不够,缺少现场施工经验积累,使得工程量清单存在漏项;合同条款欠缺严谨性,易引发索赔,不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2、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不够严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工程造价管控的重点阶段。此阶段造价管理主要有如下问题:首先是工程易发生变更,签证比较多,可能会导致价格争议产生;其次是预算审核过程中,施工单位使用的暂估的特殊材料、设备比较多,结算时,市场询价与实际价格存在一定的出人;再次,采用特殊技术手段时,实施方案审批不严,使得施工中易超出暂估价,导致工程造价增加;最后,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低,预结算审核时,经常发生资料不全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效。

三、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措施

1、立项决策阶段造价管理。建设单位应明确决策层的目标体系,包括项目的建设需求、功能构成、建设规模、可利用资源、企业效益、投资能力等。建设单位应在前期对项目投资和工期做合理预估,建立咨询成果回溯机制,咨询报告不完善造成的重大决策失误,咨询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建设单位应明确责任与分工,设定项目全过程决策与主体责任跟踪机制。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若干建设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论证、比较,择优确定最佳建设方案,合理确定投资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项目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评价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建设单位应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评审,重视前期咨询工作,为后期建设项目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实践证明,项目前期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进行工程造价控制时,要对前期阶段的造价研究给予充分重视,从根本上控制工程造价。

2、做好建设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变更的动态造价管理。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外部条件、影响要素存在动态、连续、变化的基本特点,很容易因上述条件和因素的改变而导致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必须作出现场变更、设计变更进行调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设项目工程施工中既要肯定设计变更和现场变更存在的客观性,同时也要注意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变更的规范性,要严格而细致地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现场变更进行鉴别,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现场变更的责任,确定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是否适合动态造价管理的要件,以达到在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现场变更中对造价的系统、动态管控目标。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变更要提出理由和依据,对于必须进行的变更应根据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合同以规范化的程序和过程进行。特别是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设计与现场变更更应取得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的共同审核和统一,以文件的规范形式编制建设项目工程设计与现场变更的补充说明,确定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进而有效实现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动态调整和控制。

3、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①结合实际,合理编制标底标底是建设单位拟建工程投资的底数。标底的编制工作优先选择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对不具备条件的应请符合资质的咨询单位代编,编制标底时需和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吻合,综合长远考虑,保证工程标底编制质量的同时控制在合理造价的下限。②客观公正,合理评估比选。招标阶段对建设项目的合同签订和具体的成本投入有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招投标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投标单位的业务能力及生产经营现状开展严肃认真的审核,对其信誉进行全面审查。对所有参与投标的单位均应该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真正表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进行选择时,不能单一的考虑工程成本控制,需综合建设质量和工程进度等方面,成本控制、质量及进度是共为一体的,综合分析从而更好的保证中标价格的合理性,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4、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在具体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开展:①落实项目经济责任制,并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强化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控,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②在当下大多数工程建设项目所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并且所需建材以及人力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变动而出现差异,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做好相关市场调研分析,以便合理评估和预测造价变化情况。③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免会出现变更问题,而且变更问题是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具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对于变更方面的审批必须严格管理,充分保证各项施工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在进行某项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管理时,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项目成本中占据到了65%,为了实现对材料采购的有效管理,需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从采购、供应、结算和调度等各个方面来实现对材料的有效管控,通常都是按照大宗材料采用招标采购,零星材料自购的方式进行材料供应。④当材料采购完成后,对于材料的入库检验、储存以及使用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做好材料质量检验,杜绝任何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其次,严格依据各种材料的储存要求来进行保存,以免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材料性能或者质量出现问题;最后,在工程建设中,所有材料的领取和发放都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来进行,并保存好材料领取发放记录。

5、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在项目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后,发承包双方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结合现场变更、签证等资料对所完成的工程进行的工程价款计算及确认。洽商、变更、签证确认工作应在过程中产生,在过程中解决,避免堆积,以免到最终结算难以确认。

总结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在建设项目的投资方面、建设方面和工程结算等环节中,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在建设工程的各阶段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造价工程进行有效控制,能达到合理有效管理、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书玲.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1):244.

[2]林曰欢.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控制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

论文作者:徐雯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论文_徐雯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