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园艺水平不断提升。园艺环境景观可以彰显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因此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园艺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观赏草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以草坪草为中心的园林景观结构,未来观赏草将更加凸显其实用价值。本文将具体探讨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
关键词:观赏草;园艺环境;景观;应用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园艺环境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园林景观中,草坪草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赏草受到了园林景观设计者的重视。一方面,观赏草的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观赏草可以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将观赏草应用到园艺环境景观中势在必行。
1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原则
1.1人文性
将观赏草应用到园艺环境景观中,要遵循人文性原则。园艺环境景观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基础,在选择观赏草植物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人群需求。比如在园艺环境景观中,游人经常在亭子中休息,此时可以在附近培育芦苇等,芦苇可以对亭子起到遮挡作用,为游人提供一个静谧的空间。
1.2 区域性
将观赏草应用在园艺环境景观中,要遵循区域性原则。不同的观赏草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比如,在海南三亚地区,应该选择亚热带观赏草种类,体现当地的亚热带气候特点,凸显园艺景观的独特性。
1.3 艺术性
将观赏草应用在园艺环境景观中,要遵循艺术性原则。观赏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类型,因此应该协调观赏草和外部的生态环境,体现艺术性特征。一方面,在园艺景观设计时,应组合搭配不同颜色、不同高度、不同质地的观赏草。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方便日后进行养护管理。
1.4 多样性
将观赏草应用在园艺环境景观中,要遵循多样性原则。观赏草的种类非常多,因此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应该按照功能配置不同类型的观赏草。比如,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城市交通区中,可以应用抵抗性较好的观赏草,如沿阶草等等。
2 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方法
2.1 花坛设计
在园艺景观中应用观赏草,应该进行花坛设计。花坛是观赏草和其他植物的组合之地,可以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在进行花坛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以水文特征、气候要素作为参考,选择合适的观赏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赏草颜色各异,在组合花坛时,应遵循颜色多样性原则,使观赏草和草本花卉完美结合。
2.2 形成观赏草园
在园艺景观中应用观赏草,应该形成观赏草园。上文已述,观赏草的类型非常多,因此可以把不同的观赏草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观赏草园。我国上海、广州等植物园,种植了大量的观赏草,如狼尾草、蒲苇等等,这些观赏草形态各异、高矮不一,赋予了观赏草园独特的魅力。
2.3 打造岩石园区
在园艺景观中应用观赏草,可打造岩石园区。在观赏草中,有一些品种形状比较纤细,草叶次序错落有致,可以满足高山景观的设计需求。岩石园区由高山植物组成,在打造岩石园区的过程中,可以在园区种植抗旱类型的观赏草。
2.4 优化盆栽形态
在园艺景观中应用观赏草,应该优化盆栽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观赏草的实用价值越来越突出,人们开始把观赏草应用在盆栽之中。在盆栽中,观赏草的叶片形态可以突出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旱伞草、灯芯草等观赏草类审美效果较好。
3 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效果
3.1 优化自然形态
观赏草的类型很多,不同观赏草颜色不同,但都体现了清新自然的特征,按照花序对观赏草进行排列,根据区域功能配置不同的观赏草,可以优化城市的自然形态,给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3.2 美化自然景观
从根本上来看,观赏草是绿色植物,扩大观赏草的应用范围,可以创造巨大的生态价值:一方面,观赏草可以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当地的湿度,稳定外部环境温度。另一方面,观赏草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减轻城市的水体污染等。
3.3 创造社会效益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以观赏草为主体的园艺环境景观代表了城市的整体形象,突出观赏草的自然生态之美,可以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此外,通过修建观赏草园、岩石园区等等,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郭彦丽香.观赏草在园艺环境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2]刘志芬.浅谈观赏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11):48~51.
[3]邢光平.浅谈观赏草在南京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26):214~216.
论文作者:张雅谦,刘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园艺论文; 环境景观论文; 景观论文; 园区论文; 花坛论文; 组合论文; 岩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