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 浙江 丽水 323900
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提问是引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个深入的了解,对数学知识有能更深的理解,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向学生提出引导启发性的问题,这样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奥妙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一、设计趣味性提问,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进行的,在学习活动慢慢开展的时候,问题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这时候一个好的情景,就会使学生对问题更加敏感、投入更大的兴趣和深入思考。“让学生对你所教学的内容感兴趣就是教育成功的艺术。”这是一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告诉我们的。在构思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多采用童话、游戏、故事等有趣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有趣的问题情景,借此来吸引起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数学故事(播放动画):在一天早上,猴妈妈拿了三块大小相同的月饼给小猴子吃,他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一份给了猴大哥,猴二哥看见了喊着说“一份不够吃,我要两份。”所以,猴妈妈拿着刀把第二块月饼划成了大小相同的8块,分给了猴二哥两块,猴三弟最小,就奶声奶气地对猴妈妈说:“我年纪小要吃多点才长得快,我要三份!”猴妈妈听后,便用刀把月饼分成了大小相同的12份,拿了其中3份放在了猴三弟的盘子里。然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子哪个小猴子吃到的月饼比较多呢?如果猴三弟要4块,猴妈妈该怎样分才能让其他猴子都满意呢?”,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们注意到了猴妈妈拿出来的三块月饼是一模一样大的,这就意味着三只小猴子得到的月饼是一样多的。但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一样多的原因是什么呢?于是教师让学生准备了几张一样大的圆形纸片,把纸片当作月饼,用圆纸进行一个情景模拟,在交流、验证、操作、观察、思考中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在数学故事情境中能够亲身体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内核能有个更深的了解,把直观形象的思维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经过一系列的模拟活动使得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数学的起源是生活,而数学又能反过来为生活服务,用生活中的情景来展现数学问题,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包含数学问题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二、设计关键性提问,推进数学学习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进行课堂提问的,需要课堂提问的一般是课堂新旧知识学习的交汇点,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联系,学生对旧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交汇点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扩张,让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梯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提问:“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梯形么?这两个梯形的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何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何联系呢?怎样利用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等,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理清了逻辑思路,与此同时也会对新知识有了更加深入了解的兴趣。
三、设计情境性提问,发展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课堂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的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相应的数学活动,让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比例尺”一课进行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比例尺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概念,便设置出下列教学情境:“大家来看看这两幅地图,一幅是中国地图,一幅是浙江省的政区图,我们国家从南到北直线距离一共是5500千米,从东到西一共是5200千米,但这在图中就只有那么一点点的长度,这是因为什么呢?这地图和现实中有什么联系吗?同学会观察地图,发现了图例注记边上的比例尺,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图中的1厘米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60千米,从而明白了比例尺是把现实中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在缩小在地图上。同时,教师追问:“你们看浙江省政区图上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幅比例尺呢?”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了比例尺,同时对比中国地图也明白了这幅图中的1厘米代表这现实生活中的20千米,明白了浙江省政区图,是浙江省的全貌根据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画在地图上的。紧接着,教师拿出一幅手机中的零件的图纸并向学生们提问:“你们有见过手表中的零件有和图中一样大的吗?你能通过这几幅地图的对比想到什么?”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这幅图,从图纸中找到了比例尺并对比前几幅地图,明白了这是一个放大的比例尺,这一系列的问题就紧紧地贴近了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在看图、议图中一下子就明白了比例尺为什么有大有小,从而让科学的认知结构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好的课堂提问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所以,每堂课的提问环节教师应该好好设计并加以利用,在关键知识处进行提问,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让问题不但能有一个合乎情理的情景,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样就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一个整体性提高。
论文作者:冯路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学生论文; 比例尺论文; 数学论文; 月饼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梯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