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1 梁媛2 王希萌3
(开封市儿童医院 河南省 475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ICU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74例,通过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川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27%,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衰竭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其预后质量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患儿;重症监护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呼吸衰竭的诱发机制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般情况下,患儿会出现呼吸器官换气障碍、呼吸中枢系统障碍等情况,诱发低氧血症等情况,导致患儿体内代谢功能、生理功能异常,属于临床严重性综合征。如果患儿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护理,极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的甚至会致死[1]。本院为了探索呼吸衰竭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对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ICU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74例,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症状、性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确保符合小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且不存在严重性精神疾病、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通过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参照组有21例为男性患儿,16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1岁-9岁之间,平均为(5.1±1.0)岁;有10例为持续哮喘,13例为重症肺炎,8例为溺水,6例为肺出血。观察组有23例为男性患儿,14例为女性患儿,年龄介于2岁-10岁之间,平均为(5.5±1.2)岁;有9例为持续哮喘,12例为重症肺炎,7例为溺水,9例为肺出血。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分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即组间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可行。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儿型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环境护理、湿度与温度护理等。
对观察组患儿行重症监护护理,主要包括局部护理、生命体征护理、输液与给氧护理、呼吸道护理、日常护理等内容,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判定标准: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功能提升,为有效;患儿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呼吸状况良好,为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数据,两组计数资料(n,%)差异由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 ±s)差异由t检验,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27%,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注:P<0.05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对两组呼吸衰竭患儿行常规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89%,参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27%,比较两组数据,组间差异P<0.0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基本等同于邱伟霞[2]的研究结果。由此可见,本次实验所采取的重症监护护理措施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遂对其进行如下总结:
首先,局部护理:局部护理主要包括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等。护理人员要确保患儿躯体具有良好的清洁度,避免出现外部细菌感染情况,防止患儿与病原菌接触,诱发一些临床并发症。
其次,生命体征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动脉血气、呼吸频率、体温以及脉搏等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每天定时、定人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测定,避免出现漏测情况。其中的动脉血气监测要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确保可以对患儿动脉的穿刺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穿刺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缓,避免给患儿造成剧烈的疼痛感,完成穿刺后,需要立即消毒,外拔穿刺针时,应以拇指、食指对患儿皮肤进行妥善固定,避免穿刺针滞留;采集完血液样本后,以无菌纱布,或是棉签按压穿刺部位[3]。
再次,输液与给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的输液速度进行密切关注,防止输液泵工作失效,或是输液速度过缓、过快等情况,导致患儿机体不适。定期消毒呼吸机,并保证患儿吸氧过程中,氧帽、面罩使用正确。参考患儿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氧气供给,并遵医嘱对患儿行肌肉松弛剂、镇静剂等药物。
又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取正确体位休息,确保排泄物可以顺利排出,例如,痰液等。并通过化痰、吸痰等手段,对患儿痰液堵塞的鼻腔、口腔进行有效处理,保证患儿呼吸通畅。
最后,日常护理:护理人员要定岗、定期、定责的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进行护理,并开展相应的检测、环境测评工作。并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儿睡眠情况的护理,确保患儿拥有充足的睡眠,以此降低患儿的耗氧量与心脏负荷,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行重症监护护理,可以改善患儿治疗效果,优化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邵彤.对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的经验探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48-249.
[2]邱伟霞.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的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05(09):149-149,151.
[3]周乐红,周凡.对呼吸衰竭患儿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临床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78-79.
[4]韩晓橹.重症监护护理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06(29):229-230.
作者简介:
李瑞霞,消化内科,开封市儿童医院;梁媛,血液科,开封市儿童医院;王希萌,PICU1,开封市儿童医院
论文作者:李瑞霞1, 梁媛2, 王希萌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患儿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两组论文; 儿童医院论文; 统计学论文; 开封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