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_张炜莹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_张炜莹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幼儿的教育体系已经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靠互联网时代下的幼儿课程体育愈加信息化,整体课程开发的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知识维度也愈加丰满。这不仅需要相关工作者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更需要相关人员对其展开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我国幼儿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当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对于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绝对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现状及时纠正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优化

1导言

目前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最开始就学习更多的内容,比如英语、奥数、编程等,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在小学过程中就能够起到良好的开头作用。同时对于家长来说,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为其报名各种培训班,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极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童年不再无忧无虑,并且极大程度限制了其自由发挥的能力,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于此类现象,本篇文章通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进行出发,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得出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不能单单依靠学校进行改良,更需要通过家长、孩子以及学校三方甚至多方的努力进行改善。

2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表现

2.1所学内容小学化。 现在不少幼儿在大班甚至中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拼音的声韵母或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更为深入的内容。 这些本该是小学阶段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幼儿面前,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2.2作业小学化。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应该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导致幼儿不仅在园学习的知识小学化,回家后更是有书面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多是抄写拼音汉字、做算术题等,剥夺了幼儿在家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

2.3在园行为要求小学化。 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且不喜欢被约束。但是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偏向小学化的知识, 常在教学活动中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认真听讲, 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使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

3幼儿教育被小学教育同化的原因

1.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有了迅猛发展, 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家长期盼子女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极力为子女争取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 希望子女在幼儿阶段就学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创造了条件。2. 早教机构间不恰当的竞争方式。 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也出现利好局面。 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教机构为了纳入更多的生源,不断地迎合家长,满足家长对幼儿知识掌握的要求,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4幼教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4.1融入了小学教学内容。虽然我们知道幼儿教育有幼儿

教育的要求,意在发展幼儿的智力,并通过一些活动增强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孩子通过游戏等一些娱乐形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是在实施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有意无意地为孩子的小学学习打基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和提升幼儿语言、数学等小学学科基础教育上。比如,幼儿还在小班,就要求孩子要能从1数到10,还要孩子会写1到10的数字;中班阶段要求孩子写汉字,每天晚上还有家庭作业,写几个汉字或者写几行数学;大班阶段,孩子不但要会写1到100的数字,还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加减,让孩子会写会读26个字母等等。显然,这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以玩为学,以引导增长孩子见识的初衷,于孩子学习和成长毫无益处。

4.2教学形式的小学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形式的单

一、老套,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幼儿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过早地让他们进入小学化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采用小学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端坐,听老师滔滔不绝,没完没了的讲解,不但抑制了孩的天性,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智力的开发和增长。比如,有些老师在上课时,让孩子集中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化的教学和学习,使孩子很容易对内容失去兴趣。尤其是在认识或者小学化的汉字笔画教学中,更是远离了幼儿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教育课堂失去色彩和欢乐不说,也没有教育效果,更不利于幼儿个性、个体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给孩子设置小学化作业。现在幼儿园给孩子布置家庭

作业是常事,尤其是中班和大班。作业不但有数量,而且难度近似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业,从写字到算数题,无一例外。比如,给孩子布置几道算术题、让孩子写几个拼音字母、写几行认识的汉字等等。这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父母的焦虑,也满足了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心理需求,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一来会让孩子还未入学就产生厌学的心态;二来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三来会误导孩子对学习的产生错误认识等等。总之,幼儿作业的小学化,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和需求,对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促进,反而是抑制。

5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优化措施

5.1构建游戏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为幼儿构建游戏教学环境时,应具备多样性和意义性,这样游戏化的课程设置才更有意义。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游戏环境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幼儿年龄的不同,以及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和学习发展的不同,针对性提供游戏教学环境与模式。比如对于小班同学来说,活动区的设置方式应该以融合游戏与教学元素,在游戏教学环境当中,教师投入一定数量的材料,引导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能力去构造属于自己的物品。对于部分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幼儿,可以将游戏市场尽量缩短,并通过短时多次的游戏方式,提升孩子们对游戏教学的兴趣。在游戏教学环境实际构建过程中,教师们也可根据日常学生们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穿插,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通过游戏对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1]。

5.2确立孩子的主体教学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被动接受的,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老师首先就要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小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保持亲切的作风,以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交流中可以询问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2]。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老师要给予充分地尊重,对每一个学生提出想法和思路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指点。

5.3多渠道减轻孩子学习压力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认识孩子们的成长性质,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树立一定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并且对其存在的相关天赋进行有效的培养,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等道德规范作为一个家庭应该履行的义务。切务必履行好作为家长的教育任务,对孩子应进行更加严格的学习教育,并且在允许的范围内,要大力支持学校内部的教师对孩子们的看管与教育。要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有损孩子身心健康。

5.4有效改善家长观念

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广大的学生家长造成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好,殊不知家长初衷是好,但是往往过犹不及。这恰恰是十分错误的教育理念,如果想要孩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家长群体就必须消除此类错误的观点,极大程度培养孩子们的自身兴趣爱好,并且让孩子了解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家长观念的改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3]。

6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改善与解决。所以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当中,包括学校、机构以及家长任一方,都需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思维,摒弃一味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思维上,从而能够培养孩子们更加完善的人格的基础上,能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红艳.幼儿保育理论地位难以落实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2(06):26-01.

[2]苏小美.幼儿园引入新闻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国报业,2017,(10):05-12

[3]刘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究[J].科学导刊,2017,(08):06-09

论文作者:张炜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_张炜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